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大啖本地美食的一年(5)

幸福經濟 作者:〔美〕比爾·麥吉本


國際食品貿易持續(xù)增長。在過去40年,各國之間運送的食物噸數已經增加4倍,而全球人口僅增加了1倍。紐約市出售的蘋果有75%來自西海岸或海外,即使紐約州出產的蘋果數量是紐約市居民蘋果消費量的10倍。在英國,農民出口的牛奶、豬肉和羊肉數量,相當于超市進口的數量,農業(yè)經濟學家將這種情況稱為食物交換。正如赫爾曼·戴利所寫的:“美國人進口丹麥餅干,而丹麥人進口美國餅干。交換食譜應該更有效率?!痹谑澜缟洗蠖鄶档胤?,40%的卡車運載量都用于食物長途運輸。

如果石油耗盡,我們就不能再用這種方式耕種或交易,這就是底線。此外,如果我們正視全球變暖問題,就會立即停止這種做法。比起區(qū)域和本地食品系統(tǒng),我們的全國和國際系統(tǒng)會多排放5~17倍的二氧化碳到空氣中。日本的一項研究發(fā)現,吃本地食品相當于將家庭能源消耗量減少20%。但是這項提議令人提心吊膽,因為盡管現行食品系統(tǒng)問題很多,但還是能喂養(yǎng)全球大多數人口,如果我們沒有龐大的工廠化農場,如果我們沒有高效的農業(yè),我們就會餓肚子。被視為綠色革命之父的科學家諾曼·博洛格指出,現代能源密集的農業(yè)“讓10多億人免于饑餓、匱乏甚或是死亡”。他表示,現在仍然有8億人口缺乏食物,但是不用害怕:“新的高產量、防病蟲害的種子,恢復土壤肥沃和控制害蟲的新產品,以及推陳出新的農業(yè)機械,可以減少苦工并且加速從播種到收成的一切事項?!睋Q句話說,就是用石油為主、生化為輔來搞定民生問題。我們處于進退維谷的境地。

那么真是如此嗎?這里有個關鍵點,我們從直覺上認定工業(yè)化農業(yè)是最具生產力的農業(yè)。如果我坐在門廊上用瑞士軍刀削牙簽,一天可以削100根,但如果我安裝一臺削牙簽機,一小時就可以制造1 000根。依此類推,擁有高科技設備的廣袤中西部農田,應該比農民用鋤頭耕作的小菜園生產更多的食物。但結果并非如此。如果你關心的是每英畝最高產量,面積較小的農田生產的食物就較多,仔細思考一下,你就會發(fā)現這是有道理的。如果你用牽引機耕作數千英畝玉米地,你所能做的,就是一次又一次地使用大型機械在你的大片土地中進行耕作。但如果你只種10英畝地,就有時間實際了解這片土地,并讓它更具生產力。你可以采用輪作方式種植各種作物,作物的根會生長到不同的深度、會在彼此的蔭蔽下茁壯生長,或者會利用土壤中的各種養(yǎng)分。你也可以經常巡視農田。有一位農民最近在《農業(yè)》雜志中寫道,每天花一部分時間在牧場中,就會培養(yǎng)出“綠草的眼睛”,也就是“敏銳的感覺”,能察覺出一些滲透到土壤里的水讓農田變得泥濘,或是“蚯蚓和土壤中的其他生物是否適當地處理牛糞塊”。長出黃色苜蓿葉表示缺硫,長出很多蒲公英表示缺鈣。他說:“牧場中的一草一木都試圖告訴我們一些事。”這聽起來像嬉皮士說的廢話嗎?根據美國農業(yè)部最新的農業(yè)普查,較小的農場每英畝生產的食物比較多,不論是以噸、卡路里或美元計算都是如此。小型農場在土地、水源和石油的使用上有效率得多;如果有家禽家畜,糞肥就是一大恩賜,而不是對公共衛(wèi)生的威脅?;魻栱f爾寫道:“就將輸入轉化成輸出而言,以小型農業(yè)為主的社會將比較富裕。許多國家的人口持續(xù)增加,每個人擁有的農田和水資源數量持續(xù)減少,小型農業(yè)結構可能會成為地球食物供應的主力?!?/p>

如果這是真的,我們?yōu)槭裁床辉黾痈嘈⌒娃r場?為什么農業(yè)整合風依然有增無減?這其中的因素很多,包括既有的農業(yè)補貼方式、大公司更容易取得銀行貸款、政商關系良好的食品加工公司可以不費吹灰之力進行大型作業(yè)等。但基本原因在于,我們已經用石油取代了人力。小型農場每英畝種植的作物更多,但是每英畝使用的人力也較多,根據2005年的一項研究,英國的低投入農業(yè)每英畝所使用的人力是一般情況的兩倍。自一戰(zhàn)以后,使用石油比使用人力便宜。石油便宜代表合成肥料、大型牽引機以及其他一切與現代農業(yè)相關的事物都便宜。小型農場每英畝可以生產更多食物,但大型農場每一美元可以得到更多食物。

傳統(tǒng)農業(yè)和有機農業(yè)的情況又是怎樣?我們不用化石燃料(最重要的是合成肥料),重新使用大量人力,就能得到足夠的食物嗎?傳統(tǒng)農業(yè)的支持者對有機農業(yè)的這種想法嗤之以鼻:全球食物議題中心(Center for Global Food Issues)的主管丹尼斯·埃弗里說,你需要有數量相當龐大的土地來耕種用以飼養(yǎng)牲畜的飼料,牲畜才能夠提供糞肥,只有當你“愿意毀滅30億活生生的人類,并且強制讓即將誕生的大多數嬰兒流產,低投入有機農業(yè)才會發(fā)揮作用”。然而,近幾十年來,有機農業(yè)技術已持續(xù)改進,特別是在覆土作物或是不需要動物排泄物即可肥沃土壤的“綠肥作物”種植上。

英國農學家朱爾斯·普雷蒂提供了最好的資料,他研究了全世界52個國家的200項“可持續(xù)農業(yè)”項目,其中一些可能不符合美國有機認證標準,但它們全都是低投入農業(yè),所使用的能源和化學制品遠低于工業(yè)化農業(yè)。他在2002年指出:“我們計算過,有將近900萬名農民在大約2 900公頃土地上從事可持續(xù)農業(yè)生產,比例比過去10年高出98%。我們發(fā)現,可持續(xù)農業(yè)已促使每公頃糧食的平均產量增加了93%?!边@些并非小型、孤立的示范農場;普雷蒂研究的14個項目中有14.6萬名農民種植馬鈴薯、甘薯和木薯,他發(fā)現,像覆蓋作物以及用天敵對抗害蟲等做法,已使產量增加150%,達到每戶17噸。450萬名谷農的平均產量增加了73%。他發(fā)現,印度尼西亞稻農不再使用殺蟲劑后,產量保持不變,成本卻大幅下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