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怎樣看待領導和領導才能?與西方的理念又有什么不同?
中國關于領導才能、有效管理和團隊合作的理念與西方的定義有相當大的區(qū)別。漢語里的“領導”這個詞一般只意味著“負責主事的人”,不能把它與英文中的意思混為一談。英語里“l(fā)ead”一詞意味著“引導”,領導者是指那些“有能力指導、掌管或者影響他人”的人。
王希蘇博士寫了一本關于領導的專著,書中表明“領導”在中國是一個相當新的概念。一直到幾百年以前漢語里都不存在這個詞。這個概念是由日本帶到中國的。我們知道,幾百年對于一些諸如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那樣的現(xiàn)代西方國家來說可能是很長的時間,然而在中國,這只不過是“歷史長河的一瞬”。
對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領導”這個詞與西方的定義相比有完全不同的內(nèi)涵。首先,中國人常常混淆或常常把那些有權威或權力的人稱為“領導”,因為在傳統(tǒng)意義上,中國社會、政府和各個領域的決策者被稱為“領導”。還有一個對應的詞是“領袖”,就是“領子”和“袖子”的結合體。
傳統(tǒng)意義上,領導權只和政治權力有關。從歷史角度來說,在中國5000年歷史的大部分時間里中國社會是由皇帝領導的,牢記這一點很重要。新朝代一旦建立,統(tǒng)治者就會竭盡全力在盡可能長的時間內(nèi)使其家族保持控制地位。一旦出現(xiàn)其他可以與之抗衡的對立面,就會很自然地被視為威脅。當朝的政府會使用軍事和社會力量控制這種競爭。
西方的領導才能,對中國人來說是很陌生的概念。在中國人眼里,有權威或權力的人自然就成為領導,無論他們是否具有領導能力。
從根本上來說,這意味著有些不具備西方式領導才能的人可以通過政治影響、金錢、關系和勢力等成為領導?!?0后”到“80后”的中國人一般會接受這種現(xiàn)象,因為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由黨或國家安排每一個領導職位。做他們的領導人比較容易--他們的才能和技巧不會受到質(zhì)疑--人們更多尊重的是他們的職位。然而年輕的中國人身上則出現(xiàn)了不同思維的跡象,他們開始挑戰(zhàn)這種模式和等級觀念,要求他們的上級不僅僅是權力領導,而要具備真正的領導才能,才能贏得他們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