稀缺性:兩顆桃子也殺人
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員猛將公孫接、田開疆,與古冶子都為齊景公立下過汗馬功勞。這三個人自恃勇猛,對齊景公也不放在眼里。晏子建議齊景公把這三個人剪除,以免將來留下禍患。景公也覺得應及早剪除,但是三人戰(zhàn)功赫赫,又勇猛無比,齊景公也覺得很無奈。晏子說,應當巧斗。他向景公建議,賜給他們?nèi)藘芍惶易樱屗麄兎殖?。只賞賜給最有功勞的人。拿到桃子后,三個大臣開始爭奪,竟相陳述自己對國家的功勞。最后兩個人得到桃子,另外一個羞愧自殺。得到桃子的兩個人見同伴因自己而死,也便羞愧自殺。
這是《晏子春秋》里的記載,三員大將被兩個桃子殺死--歷史上有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可能有人覺得,同伴自殺,自己就也自殺嗎?太不劃算了吧,別忘了當時春秋時代的人都是很講義氣的,所以見到同伴自殺,自己也自殺是沒什么奇怪的。晏子利用的就是經(jīng)濟學上的稀缺性,只給兩個桃子,三個人無論如何也分不好,殺死三個勇士的不是兩個桃子,而是稀缺性,因為稀缺才產(chǎn)生互相之間的競爭和爭奪,最后在爭奪中死亡。
我們常常會聽說某個手機號或汽車牌照賣出了天價,這正是資源稀缺性的體現(xiàn)。因為這種手機號或汽車牌照的數(shù)字非常獨特,而且是唯一的,不會再有第二個。物以稀為貴,這樣的商品人人都想購買,也就會賣出很高的價格。魯迅說過,北京的白菜太不值錢了,但南方的白菜拉到北京,就不叫白菜了,叫膠菜,而且價格要高很多。所以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詞語:物以稀為貴。
“稀缺”二字,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含義:一個是稀有的,另一個是緊缺的。在經(jīng)濟學里,稀缺被用來描述資源的有限可獲得性,是相對于人們無窮的欲望而言的。人的欲望是無限的,但資源是有限的,相對于欲望的無限性,資源的有限性引起了競爭與合作。競爭就是爭奪對稀缺資源的控制,競爭是社會配置資源,即決定誰得到多少稀缺資源的方式。所謂合作就是與其他人共同利用稀缺資源、共同工作,以達到一個共同的目的。通過合作的形式是為了以有限的資源生產(chǎn)出更多的產(chǎn)品,合作是解決資源稀缺性的一種途徑。
資源的稀缺性是人類社會永恒的問題,經(jīng)濟學產(chǎn)生于稀缺性的存在,因為資源稀缺,才需要經(jīng)濟學研究如何最有效最合理地配置資源,使人類的福利達到最大化。一個物品可以成為商品出售,首先是因為它是稀缺的,并不是因為人們的需求,例如陽光和空氣,人人都需要,但因為太多了,所以不會成為商品。但是淡水資源卻越來越少,所以淡水的價格從原來的免費供應,到現(xiàn)在也開始漲價。當一個商品變的稀缺的時候,它就開始變貴了。黃金因為屬于稀有金屬,所以價格才高。權(quán)力之所以人人追捧,也是因為權(quán)力是稀缺的。
資源的稀缺性是經(jīng)濟學的前提之一。稀缺性對社會、對人們的生活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正是稀缺性導致了競爭和選擇,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想象一下,如果資源不是稀缺的,而是極大富足的,那么世界會完全變樣。自然界中不會有優(yōu)勝劣汰,不會有廝殺,每個生物都可以得到滿足。人們不用工作,不用考慮買房子了,因為土地是富足的,不用考慮衣食住行,一切資源都是富足的。那這樣的世界就沒有任何活力,就會變成死水一潭,最終毀滅。
就像我們的住房緊缺問題,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對住房條件質(zhì)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很多人不再只滿足于只能遮風擋雨的小門小戶,更多的期望房屋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而這種實用性則包括住房面積的大小、房屋的舒適性和房屋所處地理位置的便利性等要求,這樣一來,即使人口不增長也會產(chǎn)生住房壓力,所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滿足如此龐大人群的需求,住房緊缺就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了。這也就能很好的解釋為何在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我們還是會感到資源的稀缺了。
可見,用經(jīng)濟學中的稀缺性可以解釋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現(xiàn)象,火車票在春運的時候可以賣高價,一張奧運會開幕式的門票在奧運會開始前,居然都賣出去了20萬的天價。這些都是因為稀缺。因為稀缺,所以才產(chǎn)生需求,因為需求才拉動經(jīng)濟增長,因為稀缺我們才去競爭,才會積極創(chuàng)造未來,推動社會進步。因為稀缺,所以我們必須要每天學習,進步,以適應這個適者生存的社會,因為資源總是有限的,你想得到更多,必須得努力!
★經(jīng)濟學提醒你:
經(jīng)濟學上所說的稀缺性是指相對的稀缺性,強調(diào)的不是資源的絕對數(shù)量的多少,而是相對于人類欲望的無限性來說,再多的物品和資源也是不足的。一個社會無論有多少資源,總是一個有限的量。相對人們的需求來說,資源總是稀缺的,物質(zhì)產(chǎn)品或勞務也總是不足的、稀缺的,所以我們在生活工作中需要合理利用稀缺資源,首先不要浪費,其次還要積極努力去爭取更多的資源,這樣才能夠不被稀缺所束縛,才能用有限的資源來滿足無限的需求。
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員猛將公孫接、田開疆,與古冶子都為齊景公立下過汗馬功勞。這三個人自恃勇猛,對齊景公也不放在眼里。晏子建議齊景公把這三個人剪除,以免將來留下禍患。景公也覺得應及早剪除,但是三人戰(zhàn)功赫赫,又勇猛無比,齊景公也覺得很無奈。晏子說,應當巧斗。他向景公建議,賜給他們?nèi)藘芍惶易樱屗麄兎殖?。只賞賜給最有功勞的人。拿到桃子后,三個大臣開始爭奪,竟相陳述自己對國家的功勞。最后兩個人得到桃子,另外一個羞愧自殺。得到桃子的兩個人見同伴因自己而死,也便羞愧自殺。
這是《晏子春秋》里的記載,三員大將被兩個桃子殺死--歷史上有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可能有人覺得,同伴自殺,自己就也自殺嗎?太不劃算了吧,別忘了當時春秋時代的人都是很講義氣的,所以見到同伴自殺,自己也自殺是沒什么奇怪的。晏子利用的就是經(jīng)濟學上的稀缺性,只給兩個桃子,三個人無論如何也分不好,殺死三個勇士的不是兩個桃子,而是稀缺性,因為稀缺才產(chǎn)生互相之間的競爭和爭奪,最后在爭奪中死亡。
我們常常會聽說某個手機號或汽車牌照賣出了天價,這正是資源稀缺性的體現(xiàn)。因為這種手機號或汽車牌照的數(shù)字非常獨特,而且是唯一的,不會再有第二個。物以稀為貴,這樣的商品人人都想購買,也就會賣出很高的價格。魯迅說過,北京的白菜太不值錢了,但南方的白菜拉到北京,就不叫白菜了,叫膠菜,而且價格要高很多。所以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詞語:物以稀為貴。
“稀缺”二字,代表著兩種不同的含義:一個是稀有的,另一個是緊缺的。在經(jīng)濟學里,稀缺被用來描述資源的有限可獲得性,是相對于人們無窮的欲望而言的。人的欲望是無限的,但資源是有限的,相對于欲望的無限性,資源的有限性引起了競爭與合作。競爭就是爭奪對稀缺資源的控制,競爭是社會配置資源,即決定誰得到多少稀缺資源的方式。所謂合作就是與其他人共同利用稀缺資源、共同工作,以達到一個共同的目的。通過合作的形式是為了以有限的資源生產(chǎn)出更多的產(chǎn)品,合作是解決資源稀缺性的一種途徑。
資源的稀缺性是人類社會永恒的問題,經(jīng)濟學產(chǎn)生于稀缺性的存在,因為資源稀缺,才需要經(jīng)濟學研究如何最有效最合理地配置資源,使人類的福利達到最大化。一個物品可以成為商品出售,首先是因為它是稀缺的,并不是因為人們的需求,例如陽光和空氣,人人都需要,但因為太多了,所以不會成為商品。但是淡水資源卻越來越少,所以淡水的價格從原來的免費供應,到現(xiàn)在也開始漲價。當一個商品變的稀缺的時候,它就開始變貴了。黃金因為屬于稀有金屬,所以價格才高。權(quán)力之所以人人追捧,也是因為權(quán)力是稀缺的。
資源的稀缺性是經(jīng)濟學的前提之一。稀缺性對社會、對人們的生活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正是稀缺性導致了競爭和選擇,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想象一下,如果資源不是稀缺的,而是極大富足的,那么世界會完全變樣。自然界中不會有優(yōu)勝劣汰,不會有廝殺,每個生物都可以得到滿足。人們不用工作,不用考慮買房子了,因為土地是富足的,不用考慮衣食住行,一切資源都是富足的。那這樣的世界就沒有任何活力,就會變成死水一潭,最終毀滅。
就像我們的住房緊缺問題,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對住房條件質(zhì)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很多人不再只滿足于只能遮風擋雨的小門小戶,更多的期望房屋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而這種實用性則包括住房面積的大小、房屋的舒適性和房屋所處地理位置的便利性等要求,這樣一來,即使人口不增長也會產(chǎn)生住房壓力,所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滿足如此龐大人群的需求,住房緊缺就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了。這也就能很好的解釋為何在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我們還是會感到資源的稀缺了。
可見,用經(jīng)濟學中的稀缺性可以解釋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現(xiàn)象,火車票在春運的時候可以賣高價,一張奧運會開幕式的門票在奧運會開始前,居然都賣出去了20萬的天價。這些都是因為稀缺。因為稀缺,所以才產(chǎn)生需求,因為需求才拉動經(jīng)濟增長,因為稀缺我們才去競爭,才會積極創(chuàng)造未來,推動社會進步。因為稀缺,所以我們必須要每天學習,進步,以適應這個適者生存的社會,因為資源總是有限的,你想得到更多,必須得努力!
★經(jīng)濟學提醒你:
經(jīng)濟學上所說的稀缺性是指相對的稀缺性,強調(diào)的不是資源的絕對數(shù)量的多少,而是相對于人類欲望的無限性來說,再多的物品和資源也是不足的。一個社會無論有多少資源,總是一個有限的量。相對人們的需求來說,資源總是稀缺的,物質(zhì)產(chǎn)品或勞務也總是不足的、稀缺的,所以我們在生活工作中需要合理利用稀缺資源,首先不要浪費,其次還要積極努力去爭取更多的資源,這樣才能夠不被稀缺所束縛,才能用有限的資源來滿足無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