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換了一家顧問公司推行5S,不是強行搬來外來5S標準,而是根據(jù)他們的習慣,在考慮優(yōu)化習慣的基礎上制定5S標準,很順利地推行了,且收到很好的效果。案例分析:5S的目的是提高效率、減少浪費(包括質(zhì)量浪費),如果推行的結果卻是降低效率從而增加浪費,推行的必要性是什么?按照通行標準,前一家推行5S的顧問公司看似把事管“好”了,后一家顧問公司看似沒把事管得那么“好”,但“管事”的目的性結果呢?后一家顧問公司遠勝于前者。
再來看看“管物”。零庫存的泥潭
浙江某紡織企業(yè),2007年接受了某成本“砍家”的高論,拿著多把“砍刀”狠砍成本,庫存首當其沖。眼看著原材料價格節(jié)節(jié)高漲,行業(yè)內(nèi)別的企業(yè)都大量庫存原材料,其卻依然堅持零庫存。半年之后,發(fā)現(xiàn)在行業(yè)內(nèi)根本就失去了價格競爭力,形勢所迫,不得不放棄零庫存。由于原來庫存為0,所以就大肆進貨增加庫存,不料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原材料價格直線下降,于是,企業(yè)陷入了虧損的泥潭……案例分析:零庫存,多么具有誘惑力的“管物”境界啊!但管理結果卻并不是管理者想要的,為什么?成本無罪,成本不是壞東西,無效成本和低效成本才是壞東西,不加區(qū)分地亂砍,必然要付出代價的。類似的案例在你身邊會經(jīng)常發(fā)生,因為現(xiàn)在的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并沒有真正揭示管理的真相!
綜觀世界的管理界,最接近于管理真相的是“管理就是管人,管人就是管人心――帕金森()”。一方面,人類社會的管理是為人類服務的,人是所有資源的主宰,只有通過人,自然資源才可以變成人類所需要的其他東西;另一方面,人是受自己的大腦(人心)支配的,只有管人心才能真正管人。
但是,管人心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評價管人心的優(yōu)劣程度呢?“周老虎”究竟是如何出籠的?
2007年,陜西某縣頒發(fā)了“誰拍到本縣山中的老虎就獎勵兩萬元”的文件。一位名叫周正龍的山民為了獲得獎勵,將老虎年畫折疊后置于山中,拍攝出所謂的真老虎,創(chuàng)造了臭名遠揚的“周老虎”,事情敗露后山民因此而獲刑。案例分析:從表面上看,“周老虎”的出籠過程已經(jīng)被當?shù)毓矙C關查得一清二楚。但從深層次看,其出籠過程卻乏人問津。試想想,兩萬元就可以出籠“紙老虎”,如果是兩千萬元、兩億元呢?那就不是紙老虎而會出現(xiàn)真老虎,定會有人買老虎、偷老虎來放虎歸山。在我們不恥于周正龍的時候,你是否想到:身邊的周老虎、李老虎、王老虎其實是不計其數(shù)的,區(qū)別在于所造假的事件是不是老虎而已。
為什么會這樣呢?答案很簡單:人心驅(qū)動。但是,人心都被管到“沒有老虎造紙老虎”的地步,為什么還沒管好呢?個中實質(zhì)是:管人心并不是最終目的。
當我們痛恨造假者、指責造假者的時候,其實更應痛恨和指責的,是我們的管理。管人、管事、管物是管理的假象,連管人心也是管理的假象,那么,什么才是管理的真相呢?人能:人的智能、體能、技能的有機結合體。
人能(Human Energy)釋放產(chǎn)生“人力”(Human Force),人力做出人功(Human Work),按做功目的分為有用人功和無用人功,有用人功創(chuàng)造出預想的成果。按照這個邏輯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管理,就是對人能、人能釋放為人力、人力做功、有用人功轉化為成果的系統(tǒng)控制。這就是管理的真相!
從這個角度來詮釋上面的案例,我們會看出:
1. 案例“如此盯人”:2號在場外死盯5號,2號釋放了人力,也做了功,但做的是無用功(對于比賽而言)。
2. 案例“‘管理最好’的子公司”:說明管理沒有抓住管理的真相,管理的好壞是以人能、人力、人功、有用人功轉化為人功成果的質(zhì)量來評估的。服服帖帖、規(guī)規(guī)矩矩并不等于人能充分釋放做功并轉化為人功成果,相反,看起來沒有那么服服帖帖、規(guī)規(guī)矩矩,只要人能提升、充分釋放并做出有用人功進而轉化為高質(zhì)量的人功成果,這樣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
3. 案例“5S的尷尬”:5S的本質(zhì)是好東西,當它阻礙了人能釋放、阻礙了有用人功的時候,就不是好東西。
4. 案例“零庫存的泥潭”:“零庫存”是好理念,但當它影響了人功成果價值的時候,好理念也成了壞理念。
5.案例“‘周老虎’究竟是如何出籠的?”:調(diào)動人心是管理的好方法,但當調(diào)動人心往事與愿違的方向做功時,好方法就成了壞方法。
因此,管理的真相不是單一地管人,也不是管人心,更不是管物、管事,而是管人能是否產(chǎn)生了有用功。如圖所示:
圖1-1管理的真相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