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光緒皇帝在紫禁城內三次召見了敗軍之帥李鴻章,每次召見都持續(xù)了很長時間。皇帝陛下極為誠懇地與這位年事漸高的三朝老臣,就戰(zhàn)爭的敗因以及即將舉行的和平談判,交換了意見。因為,日本政府指明道姓,要求李鴻章作為大清帝國的代表,前往日本議和。失敗者求和,注定要接受巨大的屈辱,注定要在歷史上留下千古罵名,但是,“了卻帝王千古事”,為儒家忠義之本色,李鴻章沒有猶豫和退縮,而是勇敢地接受了這項求和使命。只是,此刻的李鴻章在如何不辱皇帝陛下使命的問題上,卻沒有半點把握。李鴻章自己曾言;“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時?!比缃瘛敖移啤绷耍挥杏仓^皮引頸挨刀。
(注轉引自《清史十五講》張研 牛貫杰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9月第一版)
《馬關條約》很快簽訂,李鴻章的外交才華,未能避免大清帝國的慘重損失。遭到日本刺客小山豐太郎槍擊,頭部中彈,或許讓李鴻章從他的談判對手那里得到了一點點同情,卻沒有為他的祖國改變條約所帶來的糟糕結果。臺灣、澎湖列島從此落入日本人手中長達半個世紀,一直到二戰(zhàn)日本失敗以后,才由后來的中國政府收回。日本人還從大清帝國獲得了兩億戰(zhàn)爭賠款,這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加上在戰(zhàn)爭中大肆掠奪所得,日本人獲得的直接經濟利益,折合日元達5億多,相當于日本六年多的財政收入,而日本為整個戰(zhàn)爭的支出不過1.5億日元。日本下關地區(qū)新干線兩側龐大的鋼鐵工業(yè),就是依靠這筆賠款起步的。因為俄國人擔心自己在遠東的利益受損,以發(fā)動戰(zhàn)爭相威脅,日本最終放棄了遼東半島,但這塊中國人自己的領土,卻在俄、德、法三國的“居中”調停之下,由中國政府另付3000萬兩白銀,才得以贖回。
《馬關條約》所帶來的諸多損失,此時還無法得到準確估計。大清政府當前最大的困難是如何籌集這筆巨額的賠款,向外貸款似乎是唯一能解決問題的辦法。雖然愿意為帝國政府貸款的不在少數(shù),但這些貸款的機構和國家,顯然不是為了發(fā)揚國際主義或者人道主義精神,他們盯死了為貸款提供擔保的海關關稅、礦產資源的開采權、鐵路橋梁的修筑權。
大清政府的海關稅務司,自1860年代以來,一直由北愛爾蘭人赫德掌管。清、日戰(zhàn)爭以前,大清政府所負外債不多,由這位才能卓著的理財高手掌管的海關稅務司,給帝國帶來了豐富的財源,為帝國興辦現(xiàn)代教育以及現(xiàn)代工業(yè)提供了有力的財政支持。戰(zhàn)爭以后,大量貸款項目隨之產生,海關稅務司以帝國的關稅收入為部分貸款項目擔保,赫德也參與了多項貸款談判,大清的海關遂基本上被國外的銀行團把持,赫德也得以參與大清政府的諸多行政決策。
為了取得巨額貸款來支付向日本的賠款,各地的礦產開采權以及路權,也被大清政府抵押給了外國。法國在云南、兩廣,英國在山西、河南,德國在山東,俄國在東三省均取得了礦權和路權。這種情況一直延續(xù),沒有改變。到了下個世紀,全國各地多起革命運動,亦由護路護礦而引起,從而直接把大清政府送進了墳墓。
甲午之敗,大清帝國最后一層神秘的面紗,由日本人撕下。來自東南西北的洋鬼子們,再也沒有什么可以顧忌的了。他們甚至覺得,如果不趁此大好機會撈上一把,簡直不好意思。
洋人們的搶劫,花樣百出,名目繁多,而且相互之間,競相仿效。一是劃定國中有國的租界,租界形同各國的國土,各國可于各自劃定的租界內行使全部主權,而中國的主權反而不能在租界內行使。次為租借,其實就是占領,一般租期為99年,中國軍隊不得在租借地內外設防,甚至不能進入附近地區(qū)。再次為劃分勢力范圍,中國必須承諾不將各國的勢力范圍割與他國,各國在勢力范圍內獨享鐵路、工礦、電訊等建設權利,如中國在各國的勢力范圍內建設同類工程,則不得由第三國投資,不得聘請第三國的技術人員。依此觀之,租界、租借地、勢力范圍,實與殖民地無異(這便是后來的教科書上所說的“半殖民地”)。
德國人借口有本國傳教士在山東被殺,以保證本國公民安全為由,派軍艦占領膠州灣,強行租借青島,并把整個山東作為其勢力范圍。
俄國人緊隨其后,派軍艦進入旅順,強租旅順、大連,并把整個東北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3年前,由于俄國人的干涉,日本人吐出了吃到嘴里的旅順、大連,大清帝國為此對俄國人感激涕零。原來,俄國人早就為自己打好了算盤,帝國政府除了多花3000萬兩銀子外,一無所獲。
法國要求租借廣州灣,把廣東、廣西、云南視為他們的勢力范圍,要求清政府不將三省租借給他國。
英國除在長江流域保持強大的勢力外,又在北方租借威海衛(wèi),在南方擴充香港的界址,租占九龍半島。
日本則迫使清政府承認福建省為其勢力范圍。
美國因忙于菲律賓事務而姍姍來遲。美國國務卿海約翰于列強瘋子一般的搶奪之后,先后兩次提出了著名“門戶開放”宣言,強調維護中國領土與行政的完整與獨立,但美國人的這一宣言,對清國實際上的益處不大,如果非要說有,那也只是避免了各國在清國的利益沖突,而使帝國有了一份令人啼笑皆非的安穩(wěn)。美國人自己則于此宣言中大獲裨益——從此與各國共享在中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