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后的1966年8月5日,毛澤東在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寫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中,就把“一九六二年的右傾”和“一九六四年形‘左’實右的錯誤傾向”作為劉少奇的罪狀?!耙痪帕甑挠覂A”,是指劉少奇支持包產(chǎn)到戶。至于“一九六四年的形‘左’實右”,“形‘左’”指的是派出大批工作隊;“實右”,指劉少奇否認“四清”的性質是無產(chǎn)階級與資產(chǎn)階級的矛盾、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矛盾,否認“四清”的重點是整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同年10月25日,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說,在制定“二十三條”的時候,就引起了他的“警惕”。1970年12月18日,美國記者斯諾問毛澤東,什么時候起感覺到必須把劉少奇搞掉,毛澤東回答說,是制定“二十三條”的時候。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四清”運動搞不下去了。此時的毛澤東對“四清”失去了興趣,他已經(jīng)找到了更好的階級斗爭形式,即“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12月15日,中央發(fā)出文件,要求把“四清”運動納入“文化大革命”
當中,“四清”運動遂不了了之。
②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卷,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第754頁。
在廬山會議上為農(nóng)民個體所有辯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外交部副部長張聞天。
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在1962年支持包產(chǎn)到戶。
“大躍進”大煉鋼鐵運動中,北京市民把家里的鐵制用具送去煉鋼鐵。
① 轉引自葉永烈:《張春橋傳》,時代文藝出版社,1993年,第97頁。
上卷
跌倒與消失
(1949—1976)
★★★
★★★
① 轉引自葉永烈:《張春橋傳》,時代文藝出版社,1993年,第93頁。
★★★
★★★
① 叢進:《曲折發(fā)展的歲月》,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38頁。
★★★
①《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八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451頁。
★★★
① 《鄧小平文選》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23—32 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