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美國商業(yè)年鑒中偉大的成功案例之一。1957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的一位31歲的工程師肯尼斯·奧爾森(Kenneth Olsen),為開辦他打算命名為電子計算機公司(Digital Computer Corp)的新公司,向美國研究與開發(fā)公司(American Research & Development)申請了7萬美元。他得到了這筆風投,但是,風險投資家卻讓他將公司更名。他們指出,很多公司都在計算機業(yè)務上賠錢,比如,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和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于是,在位于馬薩諸塞州梅納德市的一家舊毛紡織廠里,數(shù)字設備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成立了,肯尼斯·奧爾森開始追逐他的夢想:借助引入“小型機”——一種比作為行業(yè)標準的大型主機更小、更簡單、更有用和更便宜的設備,來徹底改變計算機產業(yè)。
數(shù)字設備公司第一年的銷售額為9.4萬美元。5年后,銷售額達到650萬美元。1977年,實現(xiàn)了10億美元的銷售目標。數(shù)字設備公司引領了一場始于波士頓的行業(yè)繁榮,創(chuàng)造了相當多的高薪崗位,以至于數(shù)字設備公司開始被人們稱為馬薩諸塞州奇跡。與此同時,公司創(chuàng)始人的聲譽也提升了。他才華橫溢,不愿受常規(guī)或傳統(tǒng)束縛;他保護公司中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工程師;他制定了無解雇政策。數(shù)字設備公司因“快樂的工作場所”而聞名于世。
當湯姆·彼得斯和羅伯特·沃特曼為他們1982年的暢銷書《追求卓越》收集素材時,數(shù)字設備公司不僅名列卓越公司名單之中,而且被視為做事一貫正確的15個“榜樣”之一,也就不足為奇了。它是作者所提出的“既做出優(yōu)異業(yè)績又具有八個(卓越)特征”的代表性企業(yè)之一。當1986年《財富》雜志稱奧爾森為“美國商業(yè)史上最成功的企業(yè)家”時,如此高的贊譽似乎得到了證實。
讓我們回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1989年1月,數(shù)字設備公司宣布將推出一系列個人計算機,包括其功能非常強大的工作站。問題是,奧爾森做出這樣的決定已經等待太久了嗎?有件事是確定無疑的:公司股票的價格為98美元,是從一年半前的199美元跌落下來的。另一個不爭事實是:奧爾森把自己的公司的成敗都押在小型機的積極創(chuàng)新上。然而,小型機正快速成為一種高技術恐龍。顯然,當時已經出現(xiàn)了不祥之兆,卻被奧爾森忽略了,他確信,“個人計算機將在商業(yè)領域遭遇徹底失敗”?,F(xiàn)在,他的公司似乎意識到了自己對于發(fā)展前景還相當茫然。
即使在危急時刻轉變了態(tài)度,但在1991年,數(shù)字設備公司還是接連出現(xiàn)了問題。高層管理人員辭職,這家一向痛恨裁員的公司從花名冊中裁掉了1萬名員工。到此時,奧爾森已把持公司34年,并且依然沒有退休的打算。相反,他利用當年的股東年會引入了公司的下一代“阿爾法”計算機芯片,奧爾森聲稱該芯片的速度比一流的英特爾芯片快4倍。但是,股東們似乎對此并不關心,因為現(xiàn)在公司股票的價格是每股59美元。
1992年春天,公司傳出的新聞令華爾街大吃一驚,即在剛剛過去的第一季度,公司虧損2.94億美元,這僅僅是公司歷史上第二次報告虧損。奧爾森的反應是對高層管理人員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改組,但已經無力回天。到4月底,股票跌至46美元,這是自1985年以來的最低價,而且此時,公司被接管的謠傳已經四起。
也是在這年春天,《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似乎正在準備有關奧爾森破產的新聞初稿?!度A爾街日報》特別提到,奧爾森與蘋果公司的約翰·斯卡利(John Sculley)之間的秘密會議——一個很可能使數(shù)字設備公司與許多潛在合作者建立聯(lián)盟的會議——以失敗而告終。相反,蘋果公司與主要對手IBM公司簽署了一個內容廣泛的技術共享協(xié)議,此舉震驚了整個行業(yè)。
《華爾街日報》將此描述為數(shù)字設備公司和奧爾森錯失的另一個大好良機。當市場轉向個人計算機時,他對個人計算機的固執(zhí)懷疑——“他常常稱其為‘玩具’”——已經削弱了這家美國第二大計算機制造商的優(yōu)勢。《華爾街日報》還指出,奧爾森對于過去10年中的另一個主要趨勢——所謂的對采用標準操作軟件的“開放”系統(tǒng)的抵制,也同樣削減了公司的業(yè)績。
此時,數(shù)字設備公司面臨著被其努力創(chuàng)造的行業(yè)拋棄的危險。在奮力應對銷售額大幅度下降、反復的重組以及對奧爾森的決策產生懷疑的核心管理人員大批辭職的同時,公司目睹了自身市值的驟然下跌,股票成交價降到了1987高峰時期價格的1/4。
與此同時,奧爾森的專制作風受到了廣泛批評。一個月前從數(shù)字設備公司個人電腦部經理位置上辭職的約翰·羅斯(John Rose)告訴《華爾街日報》,公司“擁有扭轉局面所需要的一切——優(yōu)秀員工、優(yōu)質產品和高質量的客戶服務,但是,只要奧爾森仍然大權在握,扭轉就不可能發(fā)生”。
在最近這場混亂中失寵的是數(shù)字設備公司的總工程師威廉·斯特雷克(William Strecker),因為他反對奧爾森支持的一個主機項目,盡管事實證明該項目是個代價昂貴的錯誤。解散斯特雷克團隊可看成是管理層出現(xiàn)混亂的明顯而強烈的信號。一位公司前任管理人員告訴《華爾街日報》,此做法是一種“不光彩的拙劣行為”,因為斯特雷克是核心管理層中唯一能夠制定具有內在一致性的產品戰(zhàn)略的成員。
《華爾街日報》認為,奧爾森支持時運不佳的VAX9000主機,花費10億美元推向市場卻沒有吸引住任何買主的眼球,這應該是造成奧爾森未能與蘋果公司達成協(xié)議的部分原因。羅杰·海恩(Roger Heinen),一位曾參加合作談判的蘋果公司資深副總裁,將合作失敗歸咎于奧爾森對個人電腦行業(yè)沒有興趣以及對個人電腦行業(yè)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度A爾街日報》總結道,奧爾森缺少對計算機行業(yè)的遠見,因而他的選擇使得公司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處于劣勢。
就在兩個月以后,即1992年7月,數(shù)字設備公司宣布奧爾森將于10月1日辭去總裁和CEO職務。奧爾森緊跟著宣稱他本人也將同時退出董事會,解除與自成立之日起就受他領導的公司的所有正式關系。他的離任也將使他的繼任者羅伯特·帕爾默(Robert Palmer)能夠全權處理公司事務。帕爾默擔負起拯救自1992財年已經虧損27.9億美元的公司的艱巨任務。
這位擁有7年數(shù)字設備公司工齡的老將能成功迎接這個挑戰(zhàn)嗎?他似乎真的有不凡表現(xiàn)。上任6個月之后,帕爾默重組了公司,削減了費用和職位,從公司外部招募組建了新的管理團隊,改變了數(shù)字設備公司標識的顏色,而尤為激進的是,出售了舊毛紡織廠,它是公司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總部。帕爾默還宣布徹底改變公司的經營哲學:將產品研發(fā)和工程的費用減少19%。數(shù)字設備公司不會再安排競爭性團隊解決相同或相似的問題(這種方式曾在《追求卓越》一書中受到過高度贊揚)。帕爾默告訴商業(yè)新聞界:“我們必須進行合理化的費用改革,在軟、硬件設計方面減少過多的投入?!?/p>
改革的前期效果令大家充滿了希望。1993年7月,公司宣布每季度盈利為1.13億美元。股票價格回升到45美元左右。《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寫道,在許多分析家看來,更為重要的是“在帕爾默的領導下,數(shù)字設備公司不再自欺欺人”。
但這些變化遠遠不夠,也來得太遲。最終,帕爾默也沒能阻止公司虧損。1998年1月,這個跛足的巨人被康柏公司(Compaq)以9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康柏公司當時是世界最大的個人電腦制造商。偉大的數(shù)字設備公司倒閉了。
所有的事后諸葛亮式的評論都一致認為,歸根結底,遠見卓識者的遠見失靈了:數(shù)字設備公司對個人電腦的革命熟視無睹,錯失了良機;再次的猶豫不決使其錯過了轉向開放的而不是獨家制造、獨家銷售的系統(tǒng)的機會;而且,以典型的自欺欺人的方式,在整個90年代早期持續(xù)投入資金開發(fā)新型主機。
正如數(shù)字設備公司早期的一位總工程師戈登·貝爾(C.Gordon Bell)向《波士頓環(huán)球時報》(Boston Globe)所說的那樣:數(shù)字設備公司的成功中蘊涵了其失敗。“VAX計算機掌控了公司,它允許他們做的事情就是不去思考。從1981年到1987年或1988年,任何人都不需要思考,因為微型計算機的支配力量實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