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回應此項規(guī)定,伯克希爾將董事會成員增加到了11名。不幸的是,蘇珊·巴菲特在2004年7月去世了。馬爾科姆·切斯也在2007年退出了伯克希爾董事會。自2002年在任董事會的成員中剩下的5名還繼續(xù)留在董事會。美國首富威廉姆(比爾)·蓋茨是第6名新增成員。蓋茨和巴菲特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互相崇拜,對彼此贊譽有加。他們都是橋牌的超級愛好者,也經常一起出席社交活動。但最能顯示巴菲特對蓋茨欽佩之情的,就是他將310億美元捐獻給比爾與梅林達·蓋茨基金會的決定,以任何標準來看這都是一項既高尚又無私的善舉。但正是這種關系使人們對他的獨立股東身份感到質疑。然而,就像在伯克希爾年度報告中指出的那樣,比爾·蓋茨完全符合紐約證券交易所對獨立董事的定義。
雅虎總裁蘇珊·德克爾(Susan Decker)是最新加入也是最年輕的一位成員。有趣的是,就在宣布德克爾成為董事會成員不久后,就有傳聞說微軟想收購雅虎。但德克爾選擇代替馬爾科姆·切斯加入伯克希爾董事會。切斯鑒于年齡問題準備退休,他當時已經72歲高齡,建議伯克希爾選一個更年輕的人代替他。現在包括巴菲特在內一共有6名董事,其中巴菲特比切斯年齡還要大。
伯克希爾在給證券交易委員會申報的材料中表示,在11位董事中有7位是獨立董事。其中就有瓦爾特·司各特,雖然他在中美能源控股公司中仍處于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優(yōu)質管理的主張者不得不承認伯克希爾現在的董事會結構與前些年相比有很大的改進。不管他們如何定義“獨立”一詞,他們也能看到伯克希爾現在的董事會比之前要獨立得多。
這里還有另外一個重要點需要斟酌:所有股東都必須持有伯克希爾巨額股份。盡管巴菲特并未對“巨額”這個詞加以界定,但他明顯是按絕對價值,而非相對價值計算的。比如說,比爾·蓋茨在伯克希爾的投資時值是5億美元,幾乎用任何標準來衡量,它都算是巨額投資,但它其實只占蓋茨凈資產的1%不到。
董事會發(fā)生變動的并不止伯克希爾一家。經理人獵頭公司斯賓塞·斯圖亞特(Spencer Stuart)的主要業(yè)務是幫助企業(yè)尋找合適的管理者,據該公司介紹,現在的企業(yè)董事會都有更加獨立化的趨勢。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為了回應各種機構的新規(guī)定,其中包括2002年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以及之前提到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規(guī)定。
有趣的是,斯賓塞·斯圖亞特公司也指出,標準普爾500公司中,有近80%的公司都對他們的董事有強制退休年齡限制。這個退休年齡點一般都是70歲。但是,由于缺乏有資格的獨立董事(這一點前面也有提到),一些公司通常將強制退休年齡延長到72歲或更大。很多優(yōu)質管理擁護者都很看好強制退休年齡,他們指出這一限制可以防止董事們長期占位并迫使公司引入新人。
然而,實施強制年齡限制似乎有些荒謬,因為一些優(yōu)秀而活躍的董事成員或許就會被迫退出。很多八九十歲或更大的老人照樣老當益壯。所以根據個人情況來決定退休年齡會更好一些。
伯克希爾就沒有制定強制退休年齡。的確,與美國其他大型公司相比,它的很多董事都已是高齡了。就算德克爾代替了切斯的位置,伯克希爾的大多數董事的年齡還是超過了70歲,其中有4人已經超過80歲了。伯克希爾這么做決沒有虐待董事的意思。但是,即使按現在的標準,這種嚴重依賴“經驗豐富”的領導人的做法還是不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