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節(jié):成就財富:從矯正投資心理開始(7)

炒股就是炒心理 作者:付剛


群體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并不是人類有“客觀群體”,而是人類的“心理群體”。“客觀群體”是指人群在某一時間和空間的集合體?!靶睦砣后w”是指具有相同心理活動特征的人群的集合體。一個“客觀群體”不一定會成為一個“心理群體”,但一旦市場受到強烈刺激,如利空或利多,投資者的關(guān)注點便立即集中起來,并且情緒也相當激動,全體投資者極可能形成一個“心理群體”,這時,即使是分散在其他各個信息終端上的投資者也可能迅速加入這個“心理群體”,這樣的“心理群體”可能是地域性的,也可能是全國性的,甚至可能是全球性的。

人群中的個體在形成心理群體的過程中,通常需要三個主要外因的刺激。這三個外部因素通常構(gòu)成心理群體形成過程的三個階段。

這三個外因是:

(1)情緒激發(fā):人群中的個體由某一情緒所激發(fā)并最終被該情緒所控制。

(2)情緒傳遞:人群中的情緒由激發(fā)進而相互傳遞(相互感染)并最終控制了整個群體。

(3)建議接受:當人群被某一情緒控制后,人群便極易受到外部建議的控制并受其指揮參與某一激烈的行動。

在股票市場中,人群比在其他社會生活中更加容易形成心理群體。這是因為股票價格的信息傳輸網(wǎng)絡非常容易地把廣大投資者聯(lián)系在一起。而股票價格的變動以及市場相關(guān)事件信息的迅速傳播功能可以輕易地起到“情緒激發(fā)”和“情緒傳遞”的作用。

心理群體的形成機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投資者的自我情緒(即心態(tài))控制顯得尤為重要。為了避免成為任何一個投資心理群體中的一員,我們需要從控制這三個外因著手。其中,最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就是避免自己的情緒波動,也就是對“情緒激發(fā)”環(huán)節(jié)的控制。只有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才能進一步避免人群的情緒對自己的感染,也才能進一步避免被動接受外來建議的暗示或控制。反過來,投資者注意對“情緒傳遞”環(huán)節(jié)和“建議接受”環(huán)節(jié)的控制,也有助于加強對自己情緒波動程度的控制。

投資者的群體心理效應

投資者的群體心理狀況對股價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供求關(guān)系起作用的,即心理變化引起供求關(guān)系發(fā)生變化,從而影響行市。投資者的群體心理效應有以下幾種:

1.從眾心理效應

雖然多數(shù)人的決定未必正確,少數(shù)人的決定未必都錯,但公眾卻認為多數(shù)的決定是最合理的,這是一條普遍的心理規(guī)律。這一原則同樣適用于股票市場。如果多數(shù)投資者認為行市看好,并積極購入股票,股票價格就會上漲,若多數(shù)人對股市不抱信心,并紛紛拋售,股價就會跌落。因此,股票行市即是投資大眾所做出決定的具體體現(xi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