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放在鏡子上的變色龍是什么顏色的?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斯圖爾特?布蘭德[1]向格雷戈里?貝特森[2]提出了上述謎題。貝特森與諾伯特?維納同為現(xiàn)代控制論的奠基人。貝特森接受的是最正統(tǒng)的牛津教育,從事的卻是最異端的職業(yè)。他在印尼拍攝巴厘舞影片;他研究海豚;他還提出了實用的精神分裂癥理論。六十多歲時,貝特森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任教。在那里,他那些有關(guān)心理健康和進化規(guī)律的觀點既離經(jīng)叛道又才氣橫溢,深深吸引了具有整體觀念且崇尚非主流文化的人群。
斯圖爾特?布蘭德是貝特森的學生,也是倡導控制整體論(cybernetic holism)的傳奇人物。1974年,布蘭德在他的《全球概覽》雜志中提出了這一變色龍公案。布蘭德這樣寫道:“一次,我與格雷戈里?貝特森進行討論,當時,兩人都沉湎于思考意識的功能是什么,或者意識到底有沒有功能(指自我意識)。我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們都是生物學家,便將話題轉(zhuǎn)而討論這讓人難以捉摸的變色龍。格雷戈里斷言,變色龍最終將停留在它變色范圍的中間點;我則堅信,這個可憐的家伙因為想方設(shè)法要從自身影像的世界中消失,會將種種保護色試個沒完?!?/p>
鏡子可以構(gòu)成一個信息回路的絕妙實現(xiàn)。普普通通的兩面鏡子相對放置會產(chǎn)生奇趣屋[3]效應(yīng),不停地將一個物象來回映射,直至消失于無窮回溯中。相向而放的鏡子間的任何信息,無論如何來回反射都不會改變其形式。那么,如果其中一面鏡子具備了變色龍似的反應(yīng)功能,既能反射又能產(chǎn)生影像將會如何呢?這種試圖將自己與自身鏡像保持一致的行為會不斷攪亂自身的鏡像。它有可能最終定格于某種可以準確描述的穩(wěn)定狀態(tài)么?
貝特森覺得這個系統(tǒng)——可能與自我意識類似——會快速進入一種由變色龍在各種顏色的極值間變化時而達成的平衡態(tài)。互相沖突的顏色(或者人類心智所組成的社會中相互沖突的觀點)會向“中間色調(diào)”折衷,仿佛那是一次民主表決。而布蘭德則認為任何類型的平衡都近乎沒有可能,而且自適應(yīng)系統(tǒng)將既無定向也無終點地搖擺不定。他猜想(變色龍的)顏色變化會陷入一種如同太極陰陽的混沌狀態(tài)中。
變色龍對自身影像變化的反應(yīng)恰似人類世界對時尚變化的反應(yīng)。從整體看來,時尚不正是蜂群思維對自身映像的反應(yīng)么?
在一個緊密相連的二十一世紀社會中,市場營銷就是那面鏡子,而全體消費者就是變色龍。你將消費者放入市場的時候,他該是什么顏色?他是否會沉降到某個最小公分母——成為一個平均消費者?或者總是為試圖追趕自己循環(huán)反射的鏡像而處于瘋狂振蕩的搖擺狀態(tài)?
變色龍之謎的深奧令貝特森沉醉,他繼續(xù)向自己的其他學生提出此疑問。其中一名學生杰拉爾德?霍爾提出了第三種假說來解釋這位鏡中人的最終顏色:“變色龍會保持進入鏡子反射區(qū)域那一瞬間的任何顏色?!?/p>
在我看來,這是最符合邏輯的答案。鏡子與變色龍之間的相互作用或許是如此密切、迅捷,幾乎沒有發(fā)生適應(yīng)調(diào)節(jié)的可能。事實上,一旦變色龍出現(xiàn)在鏡子前,它可能絲毫也改變不了自己的顏色,除非由于外部誘因?qū)е缕渥兩蛘咂渥陨淼淖兩绦虺鲥e。否則,鏡子與變色龍組成的系統(tǒng)將凝固于其初始狀態(tài)——無論那是什么顏色。
對于市場營銷這樣一個鏡像世界來說,這第三個答案就意味著消費者的凍結(jié)。他要么只買其最初所用的品牌,要么什么也不買。
當然還可能有其他的答案。在為寫這本書進行采訪的時候,我不時向被訪者提出變色龍之謎。科學家們將它看作是自適應(yīng)反饋的典型案例。他們的答案林林總總。下面舉幾個例子:
數(shù)學家約翰?霍蘭德[4]:變色龍會像萬花筒一樣千變?nèi)f化!由于存在時間的滯后,它的顏色會閃爍不停。變色龍永遠不可能停在某種固定的顏色上。
· [1] 斯圖爾特?布蘭德(Stewart Brand ):"全球電子鏈接"(WELL - Whole Earth'Lectronic Link)電話會議系統(tǒng)創(chuàng)建者,《全球概覽》(The Whole Earth Catalog)刊物創(chuàng)辦人。
· [2] 格雷戈里?貝特森(Gregory Bateson,1904.05.09~1980.07.04):英國人類學家、社會科學家、語言學家、符號學者及控制論專家,其論述涉及許多領(lǐng)域。
· [3] 奇趣屋(fun-house hall):馬戲團常設(shè)的一種娛樂項目。屋內(nèi)放置了許多鏡子,人走入其中就像走入了“復制自己的世界”。
· [4] 約翰?霍蘭德(John Holland,1929.02.02~):復雜理論和非線性科學的先驅(qū),遺傳算法之父。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理學教授,麥克阿瑟研究獎獲得者,麥克阿瑟協(xié)會及世界經(jīng)濟論壇的會員,圣塔菲研究所指導委員會主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