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匈牙利鋼琴家名叫尼里基·哈齊,由于時運不濟,人地生疏,被迫在一家餐廳當個鋼琴伴奏者。從前在布達佩斯他是個公認的神童。美國的核物理學家、氫彈之父馮·卡門覺得很可惜,認為應該給他個顯身手的機會。于是,他舉辦了一個歡迎愛因斯坦的宴會,特意把南加州的一大批藝術家和音樂會代理人請來聽哈齊的演奏。晚上,大家請哈齊彈了幾首曲子。這時,愛因斯坦的夫人心血來潮,要她的丈夫拉小提琴和哈齊合奏,大家對這個提議感到非常高興。沒想到,哈齊憤怒地大聲嚷道:“我從來不為任何人伴奏!”說著,就真的不彈了,哈齊也就失去了為美國音樂界重視的機會。而愛因斯坦卻興致勃勃,照拉不誤。大家為愛因斯坦熱烈鼓掌,而把那位布達佩斯的神童忘得一干二凈。
愛因斯坦是絕對的理論家。他對自己理論的實際應用沒有絲毫的興趣。他的E=mc2也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式———它表示任何已知物質中未釋放出來的能量。但是愛因斯坦不愿意沿著大街去看一個反應堆制造原子能。他的光電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獎金———他卻認為這一系列方程式相對來說并不重要———他也沒有絲毫好奇心去觀察他的理論是如何使電視成為現(xiàn)實的。
愛因斯坦永遠不能理解的一個難題是他的名聲。他創(chuàng)立的理論十分深奧,只能使當時很有限的少數(shù)科學家感到激動,但是他的名字卻在文明世界家喻戶曉。他對自己造成的這種現(xiàn)象困惑不解。他說:“我有過好主意,其他人也有過。但是我的幸運在于被接受了?!鄙鐣娙缤樗┯晁频膶λ硎娟P注使他感到困惑。人們想會見他,陌生人在大街上會停步向他凝視和微笑,科學家、政治家、學生和家庭主婦寫信給他,甚至他身上的東西,哪怕一顆扣子,也成了別人的圣物。以色列人民還請他去當總統(tǒng)。他永遠不能理解為什么他受到這種關注,為什么要把他作為與眾不同的人突出出來。
一頭卷曲的白發(fā),一件普通毛衫加一只煙斗,加州理工學院人人都知道這個形象是誰。由于要求他寫自傳的人絡繹不絕,愛因斯坦只好要求馮·卡門想個辦法讓他避避風頭??ㄩT為他在洛杉磯奧列薇拉大街安排了一個住處,那是條藝術街,街上行人以留長胡子、穿羊毛衫而遠近聞名,因此,他走在大街上從未碰上過麻煩。結果誰也沒有認出這個人就是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聞名世界后,許多國家邀請他去講學。一次,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火車站里,官員們準備好了要為愛因斯坦的到來舉辦一個盛大的歡迎儀式,卻久久不見愛因斯坦到來。原來,愛因斯坦從另一個小站下了車,一手拎著皮箱,一手拎著小提琴,徒步向皇宮走去。
愛因斯坦為人坦率,心口如一,直言不諱。一次,他應邀出席一個“面向全國”的廣播節(jié)目,有個播音員發(fā)現(xiàn)了這位科學巨匠,就擅自宣布愛因斯坦要向全國聽眾發(fā)表講話。愛因斯坦非常反感,立刻站起來說:“我沒有話要講,因此講不出什么話。今后如有話講,再來向各位奉告?!闭f完,立刻就坐下了。
他拒絕著名作家的來訪或很有成就的畫家為他畫像,很少有例外情況。只有一次他改變了態(tài)度。一位畫家請求為愛因斯坦畫像,自然被愛因斯坦拒絕:“不,不,不,我沒有時間?!碑嫾姨孤实卣f:“但是我需要使用靠這幅畫所得的錢啊!”愛因斯坦回答:“是這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當然可以坐下來讓你畫?!?/p>
這樣一個按照自己的古怪方式生活、生活得非常自我的人是很難和別人相融合的。
他結過兩次婚。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是他大學的同學,一位堅強的女性,她出身于大學教師家庭,對家務并不在行,曾在學術上有前程。在愛因斯坦成名后,他同妻子的關系漸漸緊張起來。在他獲得第二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后,他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思考和生活習慣,與妻子的關系終于無法維持,兩個人只好分手。
后來他同愛爾莎結婚。這是一位出色的家庭主婦,家里的一切變得井井有條。他的妻子喜歡招待朋友到家里來喝茶,有時她為了讓愛因斯坦休息一下也會叫他下樓和他們一起聊天。他的回答往往是粗暴的聲音:“不!不!我不!再這樣打擾我,我簡直受不了了!”愛因斯坦并不需要這些,他需要的是寧靜的思考,而不是豐富多彩的生活。他差不多獨自生活在小閣樓里,那才是他自己的天地,他在那里幾乎與世隔絕,全身心地和他研究的宇宙結合為一體。他在孤獨中體會著快樂。
1936年,愛爾莎病逝。此后,更深的孤獨一直陪伴著他。20世紀四五十年代,包括居里夫人、妹妹瑪婭在內的親朋好友相繼去世,他遭受了沉重打擊,孤獨感傷不時流露出來。特別是當他看到,由他和一些科學家為了維護和平而建議美國研制的核武器,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災難時,他自責不已。
1955年4月18日,76歲的愛因斯坦與世長辭。彌留之際,他在昏迷中含糊又痛苦地用他的母語急促地說著什么。這是他最熟悉最自然的語言,也是心底里最感溫暖和痛苦的東西。
杰出者的存在確實令世界精彩,但是成為杰出者的代價也十分巨大。他必須為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和追求做出奉獻和犧牲。長時間地專注于專一的工作,會經(jīng)受來自別人和自身的痛苦和寂寞。所以,絕大多數(shù)杰出者都成了難以相處的人:一方面自己經(jīng)常生活在煎熬中,一方面給那些親近他們的人帶來苦痛。曾有一家英國報紙用一個標題概括地對此做了一個令人沮喪的結論:“愛因斯坦=天才-可愛”。
不僅如此,愛因斯坦同時忍受了一般人所難以忍受的長期孤獨:為了專注于工作,他與親人朋友保持距離;為了堅持信仰,他離鄉(xiāng)流浪。應該說,為祖國所拋棄讓愛因斯坦在精神上喪失了大部分的歸屬感,如同無根的浮萍一般。他就是在馱著這些枷鎖、一步步地向前爬行。自然,越偉大的發(fā)現(xiàn)、偉大的成就越在極端上,越不易被人理解,所受攻擊也越厲害。
不過,世界會永遠懷念像他這樣的偉人。20世紀末,在英國的兩家著名雜志社的民意調查中,愛因斯坦都被列為上個千年對人類貢獻最大的人。
☆人生在世沒有人不想往上走,走得越高越好,到了“一覽眾山小”的時候,那是多么的壯闊!可那卻一定是個缺熱、缺氧又人煙稀少的地方。為此,像尼采、凡高這樣的人,精神都不再正常。也許,這會令許多人害怕。所以,在成功的路上,人越走越少。
☆“ 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真正能“紅杏出墻”的很少,大量的天才夭折在成長中。知道這個道理又義無反顧的,才把偉大留在世上。
O.22
成功必須付出代價,越成功的人代價越大
———“愛因斯坦=天才-可愛”
愛因斯坦在科學史上的尊崇地位至今無人能夠替代。但是,他卻說:“我實在是一個‘孤獨’的旅客……”
引子
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