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扮演雙重角色的思想與情感
記住,你和你的思想是兩回事,你和你的情感也是兩回事。情感是對由頭腦形成的想法的強化。你不等于你的頭腦。你的頭腦、由你的頭腦所產(chǎn)生的思想和情感是彼此分離、不能混為一談的。思想和情感是“自我”的產(chǎn)物,但并不是“真實的本我”的產(chǎn)物?!氨疚摇笔潜婚L年累月產(chǎn)生的、各種各樣的“防御系統(tǒng)”包裹著的你,是被傷痛以及恐懼掩蓋著的你。原本的你應該是快樂、開放、充滿愛、愿意給予、心有他人、無所畏懼并且只“活在當下”的人。
作為彼此可以分開的事物,思想和情感有著強烈的“求生本能”。我們的頭腦,為了證明它的存在,自然會“本能”地讓你相信每一個念頭、每一份情感、每一條思緒都是有價值的,你必須一一體會才能有所收獲。例如,頭腦會告訴你:要多考慮考慮退休以后的生活,如果銀行存款增加得不夠快怎么辦?如果有一天沒錢挨餓怎么辦?如果在股市里把錢都賠光了怎么辦?等問題,不勝枚舉。不僅如此,頭腦還會舉出一千條理由讓你相信那些想法是客觀、公正和有依據(jù)的。
我們的頭腦以及由其產(chǎn)生的思想和情感,使我們與“真實的本我”分離。那么好吧,如果它要這樣,我們至少也要弄明白時刻與自己待在一起的“人”到底是朋友還是敵人?是否值得冒險?朋友和敵人的區(qū)別在于,朋友能增強我們的幸福感、辦事效率或生存的幾率,而敵人則會起到反作用。頭腦及其思想、情感所產(chǎn)生的作用具有兩面性。與朋友一起外出冒險是件好事,但如果和敵人一道上路,那就太糟了——你不僅會一無所獲,而且會搭上許多本錢。如何才能把敵人和朋友區(qū)分開呢?現(xiàn)在讓我們研究研究自己的想法。從它們所關注的時間點出發(fā)對其進行分類,看看那些關于過去的、未來的以及現(xiàn)在的想法能對我們起到什么作用。
1.8回想過去所起到的作用
“過去”只有做到使我們現(xiàn)在過得更好,才會對我們有所幫助,“過去”只有做到使我們現(xiàn)在過得更好,才會對我們有所幫助,此外任何與此無關的、關于“過去”的想法都是沒必要的。此外任何與此無關的、關于“過去”的想法都不是好的想法。事實上,那些與過去有關的想法從本質(zhì)上講是有害的,因為思考過去必定使我們脫離現(xiàn)在,并且離開“此時此地”。對情感——我認為情感是我們身體中被強化的思想,則需要采取與思想不同的處理方式,本書將在第3章中對此進行探究。
我發(fā)現(xiàn)剔除“毒素”的好辦法是把關于過去的想法進行分類,即與愛有關的想法、能起到實際作用的想法和沒用的想法,前兩種是朋友,后一種是敵人。
關于過去的、與愛有關的想法會讓我感覺良好。如果想起了那些過去的、與愛有關的情形,我會讓自己盡可能地沉浸其中。因為我知道自己從中能體驗到有價值的東西,它能幫我更好地“活在當下”。例如,每當我想起高二獲得足球聯(lián)賽冠軍的時候,就會試著把當時令人快樂、興奮的所有因素盡可能地拼接起來,仿佛整個人都回到了那個時候,感受著足球隊里強烈的團隊精神——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標忘我、刻苦地訓練,隊員之間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這些想法對當下無疑是一種有益的啟發(fā):如果進一步增強團隊精神和奉獻精神,更努力地工作,加強伙伴關系并更加關愛他人,那么我一定也能再次體會到那時候的歡欣并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再有,就是兒子們出生的時候。那時候我是多快樂啊,妻子在醫(yī)護室里恢復體力,而我則整晚抱著他們。每當想起那個時候的情形,我就會想,為什么從孩子出生起自己的心就開始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他們關閉呢?我會反思,在他們處于青春期的時候,為什么不能像他們剛出生時那樣接受他們呢?
那些能起到實際作用的想法則有助于現(xiàn)在進行決策,如想起過去某次演講中犯過的錯誤時,實際上是希望今后避免出現(xiàn)同樣的事情;回想去某個朋友家的路線,實際上是希望下次拜訪時別走錯路。
那些關于過去的、沒用的想法既和愛無關,也起不到什么實際作用。為了“活在當下”,我們應該盡可能地把它們拋到垃圾桶里。例如,當我想起自己沒處理好一位潛在客戶提出的反對意見而使我們丟掉一份合同的時候,也許剛開始這個想法并不壞,能讓我吸取一些經(jīng)驗教訓,可如果一想再想的話,那么我的想法就會變成不僅沒用而且有害的東西。為了糾正這些沒用的、甚至有害的東西,我需要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情上來。所謂眼前的事情可以是我的呼吸,也可以是某項目標、某個聲響,還可以是我對某個人的愛,只要能把我從那些沒用的思緒中拔出來就可以。
關于過去的想法可能是沉重的包袱
馬歇爾·戈德史密斯(MarshallGoldsmith),為高層管理者提供服務的著名培訓專家,講過這樣一則故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那些關于過去的想法,或者干脆就不要處理。這個故事是這樣的(戈德史密斯,2004年):
兩個和尚在一條因下雨而水位升高的河邊遇到了一位焦急不安的年輕女子。這個女子一身新娘打扮,十分漂亮。她向兩位師父哭訴說,自己今天結(jié)婚,必須過河,但不想把衣服弄壞。兩個和尚面面相覷,想起了他們出家時都曾立誓不碰女人。忽然,其中一位和尚走過來把新娘背到身上,并把她送到了對岸。女人身上的衣服完好無損。為了表示感謝,女子深施一禮,背她的那位和尚還禮后又趟過河來找他的同伴。
“你,你,你看你都做了什么?”河這邊的和尚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你不該碰她的……這你是知道的……”在回寺院的路上,這位和尚還在繼續(xù)喋喋不休地數(shù)落破戒的同伴,而第一位和尚呢?他對耳邊譴責自己的這套長篇大論仿佛壓根兒沒聽見似的——一路上盡情地享受著和煦的陽光、悅耳的鳥鳴和美麗的鮮花。經(jīng)過一天的旅途勞頓,晚上回到寺院后,第一個和尚早早就寢,呼呼大睡,直到被白天跟他在一起同伴搖醒。把他弄醒后,那位同伴說:“你違反了戒條,你應該找另一個人幫她。你是一個壞和尚。你竟然碰了一個女人!”
聽了這話,被同伴弄醒的第一個和尚使勁地盡量睜開眼睛,一邊打著哈欠,一邊問:“哪個女人?”
“當然是被你背過河的那個女人了!”
“真有意思,”他笑了起來,“可我已經(jīng)把她放在岸邊了,你卻把她背了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