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吸引孩子合作的七個技巧

如何說孩子才肯學-讓孩子樂于學習的秘密 作者:(美)阿黛爾·法伯


任教第一年,我對于怎樣讓孩子與我們合作的看法,有點類似于耐克公司的口號:“干吧!”

我花了很長時間精心設(shè)計,把一天分成一系列內(nèi)容豐富的課程。要講的內(nèi)容很多,但沒有那么多時間都講到。所以如果全班學生都安靜地坐著“合作”,我們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合作”一詞意思是“朝著同一個終點或目標共同努力”。然而,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的表現(xiàn)似乎表明,他們的共同目標是讓我結(jié)束講課!家庭作業(yè)才講到一半,就有人要求上廁所,紙飛機在教室里飛來飛去,有個學生還從椅子上摔了下來。

這些孩子怎么了?難道他們不懂得接受教育的重要性?難道他們沒有把學校教育和他們的未來聯(lián)系在一起?為什么他們就不能自我控制一點呢?

一天,我和另外一位老師在課間執(zhí)勤,看見一群學生推推搡搡,就該輪到誰打球的問題爭吵不休。那個老師厭惡地白了一眼說:“瞧這些孩子,真不懂事,什么使他們這么幼稚?”我“嗯”了一聲,但心里想:“也許因為他們還是孩子,也許成人需要真正理解孩子的行為。”在教師休息室里遇見簡時,我告訴她課間的這一重要發(fā)現(xiàn)。

簡搖了搖頭說:“你看到的不僅僅是孩子氣的行為,有些孩子用我們這些大人想都想不到的方式處理問題。我班上有幾個孩子難得見到父母,他們的父母非常能干,所有的時間都投身到事業(yè)中,竭力想什么都做好。班里還有一些孩子,他們的父母根本不著家,為了生存他們不分白天黑夜地上班??习嗌嫌幸粋€孩子,在兩個家庭中寄養(yǎng)過,一年中換了三所學校。你也曾告訴我說你班上有個男孩,住在孤兒院里。這些孩子不僅要面對一般的成長問題,而且他們中的許多人根本就沒有機會做‘孩子’。”

說到這兒,簡停了停,嘆了口氣說:“悲哀的是,現(xiàn)在的孩子不得不遭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忽視。如果希望幫助他們掌握知識,我們就應(yīng)該幫他們解開帶進課堂的情緒包袱。這意味著老師的角色要有所改變,其中包含了許多做父母的成分?!?/p>

我不知道簡的說法對不對。有些孩子來上學是有準備的,并渴望學習,但是也有的孩子看上去心神不定,對學習毫無興趣,他們無視甚至拒絕我最簡單的要求。家里發(fā)生的事情影響著他們在校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這個道理。當山姆問他媽媽是否可以聽他念念他寫的作文時,她說她想一個人呆著(因為她的男朋友剛剛跟她分手);瑪麗莎鰥居多年的父親是個酒鬼,她是被一個十幾歲大的保姆帶大的,伴著電視長大的她,不知道該如何與成人交往;艾力克的母親長期精神頹廢。這樣的一些孩子怎么可能知道什么是合作呢?他們不能從家里學會合作。顯然我無法改變他們家里發(fā)生的事,但也許我能改變學校里發(fā)生的事。

想想我的教學方式,我不得不承認有時我就像一位中士在喊口令:

“削鉛筆?!?/p>

“舉手?!?/p>

“在卷子上寫上名字?!?/p>

“呆在座位上?!?/p>

“把書拿出來?!保?/p>

“看你自己的卷子。”

“排隊。”

“小點兒聲。”

“吐掉口香糖?!?/p>

“愛護計算機!”

我不僅僅是告訴孩子們該做什么,也同樣告訴他們不能做什么:

“不要在走廊里跑?!?/p>

“不要推搡。”

“不得無禮。”

“別踢?!?/p>

“別忘了做家庭作業(yè)?!?/p>

“不要在桌子上寫?!?/p>

“不許說話?!?/p>

“不許作弊?!?/p>

“不要把腳伸到過道里。”

“不要逗沙鼠?!?/p>

大部分時間,我不是在講課,而是在設(shè)法控制我那些失控的學生們。但是如果我不這樣做的話,他們又怎能學會文明的舉止呢?然而我的命令越多,他們的反抗也越多。寶貴的上課時間就浪費在處理這種反抗斗爭上。在特別艱難的日子里,我下班回到家時,感到自己耐心皆失,精力耗盡,渾身沒有一點力氣,就像一個笑話中說的:“我只剩下一根神經(jīng)……而你卻踩在上面?!?/p>

我又重新翻開那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么聽孩子才肯說》,重讀那章“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全都是發(fā)生在家里的例子,如果我把它換成學校的事例又會怎樣呢?我修改了其中一個練習并快速記下,第二天帶到學校,吃午飯時和同事們一起討論。他們喝著咖啡,我說:“嗨,諸位,我們再來玩一次游戲,我是老師,你們是學生,你們邊聽我說邊問自己有什么感受和想法,然后告訴我你們的真實反應(yīng)。”

“不行,”肯說著伸手要我的紙條,“上一次我是試驗對象,這次我來當老師,你們說感受,如何?”我們一致同意。下面就是肯念的句子以及“學生們”??瑪麗亞、簡和我的感想。

教師:(責備和指責)你又忘了帶鉛筆?那用什么寫?現(xiàn)在我們不得不停下來,浪費大家的時間,給你找支鉛筆。

學生的反應(yīng):我感覺受到了侮辱。

我總是有錯。

老師真小氣。

教師:(嘲弄)你真是太蠢了,交作業(yè)的時候居然沒在上面寫名字。

學生的反應(yīng):我恨你!

我做什么都不對。

我想我是很笨。

教師:(威脅)如果我再看見誰吐口香糖,馬上拉出教室,速度快得讓你們頭暈。要是再有這種行為,你將被勒令停學。

學生的反應(yīng):我不信。

我才不管呢。

我很害怕。

教師:(命令)不要說話了。把筆記本收起來,擺成一條直線。好了,快點兒!

學生的反應(yīng):我不是你的奴隸。

我偏要慢點兒。

你當初是怎么走出這所監(jiān)獄的。

教師:(說教)折斷約翰的鋼筆是不對的。如果有人折斷你的筆你會喜歡嗎?別人借東西給你,你應(yīng)該好好愛護,就像你希望別人愛護你的東西一樣。難道現(xiàn)在你不覺得應(yīng)該向約翰道歉嗎?我希望你這么做。

學生們的反應(yīng):我肯定是個壞孩子。

  里  嗦。

我就是不聽。

教師:(警告)小心試管!打碎了還會傷了自己。當心酒精燈,你們就想鬧出點兒事情來?

學生們的反應(yīng):我害怕。

我最好什么都別做了。

你錯了,什么事都不會發(fā)生。

教師:(扮演殉道士)你們讓我每晚回家都頭疼。看見我這些白頭發(fā)了嗎?每一根白頭發(fā)都是因你們而起。

學生們的反應(yīng):給你買瓶染發(fā)劑。

別在這呆著,不想聽你訴苦。

是我的錯。

老師:(比較)為什么你的報告交晚了?去年我教過你姐姐莎麗,她總能準時交作業(yè)。

學生們的反應(yīng):我從來就不如莎麗。

我討厭姐姐。

我討厭老師。

老師:(諷刺)沒人記得哥倫布是哪一年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真了不起,這學校一定很吸引弱智兒童。提高全班智商的惟一辦法是全都給我站在椅子上罰站。

學生們的反應(yīng):我真笨,什么也記不住。

這肯定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學校,瞧這弱智老師。

見鬼去吧。

老師:(預言)再這樣下去,你們將永遠找不到工作。如果你們的成績不能再提高的話,沒有哪一所好大學會要你們。

學生們的反應(yīng):說這些沒用。

我不優(yōu)秀。

憑什么要努力?……我放棄。

練習做完了,我們彼此對望。簡說出了我們的心里話:“如果我們假扮學生時都能體會到這種氣憤和絕望,那么真正的學生又是怎樣的感受呢?”

“特別是如果他們在家里也聽到同樣的話,”瑪麗亞補充道,“我的姐姐總是告誡她的孩子‘如果你們的成績沒有提高,我就把電視機搬走’?!銈儜?yīng)該像哥哥那樣學習,這才可能得A’。‘你不做作業(yè)就是因為懶’。她總在催促孩子們,孩子們的父親也總在教訓他們?!?/p>

“我父親的專業(yè)是諷刺?!焙喺f,“我想他可能覺得自己很風趣、很聰明。他說‘圖書館借來的書弄丟了?噢,你可真有責任心’。小時候我還不理解。我想‘丟了東西怎么還是有責任心呢’?長大后,他的諷刺的確傷害了我,并且我發(fā)現(xiàn)自己也想用同樣諷刺的方式回敬他。有時,我也這么做了,不幸的是,我變得善于諷刺人了。剛開始教書時,諷刺的話總是從我嘴邊溜出,尤其是當我遇到挫折時。記得我曾對一個磨蹭的男孩說了一句我父親對我重復過一千次的話‘你是天生這么慢,還是有人在幫你’,整個教室哄堂大笑?!?/p>

“這笑聲,”肯說,“在老師聽來是優(yōu)美的音樂,并激勵我們繼續(xù)更大的諷刺?!?/p>

“我知道,”簡嚴肅地說,“但是在笑聲的背后,一個孩子的心被撕碎了??當著大家的面。我以后再不這么做了?!?/p>

“那你怎樣做到的?”瑪麗亞問。

簡做了個鬼臉?!罢f起這個,可不是件愉快的事。在我教書的第二年,我班上有一個特別容易激動的女孩特蕾莎。課上到一半時,她旁若無人地拿出鏡子撥弄她的頭發(fā)。一天我提問有關(guān)古埃及的一篇文章,沒有人舉手。這時我看見特蕾莎在修指甲,她總是這樣!我說‘好的,我就不叫特蕾莎來回答問題了,她對班上的討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我們就把這個機會讓給別人吧?!瘞讉€孩子在偷偷地笑,但是令我非常吃驚的是,特蕾莎抬起頭來,微笑地看著我。她以為我真的就是這個意思呢!我的‘恭維’讓她很開心。

“我感到非常慚愧,對自己說:‘再也不能這樣了!如果要對孩子表示不滿,我應(yīng)該用直截了當?shù)姆绞?。如果想要顯得風趣,我需要確定這樣做不會傷害任何一個孩子。’”

“對的,”肯說,“我們平常對孩子說的許多事不是讓他們自我感覺不好,就是使他們對我們反感。但事實上,教育孩子表里如一仍然是我們的職責?!?/p>

“你說得對?!爆旣悂喲a充說,“老師不說‘請這樣做’、‘請不要那樣做’,那應(yīng)該怎么說呢?”

“啊哈,”我說著,拿出那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么聽孩子才肯說》,在空中一揮,“答案就在這里。”

我翻到那章“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把卡通畫指給肯和瑪麗亞看。

肯仔細地看了看這些圖,說:“這些例子都是家庭里的例子?!?/p>

“是的?!爆旣悂喺f,“但是孩子就是孩子,無論他們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我覺得沒有什么太大的差別?!?/p>

“我覺得有一點很不相同,”肯說,“父母只是面對一兩個孩子,而老師卻要同時管三十多個孩子。”

“這是事實。從這一點來說老師的工作很不容易,”簡表示贊同,“但換言之,父母的任務(wù)更艱巨。他們要對孩子的一生負責。他們不能每到三點鐘就可以撒手不管,也不能指望秋天的時候能另換一批孩子。然而,無論是在客廳,還是在教室,這些技巧都同樣非常有用,行之有效?!?/p>

在剩下的午餐時間,我們一同努力將“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中運用的原則轉(zhuǎn)換運用在學校情景中,下面我們以卡通畫的形式把這些例子表現(xiàn)出來:  

(圖2-49)(圖2-50)(圖2-51)

父母和老師的疑問及講述的故事

父母的疑問

1. 說話的語氣和內(nèi)容難道一樣重要嗎?

說話的語氣和內(nèi)容一樣重要。如果是以一種厭惡的口氣、并且暗示著“老毛病又犯了、永遠都教不會”,即使是最有技巧的回答,也是有害的。說話時除了要有尊重的語言之外,還要有尊重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表明“我對你的能力和判斷有信心,一旦我指出問題,你就知道怎樣做”。

2. 有一天,女兒哭著來找我,因為她的一個兄弟從她的新筆記本上撕了幾頁紙。我問這兩個男孩是誰干的,他倆都不承認。怎樣才能讓他們講實話呢?

“誰干的”這個問題立刻向孩子們發(fā)出了一個警告,他們現(xiàn)在面臨兩種不愉快的選擇,如果撒謊他們可以逃避責任,得以暫時的解脫卻有長時的負罪感。如果說出實情,他們會受到責備,也有可能被懲罰,更糟糕的是他們的坦白可能會引出更可怕的問題:“你為什么要這么做?”

不管孩子怎樣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他都感覺回答他為什么犯下“罪行”的真正答案是一連串自我責備:“因為我笨、卑鄙、自私、不為他人著想、不會思考。”

陳述問題而不要問孩子們是誰做的或者為什么這么做:“蘇茜很生氣,她的新筆記本被撕了。”接著可以提供信息:“如果家里有人的紙用完了,可以問我要,我可以幫你找一些?!?/p>

3.我每次要求女兒做事情的時候,總是很有禮貌地問她,我會說:“請快一點兒,否則上學要遲了?!被蛘哒f:“請把電視關(guān)掉,從現(xiàn)在開始寫你的讀書報告。”但她對我的話置之不理。你對此有什么建議嗎?

大人常常使用“請”字來弱化直接的命令,孩子們通常明白這“請”字里的含意,并反抗命令。這反過來倒惹惱了許多的父母。更糟糕的是有些孩子也使用“請”這一套來提出自己的要求:“媽媽,請你帶我去商店,現(xiàn)在就去,我說請你了,不是嗎?”由于有很多其他的辦法鼓勵孩子合作(參看“隨時提醒自己”),我們建議把“請”字用在不需要感情投資而僅僅只表示普通禮貌的這種場合,比如:“請把面包遞給我?!?/p>

父母講述的故事

第一個例子說的是一位父親如何用新辦法,幫助他十幾歲的兒子和一位要在他家居住一年的外國交流學生和睦相處。

我兒子杰克一邊做家庭作業(yè)一邊聽著他最喜愛的電臺播放的搖滾音樂??吹贸鰜?,安德列,這位從法國來到我們家的外國交流學生無法集中精力做作業(yè),但他又不好意思說什么,只是不時地朝收音機的方向看看。我很為兒子的麻木生氣,真想問他是不是希望安德列在這樣的躁音中做作業(yè),但是轉(zhuǎn)念一想,或許給他一些提示更明智。我說:“杰克,有些人可以邊聽音樂邊做作業(yè),但有的人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才能思考?!苯芸颂痤^來,把收音機稍微關(guān)小了一點兒,問安德列:“這樣行嗎?”

半小時之后,我聽見音樂聲又大起來,我把頭探進孩子們的房間,喊了一聲:“音樂!”杰克說:“哦,對不起。”并關(guān)掉收音機。安德列說:“謝謝?!?/p>

這則故事是一位媽媽說的,她主要用游戲的方式鼓勵3歲的女兒明蒂與她合作。

明蒂手里拿著從圖書館借來的書,向游泳池走去。我離得太遠,來不及阻止她,于是喊起來:“哦,不!書,停下!書,你不能進游泳池,書不會游泳!”明蒂停了下來,看了看手里的書,迅速跑回房里,一會又跑出來了,跳進游泳池。

老師的疑問

1. 如果我講述問題,學生沒有反應(yīng)怎么辦?一天,我對我的一個一年級學生說:“吉姆,你的腳放到過道里了?!彼痤^“哦”了一聲,但沒有任何動作。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么做。

你可以不斷地重復原話,如果那樣還沒有結(jié)果的話,繼續(xù)給出一些提示:“可能有人會絆倒。”有些孩子需要用多種方式重復多次才會聽。

2. 我不知道給出提示這種辦法是否對十幾歲的孩子起作用。美術(shù)課上,我們正在做拼貼畫,我對一個女孩說:“雪娜,膠水不蓋上就會干?!彼琢宋乙谎壅f:“別逗了!”她怎么會這樣?

提示要與年齡相適應(yīng)。如果你告訴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她已經(jīng)知道的事,她會覺得那是對她智力的一種侮辱。雪娜需要的只是那種最溫和、最迅捷的提示:“雪娜,膠水?!?/p>

3. 只說一個詞和命令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如果我說“坐下!”那不是相當于命令嗎?

如果你說一個詞時用的是一個動詞(“停下!”……“站起來!”……“走開!”……“坐下!”),聽起來的確像是命令;但當這個詞是一個名詞,那這一個詞就很奏效?!傲_麗,你的座位?!本蜁沽_麗想:“我的座位怎么了?……噢,我得坐在座位上……我最好坐下?!蹦悴]有告訴羅麗去做什么,而是將她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問題上來,于是,她就能告訴自己該做什么了。

老師講述的故事

一位三年級的老師說,給學生提示而不是責罵,是很有成效的。

課間休息還沒結(jié)束,麥克思走進教室,看起來焦慮不安。我說:“麥克思,好像你不開心?!?/p>

麥克思說:“什么叫行為不軌?”

“行為不軌?”我問。

“是的,”他說,并遞給我一張紙條,那是課間督導員給他的。

“他沖我大喊大叫,”他說,“因為我行為不軌?!?/p>

我打開紙條讀起來:“這個男孩在操場上吐痰,被我當場抓住。我要取消他的課間休息資格,因為他行為不軌。”

麥克思說:“瞧,他說我行為不軌,這是什么意思?”

“她想讓你知道,”我解釋說,“你做的事不恰當。也就是說在操場上吐痰是不對的?!?/p>

麥克思疑惑不解。

我說:“麥克思,痰會傳播病菌?!?/p>

他“哦”了一聲,事情就這樣結(jié)束了。后來他再也沒有犯這樣的錯誤了。

一位私立學校的校長講述了當他接納了一個逆反的學生的感受,并提供他一個選擇時所發(fā)生的事。

作為一校之長,我經(jīng)常要扮“紅臉”。昨天,一位老師往我辦公室捎來口信,請我出去“處理”托米的事:課間休息結(jié)束了,這孩子拒絕回教室。我想我到底怎么樣才不至于把他扛回教室。走出辦公室,我看見托米蹲在地上,旁邊站著一個滿臉漲紅的老師,正沖他喊:“告訴你,我要叫校長來。”

我深吸一口氣,說:“你好,托米??磥砟愫懿辉敢怆x開操場。這也難怪,今天是這么美好的一個春天。”托米什么也沒說,繼續(xù)盯著地面。

我說:“你或許希望整個上午都在外面呆著……好吧,孩子,現(xiàn)在該回班里了。那么你說我們是從這個門進去還是從那個門進去?”

托米指著遠處的那個門說:“那個?!?/p>

我伸出一只手,他拉住我的手,我們一起走進了教學樓。我不知道誰更吃驚??我還是那位老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