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感冒怎么辦?
在我的患者中,孩子占很大的比例,以前我不怎么看孩子的病,因為我這人心軟,一看到孩子病了,我比孩子還痛苦,可是禁不住家長哀求,一聽到家長為了給孩子看病,幾乎什么苦都吃了,我也就沒話說了,于是開始看孩子的病,到今天,還算有點心得,拿出來和大家聊聊。
有個小孩子,很可愛,才四歲,家住中關村那邊,家長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來求診的時候家長說,這個孩子簡直讓他們操碎了心,這個孩子每有風吹草動,必定咳嗽,最后導致哮喘,家里幾乎沒有平靜的時候,北京各大醫(yī)院已經走遍了,激素都上了,西醫(yī)大夫對這個孩子也幾乎沒有了辦法,反正每次就是能把這次應付過去就是勝利了。
我望著孩子,完全能體會到家長的心酸,這個孩子很瘦弱,很大的眼睛望著我,似乎在向我求助,實在是讓我心中難受。
顯然,這是一個疑難病癥,這樣的孩子很多,很多家長幾近崩潰,不知道出路在哪里。所有能夠殺滅細菌的藥物都用了,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出路在哪里呢?
我的回答是:出路就在孩子身上。
西醫(yī)治病,是靠藥物殺滅細菌(抗病毒似乎現(xiàn)在也沒有什么更好的方法),這就好比是一個國家,有敵人來侵略了,西醫(yī)是派轟炸機,幫助你去轟炸敵人陣地,殺死敵人,它不用你的部隊了,它代替你去作戰(zhàn)。
但是這樣有個問題,就是敵人死了,你的軍隊還是很弱,其他的敵人來了,轟炸機沒來幫助你,你還是要潰敗的。
我們中醫(yī)的思路是:我要看你自己的部隊出了什么問題,如果你自己的部隊不夠強健,我就給你的部隊輸送糧食彈藥,最后讓你的部隊戰(zhàn)斗力增加,我不去替你作戰(zhàn),你要依靠你自己的部隊,去消滅敵人。
這樣,以后有別的敵人來了,你就不再害怕了。
這個孩子的防御體系完全失控了,他已經完全依賴藥物來抵御病毒和細菌的每次侵襲了,如果有一天不用藥物,那么他只要走出房間,就會立刻感染,這樣下去能行嗎?
我看了孩子的舌象,孩子很配合(長期的看病生涯,已經讓他知道如何配合醫(yī)生了,這點真讓我心酸),他的舌質淡白,舌苔很薄,這說明脾胃之氣很弱。
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孩子反復咳嗽感冒,是因為陽氣受傷,小孩子的陽氣是比較旺的,生發(fā)很快,但是,小孩子也很容易受傷,比如,飲食不節(jié),現(xiàn)在很多快餐食品,吃的時候還配上冷飲,這對孩子的脾胃陽氣就是一個打擊,還有在患外感病的時候,過分使用抗生素,雖然抗生素也是控制炎癥的有效手段,但是不能一感冒就用,一般病毒性感冒用了也沒有用,用得頻繁了,就會損傷陽氣,因為抗生素是寒涼的藥物,頻繁使用,孩子就會陽氣不足。其具體的表現(xiàn)是:孩子經常感冒,風吹不得,雨淋不得,稍微風吹草動,孩子一定感冒,同時會出現(xiàn)鼻炎、咳嗽、哮喘、皮膚濕疹等種種疾病,不一而足。
通常,中醫(yī)在治療這種病癥的時候,一般使用的是補腎的方法,這對大人非常有效,但是孩子就不合適了,孩子的身體一旦提前發(fā)育,就悔之晚矣。
我覺得應該用調理脾胃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因為中醫(y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后天之本”,我們既然要慎補先天,那么從后天脾胃開始補,也是一個很好的思路。一般情況下,我用八珍糕加減治療了很多被視為頑疾的孩子疾病,效果非常不錯。
于是我就建議這個孩子的家長,不要去治療呼吸系統(tǒng)的病了,只要現(xiàn)在沒感冒就可以,馬上服用八珍糕,養(yǎng)脾胃之氣,脾胃之氣一足,自己的正氣就足了。具體的用藥比例我斟酌了一下,沒有使用山楂,加入了麥芽。然后讓孩子的父親每天給他熬著喝。
回去以后,這個孩子就沒有了音訊。有一天,這已經是過了很久了,孩子的父親來看我,他是辦事,順路來的。我馬上就問孩子如何了?怎么不來找我看看?
孩子的父親笑道:“孩子一切都很好,我們還來看什么呢?”
聽了他的敘述我才知道,孩子從服用八珍糕開始,身體就直線好轉,中間雖然微感風寒過,但很快就解除了,然后逐步撤掉了激素,現(xiàn)在已經是個健康的孩子了,不再三天兩頭感冒,每天蹦蹦跳跳,快樂得很。
我真的替家長感到高興啊!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八珍糕里面有白扁豆,需要煮20分鐘以上,有個別孩子曾經在服用的時候出現(xiàn)過幾次嘔吐,我分析就是白扁豆炮制不夠,沒有煮熟的緣故,所以現(xiàn)在我對外地的患者常去掉白扁豆,因為外地的藥店炮制如何我們無法控制,另外具體每味藥的比例也可以請當?shù)蒯t(yī)生斟酌。
現(xiàn)在,我把我經常用的加味八珍糕的基本方子寫出來,供各位參考:太子參20克、白術30克、茯苓50克、山藥50克、薏苡仁50克、芡實20克、白扁豆20克、蓮子肉50克、生山楂30克、炒麥芽30克。這個方子里面的藥都是藥食同源之物,絕大部分都是我們常用的食物,可以放心食用,其中的太子參和白術是溫藥,而山藥、白扁豆、蓮子肉都是滋脾陰的,所以這是一個陰陽雙調的方子,如果孩子的舌頭很紅,則需要去掉太子參和白術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在有外感病的時候,則需要停服。
這是一個思路,我覺得同道們可以討論利弊,或許能總結出更好的方法來。
孩子開始咳嗽了怎么辦?
現(xiàn)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咳嗽很害怕,經常對我說,孩子每一聲咳嗽都牽動著自己的神經,折磨著自己脆弱的心。其實,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不要太擔心孩子的咳嗽了,因為咳嗽是人體希望排出病邪的自身反應,所以不要強行止咳。有的家長很急迫地說,請一定把孩子的咳嗽止住,很多醫(yī)生順應家長的要求,就開出很多止咳的藥物,比如訶子、五味子、烏梅等。中醫(yī)認為,如果過早地使用此類收澀藥物,會把邪氣斂住,這樣會留下病根的。另外,如此收澀,人體的正常功能會被搞亂,結果出現(xiàn)大便秘結等癥狀。
另外一個誤區(qū)是,家長急于治病,醫(yī)生也很著急,結果開出的方子都很大,二三十味藥一個方子,每味藥都用成人的用量,這樣是不行的。其實,在治療成人的時候,肺經的用藥就要輕,因為輕則藥性在上,重則在下,一般孩子的要更輕,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我通常每味藥也就是3克左右,病去得非常的快,如果您開個十幾克,那么藥性就下行了,藥過病所,不但不治病,可能還有其他副作用。
具體的治療,孩子的咳嗽是分成風寒、風熱、風燥等證型的,這些咳嗽的藥物一般的中醫(yī)師都會用,只要注意了前面兩點,那么咳嗽還是很好治療的。
中醫(yī)到底有多少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的秘密,沒有人知道。
但是,我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就是發(fā)現(xiàn)某地有個民間中醫(yī),可能沒有什么學歷,只是祖上傳下來這么一手絕技,通常是別的不怎么會治療,就治療這一種病,那可真是藥到病除,憑這手絕活兒,就享譽鄉(xiāng)里,方圓百十里地的,只要有這個病,就來找他,準沒錯兒。
這就是所謂的秘方。這種秘方,通常是非常神秘的,只是父子相傳,別人永遠無從知曉。如果兒子沒有行醫(yī),那么這個方子也就從此絕了,永遠消失。
很多人都覺得此事可惜。
在中醫(yī)的歷史上,有這么一位醫(yī)家,他一生創(chuàng)立了很多方子,遺憾的是,他的學問卻快要絕了,和我說過的秘方一樣。
這位醫(yī)家絕對是位高人,您想想,他給乾隆皇帝當過御醫(yī),這絕對是高人中的高人啊。
但是,非常遺憾,現(xiàn)在問問學中醫(yī)的,幾乎沒有人知道他所創(chuàng)立的方子了,也幾乎很少有人了解他了。
一代高人,似乎馬上就要消失在滾滾的黃沙中了。
這位高人,就是黃元御。
那么,他留下的藥方有用嗎?這些方子的效果到底如何呢?
這么跟您說吧,黃元御有個傳人,叫麻瑞亭,麻老生前在西安行醫(yī),活了94歲,1997年去世。麻老從黃元御寫的《四圣心源》這本書里,只拿出了一個方子,叫“下氣湯”,他這一輩子,就用一個下氣湯,來回加減,就治了一輩子的病,而且療效極好,享譽四方,活人無數(shù)。
您該暈了,不會吧,就用了一個方子,就成為了一方名醫(yī),難道這世上真的有此等寶書?
沒錯兒,此事千真萬確,但是遺憾的是,知道這書是寶書的人卻不多了。
問問中醫(yī)院校的學生,提起黃元御,恐怕他們都會茫然不知所問的。
那么多救人的經驗,似乎即將湮沒在歷史的迷茫之中。
您一定極端地好奇了,這位黃元御,到底是一個什么人?他的醫(yī)方為什么那么有效呢?他的學問,到底會不會失傳呢?
下面,讓我來給各位講述黃元御的故事吧。
黃元御,不該被遺忘的神醫(yī)
(一)
引子
看周星馳的電影《功夫》的時候,我被片子里小孩子的經歷給吸引住了:一個小孩子,在街上碰到了個衣衫襤褸的人,此人向他推薦若干本書,有本書的名字叫《如來神掌》……
這個經歷很有趣,我在寫黃元御的故事之前,突然想起了我是怎么了解黃元御的,和這個故事還真有點兒類似。
那是在我剛剛開始學習中醫(yī)的時候,有一天,我在街頭閑逛,看到街邊有個人在擺攤賣舊書,有幾個人在有意無意地挑著圖書。我走上前去,隨便翻了翻,都是些過期的畫報和武俠小說,沒什么吸引我的書。我看著無聊,剛要走,突然,在諸多書中間,我發(fā)現(xiàn)有一本書很不一樣。這是一本很舊的書,灰色的封面(現(xiàn)在絕對沒有書設計成這種顏色),上面黑字印著:《清代名醫(yī)黃元御傳人--麻瑞亭治驗集》,我當時根本不知道麻瑞亭是誰,更不清楚黃元御是何許人也,當時只是覺得有些意外:嘿,這里還有中醫(yī)書?而且這么樸素的封面,這么有勇氣,里面的內容一定很不同尋常,于是拿起來翻了幾下。
剛這么一翻,就被書里的內容雷了一下,什么“火分丙丁,心為丁火,屬手少陰;小腸為丙火,屬手太陽……平人丁火下降,以溫癸水,所以腎臟溫暖,而下寒不生,癸水上承,以濟丁火,因而心家清涼,而上熱不作”,這些內容看著新鮮,因為一般教材里火就是火,不分什么丙丁的,我心里當時就有了感覺:這是一個地道的老中醫(yī)?的!
于是問攤主,這書多少錢?攤主回答:五塊錢!
就這樣,我毫不猶豫將書買了回來?;丶乙院缶烷_始狂看,尤其是里面如何診脈的內容,我看得最仔細,結果我很快就學會給別人號脈了。
沒多久別人就開始夸我號脈號得準,好多人都以為是家傳的,其實還真不是,母親還真沒怎么教過我,我都是看這本書學的。
可以這么說,我學習中醫(yī)的起步,就是從學習黃元御的理論開始的。
好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這本書早就絕版了。我在讀博士的時候,許多同學都來找我復印這本書,有一次,幾個臺灣同學借去復印,遲了幾天沒還,我擔心了好幾天,生怕他們把書弄丟了。
直到今天我都特別慶幸,當年在一個賣畫報的舊書攤上,發(fā)現(xiàn)了這么一本好書。
這本書現(xiàn)在就擺在我的面前,這是我最喜愛的書之一了。當年就是由于這本書,使我知道了黃元御,因為麻瑞亭老中醫(yī)是黃元御的第五代傳人。
那么,這位清朝名醫(yī)黃元御,到底有著怎樣的一生呢?他又為什么能在中醫(yī)領域獨樹一幟呢?下面讓我們來慢慢地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