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購房者選擇以投資為主,那么之后幾個題目的答案,就正好相反,市場之尺當重于心中之尺,希望房價波動,才能從中獲利;對投資地段好壞的重視,當重于房子的品質;購房是為了期待未來,而非樂在當下;當選“好地段的爛房子”,而非“爛地段的好房子”。
不過,一般人大可不必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愴感,以為選擇了前者,就放棄了后者;選擇了后者,就放棄了前者。因為臺灣大多數(shù)民眾一生不止買一次房子,所以也不會只做這份多選題考卷一次,每次的答案,自然有所不同。當然,要不要換房,也是一種可替換的選擇!
小詞典
替換選擇(trade off choice)
就是一種權衡取舍,為得到某種東西而放棄其他東西。以經濟學的供求法則說明,當價格提高時,在相同需求情況下,數(shù)量減少;反之,若價格下降,則數(shù)量上升。套用在購房選擇時,當購房總預算有限制的情況下,如果選擇單價高的房屋,勢必要犧牲品質(面積),但如果選擇單價低一些的房屋,則可換取較佳的居住品質(較大的面積)。如何在得與失之間找到平衡,則依賴個人價值觀的替換選擇。
張教授的提醒
購房決策是要經過多重的替換選擇考慮,認清房地產的特性與組成元素,考慮個人的偏好,慎重思考個人面對房地產的選擇:包括消費還是投資、住宅品質還是價格、住宅產品還是地段,乃至活在當下還是期待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