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1)

日本變”天“:民主黨政權誕生近距離觀察 作者:朱建榮


席卷日本政壇的“新黨潮”

2009年8月31日凌晨,日本第45次眾議院選舉結果揭曉,民主黨在建黨13年后一舉奪下308個議席,成功地將“千年老大”自民黨拽下神壇,由此揭開日本政治史上嶄新的一頁。民主黨創(chuàng)始人、現任黨魁鳩山由紀夫終償多年夙愿,入主首相官邸。

在過去的13年里,民主黨高舉政治改革的旗號,憑借成功的選舉戰(zhàn)略和對政權鍥而不舍的追逐,由一個新生小黨最終成長為執(zhí)政大黨,開創(chuàng)了民主、自民兩大政黨分庭抗禮的日本政壇新格局。在此時回首民主黨風風雨雨的13年成長歷程,尤其是其與宿敵自民黨之間的角力過程,不僅可以總結出民主黨的特質及其形成原因,更可清晰地梳理出日本政治在社會變遷與時代演進中的嬗變脈絡。

1992年10月,時任自民黨副總裁的金丸信因經濟丑聞被迫退出政壇,直接引發(fā)了黨內最大派閥“竹下派”(經世會)的分裂:得到?山靜六、橋本龍?zhí)傻茸悦顸h保守派支持的小淵惠三接替金丸信出任該派領袖,將“竹下派”演變?yōu)椤靶Y派”;而另一方面,被視為自民黨“年輕一代領袖”的小澤一郎率領黨內的年輕議員擁立素有“政治改革先生”之稱的羽田孜另起爐灶,成立“羽田派”。自民黨內的此番龜裂為日本政壇日后的“重新洗牌”埋下了伏筆。

“金丸信事件”不僅改變了自民黨內的格局,更使1991年11月成立的宮澤喜一政權承受來自朝野空前強烈的政治改革壓力。自民黨內的守舊派與革新派的矛盾迅速激化:一邊以羽田派為代表的改革派喊出了“如不實現政治改革就離黨”的強硬口號;另一邊,掌握著自民黨運營大權的保守派對宮澤內閣的改革嘗試處處掣肘,導致其無法在國會中提交政治改革議案,從而更加激化了改革派的不滿情緒。

1993年6月18日,同樣要求政治變革的在野黨提出內閣不信任案。6月21日,得到自民黨年輕議員支持的不信任案在國會中獲得通過。宮澤喜一被迫解散眾院“問信于民”。兩天后的6月23日,以羽田孜、小澤一郎為核心的羽田派宣布集體脫黨,成立“新生黨”;與此同時,隸屬三?派(由福田派、安倍派發(fā)展而來的自民黨派閥)的武村正義率領鳩山由紀夫、田中秀征、?瀨進等十名要求對金錢政治進行改革的“烏托邦政治研究會”成員也宣布退黨,成立“先驅新黨”。

“新生黨”、“先驅新黨”的相繼成立與早先一年成立的“日本新黨”共同揭開席卷了整個日本政壇的“新黨潮”的序幕。自此,“朝合夕散”的新生政黨不斷重組、裂變令原本就多變的日本政治更加撲朔迷離,也使打破自1955年以來確立的自民黨一黨獨大的政治格局、締造兩大政黨相互制衡的政治新版圖成為一種可能。三年后的民主黨乘著這股“新黨潮”的激流,在政壇的不斷重組與裂變中脫穎而出。

1993年8月,“日本新黨”創(chuàng)始人細川護熙入主首相官邸,成立了日本新黨、新生黨、先驅新黨、社會黨、公明黨、民社黨、社民連與民改連七政黨一會派大聯合的新政府以取代在眾院選舉中失去半數席位的自民黨政權,首次打破了日本戰(zhàn)后長達38年的自民黨一黨專政的“五五體制”。盡管細川政權成功地解決了困擾日本政局很長時間的眾院選舉制度改革難題,通過成立“政治改革關聯法”使“小選區(qū)與比例代表選區(qū)并行”的選舉制度得以確立。但與小澤一郎、武村正義矛盾表面化的細川護熙還是在執(zhí)政不足一年的1994年4月8日宣布辭職。隨后成立的所謂“預算管理內閣”羽田孜政權在失去社會黨與公明黨的支持后也僅僅維持了64天便被自民黨、社會黨與先驅新黨聯合執(zhí)政的村山富市內閣所取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