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一成不變的習慣化的投資偏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投資者,甚至有時都不顧變化了的客觀事實,也要為自己持有某只股票而強調(diào)一些貌似合理的理由。然而,我們都知道,股市就是一個充斥了所有投資者的態(tài)度、希望和恐懼心理的混合體,一個隨時都在變化的混合體。在市場中投資或投機,就是在不確定中尋求暫時的確定,這意味著我們有必要在股價變化之前確認其運作方向。各種各樣的分析手段及心理方法正是用來消除這種不確定性的工具,尋求股價變化的規(guī)律。
然而,這種習慣化的投資偏好卻對保持客觀性構(gòu)成了障礙。從心理學來說,這是投資者惰性心理的一種定勢效應。惰性心理是人們對變化的一種消極反應,表現(xiàn)為教條、重復過往、不求思變等多種形式。這種惰性心理映射到股票投資中就表現(xiàn)為投資者在入市之前就會受到先入之見的影響,對市場的預期和解釋變得相當教條。只有在市場逆我們的預期而行并且?guī)硪恍p失之后,投資者才可能對原先的信念產(chǎn)生懷疑。因此,任何一個懷著惰性心理、抱有一成不變觀點參與市場的人都是和客觀性的要求不一致的。
克服習慣化投資偏好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學會在“現(xiàn)時”中投資。注意,這里使用的不是“現(xiàn)實”而是“現(xiàn)時”一詞,它更加強調(diào)的是“現(xiàn)在”的時間概念,現(xiàn)時的股市情況才是你真正應該思考的關(guān)鍵所在。細想一下,當我們通過回顧自己在過去一段時間里的交易情況和投資成績,尋找出成功或是失敗的原因時,我們不能也不應該一成不變地將這種經(jīng)驗教訓再復制到“現(xiàn)時”的投資中來,我們只能以其為基點修正改進我們的“現(xiàn)時”投資。畢竟,除了現(xiàn)在,我們永遠不能生活在任何其他時刻,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用新投資手段和方法把握現(xiàn)在的投資機遇。
當然,要改變一種既成的投資行為不是一蹴而就的,因為這涉及改變習慣,而這種習慣是在過去長時期內(nèi)不斷重復和強化而形成的。我們的一些習慣是根深蒂固的情緒模式,在我們的生活中這些模式建立得非常早。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除非我們不斷做出努力,否則,這些習慣模式很難發(fā)生改變。
總之,可以說,股票投資者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在股票投資這個金錢游戲中,投資者的每個買賣決定都取決于盤繞于腦海中的恐懼、貪婪、自信、迷茫、拼搏、沮喪等種種因素,雖然在這些因素之外,還有客觀的數(shù)據(jù)及行情走勢供參考,但真正下決定的那一瞬間,心理因素往往凌駕于一切之上。能駕馭它,便能做到?jīng)Q斷英明;否則便必然掉進心理陷阱,后悔莫及。
單憑自己的直覺和魯莽行動進出股市的人,充其量只能算做“股民”,唯有能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點,排除心理障礙,以理性的態(tài)度進行股票投資的人,才能稱之為真正的“投資者”,在股市上取得勝利。
決定命運的,不是股票市場,也不是上市公司本身,而是投資者本人!所以,投資者應該培養(yǎng)自己處變不驚、冷靜、不沖動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理素質(zhì),不為股價的漲升跌落所左右,淡然對待一些完全不在自己意料之中的重大利空。這樣,即使在股價已深幅回調(diào),投資收益已化為烏有的情況下,投資者也會在變幻莫測的股市中保持冷靜、客觀的判斷力,從而伺機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