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顓頊帝(黃帝孫,昌意子,建國于高陽,在位七十八年。)曾命南方首長名重的專管天事,北方首長名黎的專管地事。在唐堯虞舜的時代,重黎的后嗣仍舊掌管這一方面的職事,直到夏商二代,重黎氏掌管天地諸事,做得很好。到了周代,受封程國伯,表字休甫的,便是重黎的后裔。當周宣王時,南正黎的后代脫離了世掌天地的官守,別為司馬氏。從此司馬氏便世代掌管周史。周惠王、襄王的時候,司馬氏離開周朝到了晉國,晉中軍官隨會逃到了秦國,不久司馬一族又轉(zhuǎn)入少梁。
自從司馬氏離周往晉,這一族人,便分散了,有的在衛(wèi)國,有的居趙國,也有些留在秦國的。在衛(wèi)國的一支,名司馬喜的,做過中山相。在趙國這一支,因善劍術(shù)而顯名,蒯聵便是這一支的后嗣。在秦國的名司馬錯,和張儀爭論,秦惠王就命錯為將帶兵伐蜀,攻下蜀地后,就命錯作郡守。司馬錯的孫兒司馬靳,隨事秦武安君白起。這時少梁已改名陽夏。靳和武安君大敗趙兵,坑殺趙長平軍數(shù)十萬,回到秦國,靳和白起都被賜死在杜郵(在咸陽西十里),靳葬在華池這個地方。靳的孫兒名昌,昌做過秦國的主鐵官。當秦始皇的時候,蒯聵的玄孫名邛的,曾為武信君的部將,巡察朝歌一帶。這時天下大亂,諸侯擅自封王,項羽封司馬邛為殷王。漢王劉邦領(lǐng)兵伐楚,邛降了漢王,邛原有的封地,改置為河南郡。司馬昌生無澤,無澤做過漢長安市長。無澤生喜,喜做過五大夫,死后,都葬在高門。喜生談,談為太史公。
太史公掌管天官的職務,和民政無關(guān),比較輕閑些。他的兒子名遷,遷生在龍門,在黃河以北,龍門山以南這塊地方,過著耕種牧畜的生活。十歲的時候,誦讀古文經(jīng)書。二十歲,從北方南下游歷淮河、長江一帶,曾經(jīng)登上會稽山,去探尋民間傳說已久的禹穴,勘察大舜所葬的地方九疑山。順道渡過沅水、湘水,再北返渡過汶水、泗水,到過齊、魯兩國的大都市,同當?shù)氐膶W士大夫討論學術(shù),觀察孔子在闕里等處留下來的風教,在鄒縣嶧山舉行過古代鄉(xiāng)射大典。在鄱縣、薛縣(屬魯國)、彭城等地,也遭遇到一些困難,再經(jīng)過梁國、楚國回到了家鄉(xiāng)。這時遷作郎中,奉到漢朝使命,往西方征討巴蜀以南等處,往南經(jīng)略邛、笮、昆明等據(jù)點,有功班師回朝。
在這一年內(nèi),武帝建立漢朝的射禪大典,可是太史公因事留居洛陽,不能參與這一盛典,含恨將死。他的兒子遷恰在此時結(jié)束西征的使命,回來在河洛地方拜見了父親。太史公緊握遷手哭著說:“我們先代,本是周朝的太史,遠在古代唐堯、虞舜時做過南北正,功名顯赫,主管天官事物。后代中途衰微,祖業(yè)將會斷送在我的手中,你若能重做太史,就可以上承祖業(yè)家學了?,F(xiàn)在皇上承接千年以來的大統(tǒng),封祭太山,我未能從行,這是命運啊!是命運??!我死后,你一定作太史(這是專家,別人不能作),如作太史,切勿忘卻我想要完成的著作啊。講到孝道,自然從侍奉雙親開始,其次便是忠于君上,最后是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流芳萬代,使得父母也能分享一份光榮,這是孝經(jīng)中最重視最要緊的幾點。我常想到,天下的人稱頌贊揚周公,是因為周公能夠撰述歌頌文王武王的德業(yè),宣揚周召二公的風教,表達太王王季的思慮,再上推到公劉,這樣追述周代歷史,來推尊他們的始祖后稷。這就是孔子所以稱周公為‘達孝’(通貫古今的大孝子)的道理??墒堑搅擞耐?、厲王以后,平治天下的王道沒有了,禮樂教化也式微了??鬃硬坏靡岩褡黝j廢,修復舊業(yè),于是整理《詩》《書》,創(chuàng)作《春秋》,學術(shù)界到了現(xiàn)在,仍奉此書為寶典。從魯哀公十四年獵獲麟獸,春秋絕筆,算到現(xiàn)在,已四百多年,列國相互兼并,以攻戰(zhàn)為能事,沒有人過問歷史方面的事??墒菨h朝開國,海內(nèi)已經(jīng)統(tǒng)一了,這四百多年中間,可想到有很多明主賢君忠臣死義的人士,我做太史,沒有把他們記載下來,斷絕了天下的歷史,我非??謶?,內(nèi)心時刻不安,你該仔細地考慮考慮吧!”遷低下頭流著眼淚回答說:“兒子雖不才,情愿將先人所積存下來的重要史料,全都加以編撰,不敢缺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