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回 陽間三事

妖眼看西游 作者:穆鴻逸


回到陽間的太宗皇帝一睜眼,就開始忙活起來——既然平白無故撿到了二十年的陽壽,無論如何也要按照陰司的意思來做事情嘛!

于是頭一件,就是“劉全進(jìn)瓜”——閻王特意囑咐太宗皇帝,說陰司地獄里什么都好得,唯獨南瓜吃不到。唐太宗牢記在心,全國海選去陰間送南瓜的人,可惜做明星人人爭,去陰間人人都不想去,結(jié)果只有一個叫劉全的人來報名,當(dāng)然被批準(zhǔn):

榜張數(shù)日,有一赴命進(jìn)瓜果的賢者,本是均州人,姓劉名全,家有萬貫之資。只因妻李翠蓮在門首拔金釵齋僧,劉全罵了他幾句,說他不遵婦道,擅出閨門。李氏忍氣不過,自縊而死。撇下一雙兒女年幼,晝夜悲啼。劉全又不忍見,無奈,遂舍了性命,棄了家緣,撇了兒女,情愿以死進(jìn)瓜,將皇榜揭了,來見唐王。王傳旨意,教他去金亭館里,頭頂一對南瓜,袖帶黃錢,口噙藥物。那劉全果服毒而死,一點魂靈,頂著瓜果,早到鬼門關(guān)上。把門的鬼使喝道:“你是甚人,敢來此處?”劉全道:“我奉大唐太宗皇帝欽差,特進(jìn)瓜果與十代閻王受用的?!蹦枪硎剐廊唤右?。劉全徑至森羅寶殿,見了閻王,將瓜果進(jìn)上道:“奉唐王旨意,遠(yuǎn)進(jìn)瓜果,以謝十王寬宥之恩?!遍愅醮笙驳溃骸昂靡粋€有信有德的太宗皇帝!”遂此收了瓜果。

非常奇怪這兩個南瓜有什么用?一共有十個閻王,只有兩個南瓜,想來做菜只夠做兩頓的,就我估計,應(yīng)該是一個做菜嘗鮮,另一個應(yīng)該是用做科研開發(fā)的,估計從此以后,陰間就有南瓜生長也未可知。

第二件事情就是“尉遲還銀”——太宗皇帝借用了河南開封府相良先生的一庫金銀,寫了字據(jù),聲明一定要還的,怎敢怠慢?于是派尉遲公拉著一庫金銀,前來還債,這一段也很有意思:

卻說那尉遲公將金銀一庫,上河南開封府訪看相良——原來賣水為活,同妻張氏在門首販賣烏盆瓦器營生,但賺得些錢兒,只以盤纏為足,其多少齋僧布施,買金銀紙錠,記庫焚燒,故有此善果臻身。陽世間是一條好善的窮漢,那世里卻是個積玉堆金的長者。尉遲公將金銀送上他門,唬得那相公、相婆魂飛魄散;又兼有本府官員,茅舍外車馬駢集,那老兩口子如癡如啞,跪在地下,只是磕頭禮拜……那里敢受,道:“小的若受了這些金銀,就死得快了。雖然是燒紙記庫,此乃冥冥之事;況萬歲爺爺那世里借了金銀,有何憑據(jù)?我決不敢受。”尉遲公道:“陛下說,借你的東西,有崔判官作??勺C,你收下罷?!毕嗔嫉溃骸熬退酪彩遣桓沂艿摹!蔽具t公見他苦苦推辭,只得具本差人啟奏。太宗見了本,知相良不受金銀,道:“此誠為善良長者!”即傳旨教胡敬德將金銀與他修理寺院,起蓋生祠,請僧作善,就當(dāng)還他一般。旨意到日,敬德望闕謝恩,宣旨,眾皆知之。遂將金銀買到城里軍民無礙的地基一段,周圍有五十畝寬闊,在上興工,起蓋寺院,名“敕建相國寺”。左有相公相婆的生祠,鐫碑刻石,上寫著“尉遲公監(jiān)造”,即今大相國寺是也。

原來大相國寺的來歷竟是如此,可見老頭兒老太太的儲蓄能力就是強,就是天天買金銀紙錠子焚燒,要想積攢十三庫金銀也實在是夠他燒的,估計一輩子光燒這個紙錢了。一個人燒一天紙不難,難的是天天時時刻刻燒紙錢——他哪里還有時間行善咯。

最后一件事情就是“水陸道場”——為了安撫那些和自己有仇的亡魂,皇帝準(zhǔn)備找高僧超度一下,于是又貼出了海選公告,招聘有道的高僧上長安做法會,地位崇高,待遇優(yōu)厚。這下可是應(yīng)征者如潮如海的,不到十五天,天下的和尚全上長安城報名去了。

和尚有了,哪個是高僧可就挑花了眼,于是皇帝派太史丞傅奕選舉高僧,傅奕當(dāng)時就對皇帝說了一個NO:“啟稟我主萬歲,這些和尚學(xué)的可是西域之法,全無君臣父子的禮儀,又以輪回報應(yīng)的說法,引誘愚蠢的百姓,依臣之見,和尚實在不靠譜?。 被噬弦宦牼褪且汇?,于是問大家的意見,這個時候宰相蕭瑀出來說話了:“啟稟我主萬歲,和尚和尚,和諧時尚,他們所傳播的佛法,弘善遏惡,有利于暗中幫助國家,麻醉人民,千萬不能廢啊!萬歲還是下定決心大搞而特搞吧!誰再敢啰嗦,就把他殺了得了。”皇上一聽也有道理,于是問計于太仆卿張道源、中書令張士衡,兩人口徑相當(dāng)一致:“啟稟我主萬歲,不可廢啊不可廢!和尚和尚就是好,拜佛拜佛就是好!”唐太宗下了決心:“看來大家很統(tǒng)一嘛!有道理,就這樣了,再誰誰說不好的,給我砍了!”于是派魏征與蕭瑀、張道源一起作為“和尚海選賽”的評委老師,選舉一名“超級和尚”作為“道場夢中人”,于是大家謝恩而退。還由此衍生了一條唐朝法律:“但有毀僧謗佛者,斷其臂”,以此事和慧可祖師“立雪斷臂”一起來看,發(fā)現(xiàn)無論是愛佛還是毀佛,這條胳膊總是難保的。在一番選舉之下,這個“超級和尚”終于熱烘烘地出爐了:

三位朝臣,聚眾僧,在那山川壇里,逐一從頭查選……當(dāng)日對眾舉出玄奘法師。這個人自幼為僧,出娘胎,就持齋受戒。他外公見是當(dāng)朝一路總管殷開山,他父親陳光蕊,中狀元,官拜文淵殿大學(xué)士。一心不愛榮華,只喜修持寂滅。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經(jīng)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當(dāng)時三位引至御前,揚塵舞蹈,拜罷奏曰:“臣瑀等蒙圣旨,選得高僧一名陳玄奘?!碧诼勂涿?,沉思良久道:“可是學(xué)士陳光蕊之兒玄奘否?”江流兒叩頭曰:“臣正是?!碧谙驳溃骸肮慌e之不錯,誠為有德行有禪心的和尚。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玄奘頓首謝恩,受了大闡官爵。

自此,陳玄奘法師,也就是《 西游記 》中的唐三藏,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由于他是如來的弟子金蟬子轉(zhuǎn)世,于是觀音菩薩就找上門來,化作一個癩和尚,在長安大街上開始叫賣,所賣的東西,則是如來賜給她的五件寶貝中的“錦襕異寶袈裟”和“九環(huán)錫杖”,而剩下的三個箍箍兒,則被觀音給私自藏了。兩件寶貝不拆賣,一共要價七千兩雪花銀——長安城里的和尚雖然有錢,但也不是不砍價的主,那話說得極為實在:“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得成佛做祖,也值不得這許多!拿了去!賣不成!”當(dāng)然賣不成,這兩樣?xùn)|西是要給陳玄奘送去的,于是觀音菩薩進(jìn)入了皇宮,將袈裟和錫杖送給了陳玄奘,然后扭頭就走。待到“水陸道場”進(jìn)行之時,菩薩又出來進(jìn)行中途插話,最后來了一個凡間顯圣:

這菩薩近前來,拍著寶臺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嗎?”……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處?”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jié),能消無妄之災(zāi)。”太宗道:“你可記得嗎?”菩薩道:“我記得?!碧诖笙驳溃骸敖谭◣熞?,請上臺開講?!蹦瞧兴_帶了木吒,飛上高臺,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現(xiàn)出救苦原身,托了凈瓶楊柳……只見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張簡帖,上有幾句頌子,寫得明白。頌曰:“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里,大乘進(jìn)殷勤。此經(jīng)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太宗見了頌子,即命眾僧:“且收勝會,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經(jīng)來,再秉丹誠,重修善果?!北姽贌o不遵依。當(dāng)時在寺中問曰:“誰肯領(lǐng)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jīng)?”問不了,旁邊閃過法師,帝前施禮道:“貧僧不才,愿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jīng),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將御手扶起道:“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yuǎn),跋涉山川,朕情愿與你拜為兄弟。”

于是熱鬧非凡的“水陸大會”,剛開幕就閉幕了,而唐太宗的興趣亦由超度亡魂轉(zhuǎn)到了西天的“大乘真經(jīng)”。至此,“五行山時代”已經(jīng)接近尾聲,而“取真經(jīng)時代”馬上就要來臨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