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手記
《內經》詳細論述了衰老的變化過程及衰老表現,指出情志、起居、飲食、縱欲、過勞等方面調節(jié)失當,是導致早衰的重要原因,提出要“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jié) ,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故能形與神俱,而盡 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素問?上古天真論》),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論基礎。
——王玉川 摘自《中醫(yī)養(yǎng)生學》
養(yǎng)生館
作為“《內經》研究領軍人”,王玉川教授對《黃帝內經》有獨到見解。在此,我們管中窺豹,為大家介紹一下王老對《內經》防衰老思想的研究。
王老認為,《內經》詳細論述了衰老的變化過程及衰老表現,指出情志、起居、飲食、縱欲、過勞等方面調節(jié)失當,是導致早衰的重要原因,提出要“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的理論基礎。具體來說,可包括以下幾點:
1.作息要規(guī)律
《內經》告誡人們,如果“起居無節(jié)”,便將“半百而衰也”。在日常生活中,若起居作息毫無規(guī)律,恣意妄行,逆于生樂,以酒為漿,以妄為常,就會引起早衰以致?lián)p傷壽命。因此,起臥休息只有與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變化規(guī)律相適應,才能有益健康。例如,清晨陽氣從陰始生,到日中則陽氣最盛,黃昏時分陽氣漸虛而陰氣漸長,深夜時則陰氣最盛。人們應在白晝陽氣隆盛之時從事日常活動,而到夜晚陽氣衰微時安臥休息,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2.精神要保養(yǎng)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喜怒不節(jié),寒暑過度,生乃不固?!本裼淇?,則能煥發(fā)青春,臟腑功能正常,氣血通暢,正氣旺盛,邪氣難侵入人體。如七情過極,精神上長期受到不良的刺激,或長期憂郁不樂,都足以引起內臟功能的紊亂,氣血不和,陰陽失調,以致早衰減壽。
3.體質要鍛煉
《內經》認為,正常的體力勞動和鍛煉,能增強體力,防御疾病,所以它提出既要“和于術數”,進行氣功、導引等鍛煉,又要“夜臥早起,廣步于庭”,進行一般的體育鍛煉。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更應注意鍛煉,所謂“去菀陳莝,微動四極”(《素問?湯液醪醴論》),就是既要治療,又要活動四肢。然而,這種鍛煉必須“形勞而不倦”,適可而止,做到勞逸結合,因為過勞或過逸都會傷形耗氣,損害健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素問?宣明五氣》)。
4.飲食要調節(jié)
《內經》強調“飲食有節(jié)”,不要“以酒為漿”,因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素問?痹論》,尤其對食物的偏嗜喜愛,更容易引起氣血陰陽的偏盛偏衰,導致各種病變的發(fā)生?!岸嗍诚蹋瑒t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皺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fā)落?!保ā端貑?五臟生成》)因此,在飲食上必須“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適中”(《靈樞?師傳》)。此外,還要調節(jié)品種,做到不偏不嗜,不辛不熱,不燥不膩,粗細結合。
5.性欲要節(jié)制
《素問?金匱真言》曰:“夫精者,身之本也?!蹦I精的盈虧,決定人的生長發(fā)育以至衰老死亡。如果善于節(jié)制性欲,則腎精經常盈滿,年雖老而不衰。反之,“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素問?上古天真論》),就會未老先衰,此時外邪極易乘虛而入,故而百病叢生,乃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