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天的故事

戰(zhàn)國就是一場游戲 作者:韓單


  

當時在位的秦君是秦出公,他即位的時候還只是個兩歲大的孩子,除了吃奶估計什么事情都不會做,給出公提供奶源的那個女人把持了朝政。然而一個女人又能做些什么呢?出公的母親本著有福同享的原則,把自己的娘家人都接進了秦國的企事業(yè)單位和國家政府的機關部門,這些新進來的貴族在歷史上有個統(tǒng)一的稱呼——外戚,再加上太后娘娘大量任用宦官,同秦國的舊式貴族之間產(chǎn)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說到底還是舊貴族比較厲害,這些勢力在秦國發(fā)展幾百年,盤根錯節(jié),他們把矛盾的焦點集中在了一個人的身上——嬴師隰——當年的公子連。公子連由于兒時的不幸遭遇很受人們的同情,在秦國內部有一定的號召力,更重要的是,也許讓他成為國君,能夠維護貴族的利益,總比讓外戚大量涌入強得多。

嬴師隰也沒閑著,他一刻也沒有放松對秦國政局變動的關注,正如每一個好獵手都有敏銳的嗅覺,嬴師隰敏銳地覺察到機會來了,就在身邊。這時,嬴師隰決定做一件事。

嬴師隰在回國之前,已經(jīng)向秦國派出大量的間諜以及特工人員,主要工作是與出公母子不和的人們聯(lián)絡感情,在民間散布公子連要回國執(zhí)行新政的消息,看看秦國人民的反應。秦國人對當年沒能即位的公子連深表同情,對篡位的簡公丟掉西河、甚至連年打敗仗這些事情頗有怨言,對現(xiàn)在的亂政心存擔憂,期待秦國出現(xiàn)一位明君,期待有人帶領秦國走出困境,重現(xiàn)穆公霸業(yè),就連秦國的許多大臣也不滿出公母子重用外戚的局面。

夠了,這就夠了,這么多矛盾夠用一段時間了。下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沒有解決,軍隊。嬴師隰也有辦法,他派人把大量的金銀珠寶陸陸續(xù)續(xù)地送到各位將領家,什么事情都好辦了。

或許你有疑問,嬴師隰的錢是哪里來的?回答:不是偷的,不是搶的,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魏國那個反應比較遲鈍的國君贊助的。真懷疑魏武侯的智商是不是有問題,還是比較擅長于逆向思維。秦國亂,你就叫他亂下去吧,他們亂的原因就是因為國君年紀小,說話不算數(shù),替國君說話的太后說的話別人又不愿意聽。多好的局面啊,照著這個進度進行下去,外戚和大臣以及舊貴族之間必定水火不能相容,這不是大家都高興看到的事情嗎?你竟然犯糊涂,把四十多歲的嬴師隰放回去,先別說嬴師隰這個人到底怎么樣,就是這個年齡也算是政治黃金期,后面的麻煩都是你自找的了。

魏武侯的想法是這樣的,魏國有恩于公子連,扶立公子連成為國君能夠改善兩國間的關系,達到長期穩(wěn)定互不侵犯的目的,這也算是個好的想法。但是你不想想,這個想法是不是有些天真了。公子連當時就委婉地拒絕了魏武侯出兵護送自己回國即位的想法,他認為秦魏之間的矛盾已經(jīng)不能化解,如果這么公然接受魏國的幫助,會引起秦國民眾的不滿。嬴師隰離開魏國時表示:為了報答魏國對自己的幫助,魏武侯在世的時候,秦國不與魏國為敵。嬴師隰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公元前385年,嬴師隰在闊別了家鄉(xiāng)三十一年后再一次踏上了故國的土地。少小離家老大回,盡管他說話時的陜西口音沒怎么變,兩鬢卻有些滄桑。當年那個流亡的太子還是個不懂事的孩子,歲月倏忽,那個不懂事的孩子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滿腹雄心壯志的中年人,命運就是這么難料。

秦左庶長嬴改迎立公子連于西河,出公母親聽到這件事后,馬上命令軍隊去消滅掉這一伙人。這支鎮(zhèn)壓軍隊半路上突然變換旗幟,變成了儀仗隊去迎接公子連,原因是軍隊的將領很講信用,收了錢不能不辦事。半路上聞訊而來迎接公子連回國的百姓很多,這些人湊在一起,擁著公子連浩浩蕩蕩地進了秦都城雍,殺死了出公母子,公子連宣布即位為君。

父老鄉(xiāng)親們,我公子連又回來了!

嬴師隰不是兩手空空地回來的,他一遍又一遍地給家鄉(xiāng)的父老們講述著魏國富強的故事。很多秦國人都不知道函谷關以東是什么樣的世界,在他們看來,魏國就是天堂,那里就是春天。嬴師隰告訴人們不要著急,他已經(jīng)把春天的秘密從魏國帶回來了,算做是獻給故土的第一份禮物。這個禮物不是李悝的《法經(jīng)》,作為一個流亡貴族,嬴師隰沒有加入到魏國的高層管理,也沒有機會閱讀作為機密文件的《法經(jīng)》。但是他比任何人都聰明,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敏銳的洞察力,他已經(jīng)從魏國變化的一點一滴中捕捉到了春天的影子。

嬴師隰回到秦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學習魏國的變法。雖然只是學到了一些表面的東西,這種精神卻很可貴,誰也清楚要變革舊的制度阻力有多大,古往今來哪一次轟轟烈烈的變法不會變成一場流血的悲劇。

公元前384年,獻公元年,嬴師隰就搞了一次大動作,舉國震驚。他下令廢除了秦國自秦武公以來實行三百多年的人殉制度。嬴師隰清楚地記得,魏國是沒有這個制度的,秦國的奴隸主貴族以殉葬人的數(shù)量和質量來顯示自己的身份,逐漸形成互相攀比的陋習,秦國每年都要有多少青壯年奴隸白白地損失掉,這些人沒了,誰去種地,誰去打仗?

每一次改革都會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有利益損失的一方肯定是不高興的,尤其是像禮儀制度這類的習慣性問題。嬴師隰提出,以后以陶俑代替真人殉葬,奴隸主貴族也算是勉勉強強接受了,這種陶俑就是兵馬俑的前身。

連年征戰(zhàn),加上無謂地消耗奴隸生命,和土地面積比起來,秦國的人口不算多,嬴師隰鼓勵多生,獎勵多生兒子的人,看來在當時能夠生出兒子也是一項特殊的勞動技能。同時吸引周邊國家的人(主要是少數(shù)民族)來秦國墾荒種地,并且對這些外來戶一視同仁。通過這兩項措施,秦國的人口呈明顯上升的趨勢。

公元前383年,嬴師隰即位的第二年,遷都櫟陽,把秦國的都城從西部向東部推進,一方面是擺脫奴隸主貴族勢力集中的雍城,另外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他看上了東部的一塊土地,秦國幾代人都盯著的一塊土地。

看來嬴師隰同志真是個惜時如金的人,他一刻也等不了了,秦國以后能不能發(fā)展下去就看那塊土地了,那個地方有一個美麗的名字——西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