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會好嗎
文\ 王丹華
“這個世界會好嗎?”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似乎永遠(yuǎn)也給不了令人心生陽光的答案?;钤诋?dāng)下的現(xiàn)代人,面對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是惶恐不安顧左右而言他的,不敢作答。反觀人類自身,不禁也要問,千百年來,作為社會脊梁的男性群體,究竟在推動社會進(jìn)步上,付諸了何種行動,承擔(dān)了何種責(zé)任?是鐵肩擔(dān)道義的踽踽前行,還是空留一番豪言壯語后的黯然落幕?
走出中國非常話語的余世存,這次以為人物塑像的手法,描述了浮沉于近代衰世中的四十一位中國男性。寫歷史的分寸不好把握,往淺里寫容易變成諧謔,從而失去本該有的厚度,往深里寫,可讀性上很可能會受到影響。余世存的特點是能把歷史寫得既好看而又有深度。他的文字有情,這也正是其為文的可貴之處。他陳述歷史事實,不乏理智的思考與犀利的評判,但無論對筆下人物的過往歷史,還是當(dāng)今現(xiàn)實,都投入了強烈的情感。這并非說余的陳述不客觀,感情不節(jié)制,只是這位性情中人,在評述中確實難掩對這些人物的愛憎喜惡。而這也正是這部作品的可愛之處。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兩位中國男的對比。不知是編者有意還是無意的安排,在士人曾國藩后,緊接著的章節(jié)就是圣人武訓(xùn)。這二者并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卻產(chǎn)生了強烈的映照性。在如今鋪天蓋地的成功學(xué)書中,曾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追捧膜拜的偶像。無論從哪方面講,他都符合這個時代人們對成功男士所下的定義。他的資質(zhì)不高,但“志向遠(yuǎn)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克己唯嚴(yán),標(biāo)榜道德”,通過孜孜不倦的努力,躋身精英的行列,并且成為精英中的佼佼者。作為官場楷模的曾國藩,在我們這個只看到塔尖兒而不看塔底的社會里,他的一生可真是一部勵志的好教材。正如作者所言,他“實現(xiàn)了儒生們夢想的大業(yè),被人稱為‘完人’”。但個人就如歷史一樣,是個多棱體,看到什么取決于我們觀看的角度,刺目的光亮背后并非還是光亮。作者筆鋒一轉(zhuǎn),戳穿了榮耀背后的黑洞,“他只是做了儒家的好學(xué)生,而沒能突破傳統(tǒng)文化的藩籬。這位圣人缺乏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最可貴的個體人格?!闭f白了,他沒人性。當(dāng)整個社會都以一位沒人性的‘完人’為奮斗楷模時,個體的向上攀爬只會加速群體的沉淪。隨后一篇的圣人武訓(xùn),則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真正華彩的一面,那也是接近神性卻被我們早已摒棄的一面。魯西平原的窮乞丐武訓(xùn),三十年多年來誠心誠意行乞,為家鄉(xiāng)修建了三座義學(xué)堂。個體的苦行成就了他人的幸福。其行為感召了同代和后來的主流人士們?!八麖姶蟮牧α恐貥?gòu)了苦行的意義,苦行在那里不再是悲慘生活的象征,而是一種心靈人格和精神趨于完善的途經(jīng)?!痹鴩c武訓(xùn),都走到了金字塔的極端處,一個居塔尖兒,一個被壓在底部,但對于后者,我們卻只能臉紅地仰視,連稱頌都是多余。
思考昨天,是為了讓今天能變得更好些。書中的每個人,無論是對微觀的人生也好,還是對整個宏觀的社會也好,都是一面可鑒的鏡子,它照見的是有瑕疵有閃光點的人性,是個體無法掙脫的時代枷鎖。這些男性,出身各異,來自大江南北。從社會身份上講,涉及范圍很廣,有官員,企業(yè)家,知識分子,黑幫老大,特工,棋手等等,既有我們耳熟能詳?shù)拿?,又有不太出現(xiàn)在主流敘述中的奇人。余世存從歷史的深海里,為我們打撈了這些或被湮沒或被卷走的生命,試圖還原歷史本真的面目,借古鑒今。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寫下了“男兒志兮天下事,但有進(jìn)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無志”的悲壯詩句,那種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憤懣,并非所有人都能承受得起。輕巧者如情場集郵男胡蘭成,可以在玩完女性意淫完政治之后,揮揮手走開,在另一個國度里寫下華麗麗的《今生今世》,卻沒有為身后的故鄉(xiāng)和女人流下一滴真心的血和汗。而《中國男》中的所有人物,且不論品格如何、個性又是怎么復(fù)雜,是人杰還是梟雄,至少在生命的全盛時期,他們都是扎根在這片國土的男人,是實實在在為時代為民族做事的人??v使頑劣如張學(xué)良者,也能在關(guān)鍵時刻,直面歷史交給他的重任?!捌埨麌疑酪?,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也正是余世存所推崇的中國男性應(yīng)該秉持的精神吧!
讀罷此書,不禁想起作者的好友毛喻原翻譯的法拉奇的《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中的那段文字:“如果你生為一個男人,我希望你成為那種我經(jīng)常夢想的男子漢:對弱者賦予同情,對傲慢者給予輕蔑;對那些愛你的人抱以寬宏大量的氣度,與那些想支配你的人作殊死的斗爭。”如果說,法拉奇說出了我們的心聲,說出了我們對男性的期望的話,那么好吧,但愿如是所說,雖然一切逃不過天意。
文\ 王丹華
“這個世界會好嗎?”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似乎永遠(yuǎn)也給不了令人心生陽光的答案?;钤诋?dāng)下的現(xiàn)代人,面對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是惶恐不安顧左右而言他的,不敢作答。反觀人類自身,不禁也要問,千百年來,作為社會脊梁的男性群體,究竟在推動社會進(jìn)步上,付諸了何種行動,承擔(dān)了何種責(zé)任?是鐵肩擔(dān)道義的踽踽前行,還是空留一番豪言壯語后的黯然落幕?
走出中國非常話語的余世存,這次以為人物塑像的手法,描述了浮沉于近代衰世中的四十一位中國男性。寫歷史的分寸不好把握,往淺里寫容易變成諧謔,從而失去本該有的厚度,往深里寫,可讀性上很可能會受到影響。余世存的特點是能把歷史寫得既好看而又有深度。他的文字有情,這也正是其為文的可貴之處。他陳述歷史事實,不乏理智的思考與犀利的評判,但無論對筆下人物的過往歷史,還是當(dāng)今現(xiàn)實,都投入了強烈的情感。這并非說余的陳述不客觀,感情不節(jié)制,只是這位性情中人,在評述中確實難掩對這些人物的愛憎喜惡。而這也正是這部作品的可愛之處。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兩位中國男的對比。不知是編者有意還是無意的安排,在士人曾國藩后,緊接著的章節(jié)就是圣人武訓(xùn)。這二者并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卻產(chǎn)生了強烈的映照性。在如今鋪天蓋地的成功學(xué)書中,曾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追捧膜拜的偶像。無論從哪方面講,他都符合這個時代人們對成功男士所下的定義。他的資質(zhì)不高,但“志向遠(yuǎn)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克己唯嚴(yán),標(biāo)榜道德”,通過孜孜不倦的努力,躋身精英的行列,并且成為精英中的佼佼者。作為官場楷模的曾國藩,在我們這個只看到塔尖兒而不看塔底的社會里,他的一生可真是一部勵志的好教材。正如作者所言,他“實現(xiàn)了儒生們夢想的大業(yè),被人稱為‘完人’”。但個人就如歷史一樣,是個多棱體,看到什么取決于我們觀看的角度,刺目的光亮背后并非還是光亮。作者筆鋒一轉(zhuǎn),戳穿了榮耀背后的黑洞,“他只是做了儒家的好學(xué)生,而沒能突破傳統(tǒng)文化的藩籬。這位圣人缺乏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最可貴的個體人格?!闭f白了,他沒人性。當(dāng)整個社會都以一位沒人性的‘完人’為奮斗楷模時,個體的向上攀爬只會加速群體的沉淪。隨后一篇的圣人武訓(xùn),則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真正華彩的一面,那也是接近神性卻被我們早已摒棄的一面。魯西平原的窮乞丐武訓(xùn),三十年多年來誠心誠意行乞,為家鄉(xiāng)修建了三座義學(xué)堂。個體的苦行成就了他人的幸福。其行為感召了同代和后來的主流人士們?!八麖姶蟮牧α恐貥?gòu)了苦行的意義,苦行在那里不再是悲慘生活的象征,而是一種心靈人格和精神趨于完善的途經(jīng)?!痹鴩c武訓(xùn),都走到了金字塔的極端處,一個居塔尖兒,一個被壓在底部,但對于后者,我們卻只能臉紅地仰視,連稱頌都是多余。
思考昨天,是為了讓今天能變得更好些。書中的每個人,無論是對微觀的人生也好,還是對整個宏觀的社會也好,都是一面可鑒的鏡子,它照見的是有瑕疵有閃光點的人性,是個體無法掙脫的時代枷鎖。這些男性,出身各異,來自大江南北。從社會身份上講,涉及范圍很廣,有官員,企業(yè)家,知識分子,黑幫老大,特工,棋手等等,既有我們耳熟能詳?shù)拿?,又有不太出現(xiàn)在主流敘述中的奇人。余世存從歷史的深海里,為我們打撈了這些或被湮沒或被卷走的生命,試圖還原歷史本真的面目,借古鑒今。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寫下了“男兒志兮天下事,但有進(jìn)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無志”的悲壯詩句,那種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憤懣,并非所有人都能承受得起。輕巧者如情場集郵男胡蘭成,可以在玩完女性意淫完政治之后,揮揮手走開,在另一個國度里寫下華麗麗的《今生今世》,卻沒有為身后的故鄉(xiāng)和女人流下一滴真心的血和汗。而《中國男》中的所有人物,且不論品格如何、個性又是怎么復(fù)雜,是人杰還是梟雄,至少在生命的全盛時期,他們都是扎根在這片國土的男人,是實實在在為時代為民族做事的人??v使頑劣如張學(xué)良者,也能在關(guān)鍵時刻,直面歷史交給他的重任?!捌埨麌疑酪?,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也正是余世存所推崇的中國男性應(yīng)該秉持的精神吧!
讀罷此書,不禁想起作者的好友毛喻原翻譯的法拉奇的《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中的那段文字:“如果你生為一個男人,我希望你成為那種我經(jīng)常夢想的男子漢:對弱者賦予同情,對傲慢者給予輕蔑;對那些愛你的人抱以寬宏大量的氣度,與那些想支配你的人作殊死的斗爭。”如果說,法拉奇說出了我們的心聲,說出了我們對男性的期望的話,那么好吧,但愿如是所說,雖然一切逃不過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