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命運的裂變(2)

貨幣戰(zhàn)爭3:金融高邊疆 作者:宋鴻兵


李鴻章打仗不行,談判卻是強項。結果就是,朝鮮進入日本勢力范圍,割讓臺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外帶2億兩白銀賠款的《馬關條約》。其后,經過各懷鬼胎的列強的調解,日本同意歸還遼東半島,但賠款增加了3000萬兩白銀。

當時戰(zhàn)敗的大清帝國哪有銀子還債?國際銀行家等的就是這筆外債大單。各國金融禿鷲蜂擁而上,大清帝國立刻被啄得奄奄一息。

清政府借款2億兩白銀,舉借這樣大數目的外債是前所未有的。甲午戰(zhàn)爭前,清政府也曾借過外債,但數目都不算大,支付本息并不十分困難,戰(zhàn)前基本都已還清?!恶R關條約》的巨額賠款所需舉借的外債,將大清的財政收入幾乎全部抵押出去,外國壟斷資本開始控制了清政府的財政。清政府入不敷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正是為這些貸款作抵押,清政府被迫讓德國租了膠州灣,俄國拿走了旅順大連港,英國霸占了威海衛(wèi),法國借了廣州灣。貸款條件是,不得提前還款,也不得加速還款,貸款擔保是清政府幾乎全部的關稅、鹽稅和厘稅。簡單地說,這筆外債就是拿整個大清國的稅收作抵押。甲午戰(zhàn)敗,使得大清帝國徹底破產。

日本突然獲得了如此驚人的財富,侵略欲望大漲,開始盯上了俄國。

用大英帝國的眼光看日俄戰(zhàn)爭中日本的勝利,其實是符合他們在全球的戰(zhàn)略布局的,“我們杰出的、精神抖擻的、東方小小的被保護者日本人,決心為我們打敗俄國人”。而日本血拼出的是15億日元的外國債務和龐大的戰(zhàn)爭消耗,近4倍于甲午戰(zhàn)爭所得!此時的日本已經瘋狂了,不出去掠奪,就無法償還如此之高的債務。無論是甲午戰(zhàn)爭,還是日俄戰(zhàn)爭,除了流血的輸贏雙方之外,更有狂吃外債承銷大蛋糕的國際銀行家在幕后偷笑。

李鴻章還為國際銀行家準備了另外一塊更大的蛋糕,這就是中國的鐵路網融資。大清帝國可能沒有想到,正是鐵路風潮葬送了自己的統(tǒng)治。

鐵路當然是個好東西,關鍵是來控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