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節(jié):讓孩子來敲門(9)

讓孩子來敲門 作者:(美)伊麗莎白·潘特莉


你的問話是否起作用,關鍵在于你能否排除情緒的干擾。排除了情緒的干擾,孩子不必擔心你的責罵、干擾,才會專注于問題本身。常有父母跟我抱怨:孩子什么都不跟他們說,和輔導老師卻無話不談。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輔導老師懂得循循善誘,引導孩子去思考整件事情。

下面兩個場景中,你可以看到不同問法所呈現(xiàn)的不同局面。你可以想象一下南希的感受和可能會有的反應。

13歲的南希,未經(jīng)姐姐同意,私自穿了姐姐的套頭衫,而且還不小心弄臟了,上面全是彩筆的污漬。媽媽發(fā)現(xiàn)后……第一幕沖進南希的房間,大聲說:“南希!你是怎么搞的?你不知道規(guī)矩嗎?你為什么不先問問艾米麗再穿?你看,這件衣服徹底被你毀了!這個禮拜不準出去,我會從你的零用錢里扣去買衣服的錢,算是賠償艾米麗的?!?/p>

你覺得南希會有什么反應?

你覺得這個時候南希會怎么想她媽媽?

你覺得這個時候南希會怎么想自己?

你覺得經(jīng)過這樣的賠償后,南希對姐姐會是什么感覺?

第二幕媽媽走進南希的房間,坐在床上。

媽媽:南希,你覺得艾米麗看到這件衣服以后會怎么想?

南希:她一定會氣得抓狂!

媽媽:我想也是。這件事你說怎么辦才好?

南希:我不知道……要么讓她從我的衣服里挑一件,她很喜歡那件綠色的。媽媽,你覺得這樣好不好?

你覺得這個時候南希對她媽媽是什么感覺?

你覺得這個時候南希會怎么想自己?

你覺得經(jīng)過這樣的賠償條件后,南希對姐姐會是什么感覺?

從這兩幕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提問可以帶來不同的后果。冷靜、尊重的方式不僅有助于問題的解決,也能讓孩子感受到愛與尊重,讓他更信任你。斯蒂文·范諾伊在《我給我孩子的10件最珍貴的禮物》一書中說:“如果你現(xiàn)在覺得無暇聆聽孩子說話,我保證將來有一天,當這些可愛的孩子不想再與你說話時,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會讓你悔不該當初?!?/p>

寫字條寫字條、列單子或是畫圖,是與孩子溝通、合作的一種好方法。無論多大的孩子,你都可以把要說的話寫在紙上。寫在紙上的字擁有一種沉默的力量,能夠有效地鼓勵孩子合作。

七歲的艾麗莎養(yǎng)了一只貓,可是她常常忘了照顧它。不是忘了喂,就是忘了換貓砂。每天睡前,媽媽都要為此事而爭吵。后來,媽媽嘗試了一個新方法,在艾麗莎的臥室門口貼了一張字條:“上床前請記得先照顧我!喵!”這種提醒的方式,艾麗莎很喜歡,因為她不必再聽媽媽的嘮叨了?! ?/p>

當你覺得怒火上來時,寫字條會是一種有效的控制方法。一方面可以讓你和孩子之間保持適當?shù)木嚯x,另一方面可以借字條說出你心中所想,而不必提高嗓門。當你怒氣沖沖時,寫字條可以將你把情緒發(fā)泄在文字上,無形中轉移了你的憤怒。而且,寫在紙上的東西表達得清楚明了,會避免很多誤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