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不現(xiàn)實,可只有現(xiàn)實就無路可走
———活在夢里、和黑猩猩為伴42年的簡·古多爾
簡·古多爾26歲走進非洲熱帶雨林,在那里度過了幾乎全部人生。這一切緣于10歲的夢。
在老俄國和前蘇聯(lián),有個叫齊奧爾克夫斯基的人,他被稱為俄國航空與航天之父。
他出生在一個邊遠省份的森林守林員家庭,從小就愛幻想。他說:“為了能使弟弟聽我的狂想,我甚至會付錢給他……我幻想自己像貓一樣,順著繩子、竿子爬得很高。甚至幻想有一天會到星星那里去旅行?!辈恍业氖?,10歲那年他得了猩紅熱,聽力幾乎完全喪失,不能上學,也不能與別人交談。他由母親教他讀書寫字,可兩年后母親又去世了。他說:“11歲到14歲是我最痛苦、最憂傷的時候?!?4歲時,他從父親書房里找到幾本自然科學和數(shù)學書,便萌發(fā)了搞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愿望。他很難理解書上的內(nèi)容,便動手制作模型。用卷煙紙糊氣球,還做蒸氣推動的汽車、風磨、測量儀器等等。他扒在窗口上,用自己制作的儀器測得遠處的火警瞭望塔距離是284米,然后用步行來校驗證實。這一成功使他深感知識的力量,摧生了他更大的欲望。
他說:“書是很少的,完全沒有老師,因而與理解和吸收相比較,我只好更多地創(chuàng)造。任何提示和幫助都沒有,書中不明白的地方很多,這些全靠自己來解決。”
后來,他到莫斯科求學,每天到契奧爾特夫圖書館看書,3年時間自學完了大學課程,還做了無數(shù)次實驗。當一位家鄉(xiāng)的熟人在莫斯科偶然碰到他的時候,被嚇了一跳。他滿臉菜色,衣冠不整,已經(jīng)看不出原來的模樣了。此時,他已經(jīng)3年不知肉味了。
今天,人類已經(jīng)登上了月球,開始了星際探索,而這一切都有齊奧爾克夫斯基的貢獻。
他在科幻小說《關(guān)于大地和天空的幻想》里,第一次提出制造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設想。他受裝啤酒木桶的啟發(fā),提出通過噴射而丟失一定物質(zhì)來使飛行器獲得反沖運動。他還證明了用化學推進劑的火箭發(fā)動機能夠達到飛離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空間多級火箭”,即現(xiàn)在的二級、三級火箭,還有“火箭大隊”,即多枚火箭并聯(lián),這也是他提出來的。
簡·古多爾1934年4月3日生于倫敦。她在學步時就對動物感興趣,稍大后喜歡看《人猿泰山》,愛讀動物故事書,10歲時萌發(fā)了去非洲森林考察的愿望。她知道非洲的哺乳類動物最豐富,很想到那里去。中學畢業(yè)后,她就去做女招待和女秘書,做女招待時一次可以端起13到17個盤子。每天晚上,她放下窗簾數(shù)錢,計算還差多少才夠去非洲的旅費。她攢足了旅費就啟程到了非洲的肯尼亞。
在肯尼亞,古多爾找到著名的猿人類考古學家路易斯·里基,希望能得到一個和動物打交道的工作。里基決定派這個志向堅定的姑娘到坦桑尼亞去觀察野生黑猩猩群。里基認為黑猩猩在動物中與人的親緣最相近似,它的基因組有98%與人類的相同,通過對黑猩猩生態(tài)習性的觀察,可以為人類的遠祖情況提供線索。于是這個沒有受過訓練的姑娘,單槍匹馬地闖入了觀察黑猩猩這個從來沒人嘗試過、也沒有人敢嘗試的科學領(lǐng)域之中。這是1960年的事,古多爾26歲。
古多爾的營地就設在位于湖西岸的坦崗剛比河畔、人跡罕到的茂密熱帶雨林里。這里還是英國殖民地時期就已劃出的150平方公里的野生動物保護區(qū)。
關(guān)于黑猩猩,當?shù)赜懈鞣N故事演繹。土著人告訴她,曾有一只雄猩猩把人從樹頂拽下來,撕破了臉,又挖去一只眼睛。古多爾沒被這則故事嚇倒,她一天又一天慢慢地接近黑猩猩群。
最初,黑猩猩們看到這個異類就紛紛躲避,有時候還發(fā)出威脅的吼叫聲,簡只能在500米外觀察它們。為了求得黑猩猩的認同,簡仿佛自己也是一只母猩猩,露宿林中,吃黑猩猩吃的果子,仿效黑猩猩的動作和呼叫聲,使她能夠和它們有一定程度的溝通。
經(jīng)過考驗耐心的15個月后,她終于為黑猩猩所接受,黑猩猩們對簡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習以為常。甚至簡坐在黑猩猩身邊,它們也愛搭不理地懶得看她一眼。過了兩年,古多爾完全取得了它們的信任,黑猩猩會向她要香蕉,并善意地給她捉虱子———后來古多爾觀察到,這是黑猩猩聯(lián)絡感情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