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在胸前交叉,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著左耳垂,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著右耳垂,同時向下輕輕滑揪,重復20下。
4.鳴天鼓(撣耳)
雙手掌心捂耳,手指貼放在腦后。以左手的無名指輕敲右手中指20下,再以右手的無名指輕敲左手中指20下,自聞隆隆如鼓聲響。然后,捂耳的雙手掌心以突然的速度離開耳朵,重復20下。
第三段:按摩食指。
5.揉捏商陽穴
食指是人體經(jīng)絡“大腸經(jīng)”的通路,食指尖端是“商陽”穴(如圖)。刺激該經(jīng)絡上的穴位,具有明顯的強精壯陽之效。
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捏壓對側食指腹60下,左右手交換捏壓為一次,達到對商陽穴的刺激。按摩時注意快速擦動,以熱為度。該方法具有不受場合時間限制等優(yōu)點,非常便于實施。還可以利用其他物件對該穴位進行刺激。例如,在早晚上下班乘公共汽車時,用食指勾住車內(nèi)的扶手或吊環(huán);或在閑暇時兩手食指相勾,反復牽拉;或利用傘柄或高爾夫球桿按摩食指等。由于方法簡便宜行,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第四段:護腰眼。
1.按摩腰眼穴
該穴位于背部第三腰椎棘突左右旁開10~13厘米的凹陷處。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腰眼居“帶脈”(環(huán)繞腰部的經(jīng)脈)之中(如圖,同時參閱下面腎俞圖示),為腎臟所在部位。經(jīng)常按摩腰眼部位,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可收到強身益壽的功效。
護腰眼的方法:兩手對搓發(fā)熱后,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部(長強穴),然后再搓。每次做100遍,早晚各一次。
第五段:常摩足。
1.按摩涌泉穴
摩足就是經(jīng)常按摩足的底部。摩足是我國流傳已久的自我按摩法,古今中外皆有之。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把“擦腳”作為一項重要的健身法寶。數(shù)十年如一日,早晚摩足,從不間斷,直到晚年仍精神抖擻,老而不衰。中國有句老話“富人吃藥,窮人燙腳”,又說“富人吃人參,窮人搓腳心”。醫(yī)學界也普遍認為“人之衰老始于足,足血盈,則身心健”。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搓摩足心,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刺激該處的神經(jīng)末梢,促進尿酸排出,祛病延年。根據(jù)傳統(tǒng)醫(yī)學理論:常摩足心,有滋陰降火,強腰健腎,益精補髓的功效。因為該理論認為腳底之涌泉穴(如圖)乃足少陰腎經(jīng)之開穴,通足太陰脾經(jīng)與足厥陰肝經(jīng)。三條陰經(jīng)又與其他經(jīng)絡相聯(lián)。三條陰經(jīng)既通,則可調(diào)整其他經(jīng)絡,平衡各臟腑,以達延年益壽之目的。
摩足的方法:(做前最好先燙腳)人端坐椅上或與小腿等高的床、凳上,自然放松。然后抬起左腿,將小腿放在右腿大腿上,腳心朝外,左手扶著左腿腕,用右手手掌(勞宮穴)搓左腳腳心120下。搓完后放下左腳。再用此法搓右腳腳心120下。以兩腳心自覺有微微發(fā)熱為好。
第六段:攀足捶腎俞。
1.按摩腎俞穴
按摩該穴(如圖),能補益腦髓,強壯腰腎。適用于腎虛腰痛、腰膝酸軟、耳鳴目眩、健忘失眠、陽痿遺精、男人不育、腎不納氣、諸虛百損等病癥,有令全身強壯的作用。腎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jīng)。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兩側旁開5厘米處。
方法:松靜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兩臂平舉,緩緩抬起至頭頂上方,轉(zhuǎn)掌心朝上,向上做托舉狀。稍停頓,兩腿繃直,以腰為軸,身體前俯,雙手順勢攀足,稍作停頓。然后,雙手握空拳,擊打雙腎俞穴30下。然后將身體緩緩直起,雙手回勢,兩臂伸直,再緩緩下落于體側。如此為一節(jié),一次做8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