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2)

愛情婚姻經(jīng)濟學 作者:劉正山


當時,很多人對此表示“鄙視”,認為“偉大的愛情”不應該充滿銅臭味。可是,1992年10月13日,貝克爾被授予該年度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理由是他把經(jīng)濟理論擴展到對廣泛的人類行為的研究中。

此后,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以經(jīng)濟學的原理來分析和指引愛情婚姻,是以較少的成本獲得最大化幸福的捷徑。

當然,貝克爾并未窮盡愛情與婚姻的經(jīng)濟學研究,而且,他那充滿數(shù)學公式的論著,普通大眾是難以看懂的。此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階段,愛情與婚姻具有不同的個體差異。譬如中國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當代的“剩女”問題、“富二代”問題等等。

本書收錄的幾十篇文章,涵蓋的就是愛情與婚姻中的主要焦點、熱點與難點問題,包括愛情的性質、戀愛的技巧、婚介和媒人的作用、結婚時間選擇、家庭暴力、出軌、怨婦、離婚的決策等等,其目的是以經(jīng)濟學為“解剖刀”,揭示愛情與婚姻背后的深刻機理,引導婚戀走向理性和幸福。

當然,用經(jīng)濟學這把冷冰冰的解剖刀來解析愛情與婚姻,似乎有些“殘忍”。在大眾的心目中,愛情是偉大的,它能夠超越貧富、國界和時空。中國古人說:“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真正的愛情像美麗的花朵,它開放的地面越是貧瘠,看來越格外的耀眼?!钡聡枷爰腋璧聞t說:“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鐘情?妙齡女人誰個不善懷春?這是我們人性中的至神至圣。”

可是,本書認為,愛情是一種具有互補效用的非耐用消費品。所謂互補效用,即是說愛情是“你情我愿”才能實現(xiàn)。至于非耐用消費品,意指愛情的供應曲線是垂直的,具有脆弱性、暫時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