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可以背后說人長短,你也不可以!
別人可以相互開些過頭玩笑,你更不可以!
總之一句話,就是要慎重表露自己的傾向。
要知道,新人剛到一個地方,對周邊的了解多是停在表面上的。你看到的只能算是些浪花,并不知水下的實際深淺。
老員工有牢騷可以發(fā),而你新人的確不可以。因為老員工對部門有貢獻,而且老員工在部門很多年,是"家里人",說些過激的話也沒什么。一旦到了外面,他們還是很團結(jié),一致對外的。
而你新人剛來,什么還都沒做,憑什么說三道四?這不是天生有反骨么?
而且,老員工有時說話也有添油加醋的成份,事實真相或許并不是他們所描述的那樣。
在某些年代悠久的老單位里,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更為錯綜復(fù)雜,很多都是多年的老同事、老同學(xué)、老戰(zhàn)友、老鄉(xiāng)、親戚,甚至把兄弟關(guān)系。他們之間既有利益沖突,又有長期的感情依戀,真真假假,難以判明。新人初到這種地方,就更不好貿(mào)然介入其中。
有時你聽見一個老員工在對另一個罵罵咧咧的,其實他們私下可能是非常好的私交。你一個新人隨便"伸張正義",輕者可能被當(dāng)做"人來瘋",重者就是"張狂"。
所以,一個新人,要恪守以下兩條原則:
1.咬住你的舌頭
??記住,多語往往是笨蛋的行為!無知的人往往因為多語而惹來無數(shù)的麻煩和禍端,而明智者總是閉上他的嘴巴,只會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發(fā)出必要的聲響。
寧可被人評價為沉默,也不要被別人評價為多嘴。從沒有任何被別人評價為沉默的人會被別人討厭,也沒有任何被別人評價為多嘴的人會受到歡迎。
世界上永遠(yuǎn)不缺乏多語者。他們總是樂于在任何人的任何事情上插一嘴,對任何事情加一句評價,喜歡不停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顯示自己的小聰明。這種人永遠(yuǎn)不明白,自己已經(jīng)受到別人的反感。
甚至,連你的"幽默"都不要刻意去表現(xiàn)。
不要相信什么"幽默感是智力的優(yōu)越感",在職場上,隨時表現(xiàn)自己的"幽默"天賦,不過是一種小聰明的表現(xiàn)。你固然收到了博大家一笑的效果,但也將自己的形象與莊重、尊嚴(yán)拉開了距離。
2.不明真相的情況下,不要忙著下結(jié)論
有個故事說,一個外星人剛剛交了個地球人朋友。外面天氣十分寒冷,地球人把手放到嘴邊,不停地呵氣。外星人忙問為什么要這樣做。地球人說:"天寒手冷,呵點熱氣,手可以變得暖和些。"進屋后,他們一起吃飯。飯菜很燙,地球人夾起菜放到嘴邊吹。外星人又覺得奇怪,就問:"菜已經(jīng)很燙了,為什么你還要呵氣?"地球人說:"飯菜太燙,我把它吹涼。"外星人就說:"你這嘴一會兒出熱氣,一會兒出冷氣,咱們沒法成為朋友。"
在你剛剛抵達(dá)的職場上,你就是這樣一個外星人。
在與陌生人接觸時,不論開始的印象好壞,在沒有真正了解對方之前,都不要急著下結(jié)論。
雖說形式反映內(nèi)容,人的言談舉止、氣質(zhì)外形等多少可以反映其內(nèi)在世界,但是,即便再有社會經(jīng)驗的人,也不可能僅僅從別人的表面現(xiàn)象看到對方的實質(zhì)。
事實上,凡是表面的東西,大都是易于變化的東西,說明不了任何實質(zhì)性的問題。只有經(jīng)過時間沉淀下來的東西,才是最真實可靠的。
對一個人,沒有接觸或交往半年或一年以上,就根本無法判定出一二三四來。對那些很善于隱藏自己的人,要想真正認(rèn)識,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僅僅依據(jù)一時一事,來判斷一個人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換個角度再說一遍,對別人留給你的無論什么印象,你一個新人都要經(jīng)慎重了解后,做出自己的獨立判斷,而絕不可輕易跟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