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家希拉里·肯普蘭(Hillary Kaplan)和吉姆·希爾(Kim Hill)觀察過阿契族,以“卡路里/小時”的比率把28種經(jīng)常采集的食物進行分類。如下表所示,阿契族的游牧覓食者幾乎總是把精力花在排名較高(即每單位時間的邊際產(chǎn)量較高)的食物上——這類食物包括蜂蜜、鹿和犰狳。這些食物的排名平均為116(排名為1是最好的)。是否采
Hillary Kaplan and Kim Hill,“The Evolutionary Ecology of Food Acquisition,”in Eric Alden Smith and Bruce Winterhalder,eds,Evolutionary Ecology and Human Behavior(1992)集排名相對較低的食物(如棕核)則視情況而定。最后,很多“卡路里/小時”很低的食物(表中沒有列出)則從來沒被采集過。
阿契族的食物選擇
食物種類的數(shù)目平均排名(卡路里/小時)幾乎總會采集的食物種類14116有時會采集的食物種類14152資料來源:根據(jù)肯普蘭和希爾的文章第175頁目測制作。
本章小結
中級程度的經(jīng)濟學中有兩大主要的經(jīng)濟分析技術:求均衡與求最優(yōu)。
均衡價格與均衡數(shù)量在幾何上是由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的相交來決定的。需求或供給的改變表現(xiàn)為這些曲線的移動。需求增加(每一價格水平上想要更多的產(chǎn)品)提高了均衡價格與均衡數(shù)量。供給增加(每一價格水平上供給更多的產(chǎn)品)提高了價格,但減少了出售的數(shù)量。
交易稅減少了買賣的數(shù)量。稅收提高了總價(買方支付的價格),但降低了凈價(賣方獲取的價格)。銷售量總是減少。
如果價格上限或價格下限能有效實施,買賣的數(shù)量比該價格上需求或供給的數(shù)量少,市場處于不均衡的狀態(tài)。有效的價格上限必然導致價格有向上的壓力,而有效的價格下限則使價格有向下的壓力,后果是出現(xiàn)黑市交易或其他規(guī)避價格管制的行為。
最優(yōu)化問題的解取決于總量、平均量和邊際量之間的關系。
邊際量和總量的關系是:
(1)當總量上升時,邊際量為正。
(2)當總量處于水平狀態(tài)時,邊際量為零。
(3)當總量下降時,邊際量為負。
邊際量和平均量的關系是:
(1)當平均量下降時,邊際量低于平均量。
(2)當平均量處于水平狀態(tài)時,邊際量等于平均量。
(3)當平均量上升時,邊際量高于平均量。
問題
帶*符號的問題在本書最后附有答案。
復習題
*1下面哪些是最優(yōu)化問題,哪些是均衡問題?[注:你不必回答這些問題,但是要加以思考。]
a一家企業(yè)如何才能有更高的利潤:是偶爾以低價促銷,還是全年都守著適中的價格?
夏威夷發(fā)現(xiàn)金礦會提高島上公寓的租金嗎?
c如果謀殺的刑罰更嚴厲,謀殺行為會減少嗎?
d你是一個軍隊司令,應該現(xiàn)在就乘敵不備發(fā)動攻擊,還是應該等待援軍(哪怕到時敵人已經(jīng)警覺)?
e為什么一年中草莓的價格比馬鈴薯的價格波動更大?
f如果一對夫妻接連生了三個女孩,他們該放棄,還是再嘗試生一個男孩?
2供求分析是均衡問題還是最優(yōu)化問題的關鍵工具?總量、平均量和邊際量的關系是哪一類問題的關鍵工具?
*3在什么意義上說價格是“數(shù)量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