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從事社交網絡創(chuàng)辦工作的團隊正式組建――并且能夠保證辦公室空間,當然這必須趕走另一個團隊――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否應該嘗試一下讓Orkut在美國也獲得成功?是保留這個網站的原名,還是注冊一個新品牌并重組網站?人們對保留Orkut的原名毫無熱情,但有一些人主張谷歌應該引進一個屬于自己的新的社交網站。但克勞斯對此卻并不熱情,他說:“眼下的市場上難道還需要再增加一個新的社交網站嗎?”但在團隊的另一個成員的勸說下,他幾乎要改變意見,那個人爭辯道:“看,社交網站是一個僅憑三種傳播媒介就能聚集起成千上萬用戶的網站――它有電子郵件,它有網上即時通信服務,它有社交網絡。你怎么能真的相信你就不用去開辦一個新的社交網站了呢?”
克勞斯的立場最終還是占了上風,他認為,谷歌不應試圖提倡用戶去創(chuàng)造一種新品牌的特性,而應該努力使所有的谷歌服務內容和手段更加社會化,也就是讓每個人與自己朋友的網絡都連接起來。與開辦一家新的社交網站相比,這種觀點實際上已經放棄了主動者的雄心壯志。過了不久,團隊決定不應滿足于對現(xiàn)有的服務做無關痛癢的改動,他們再次改動了行
動方針,抓住這次機會去扮演克勞斯所謂的“更大的角色”:計劃使整個Web網絡中的每一個站點都更加社會化,承認用戶搜索信息的方法正在改變?!靶畔⒌陌l(fā)現(xiàn)途徑正在進化”,他說:“從一個獨自的練習變?yōu)榘涯愕呐笥涯軇偃蔚幕顒右舶ㄟM來,從而按照你朋友的喜好去發(fā)現(xiàn)新事物?!?/p>
谷歌是為了幫助孤立的用戶查尋信息而建立的。采用社交取向的方法來查找信息,不符合谷歌的傳統(tǒng)精神。克勞斯及其團隊認為,明智的方針應該是避開任何追求谷歌私利的技術路線,組成一個全行業(yè)范圍的聯(lián)盟,采用的標準應使全世界的軟件開發(fā)商都能夠執(zhí)行,所有的Web網站都能夠應用。谷歌將要講給自己聽的故事是:這是一個體現(xiàn)利他精神的項目,將能幫助每一個人用他們自己的社交網絡去搜索他們想要的信息,而不論他們是否使用谷歌產品。如果說這里還有對自己利益的考慮,谷歌只能把它常說的話再說一遍――谷歌的利益是與互聯(lián)網的利益間接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任何誘使人們在Web上花費更多時間的東西對谷歌來說都是好東西。因為或遲或早,在線用戶終將使用谷歌的服務。
但是,要觀察谷歌的首創(chuàng)精神還有另一種方式,就是將它視為當Facebook等網站紛紛修起新籬笆的時候奮起保衛(wèi)開放Web的一項行動。還有第三種方式,就是認為谷歌在做絕望的掙扎,它企圖把內部的問題指稱為“Facebook問題”,從而尋找抵制Facebook影響的手段。令人側目的是,一個像Facebook那樣的只有300名雇員規(guī)模的公司,竟然引起了有著16000名雇員的谷歌的不安,多虧Facebook令人發(fā)指地挖走了谷歌的一些資深技術人員。這樣看來,谷歌拒絕在美國推銷Orkut不是出于冠冕堂皇的理由――讓全社會更加了解整個Web網絡――而是因為它明白它已經錯過了同F(xiàn)acebook白刃相接的競爭機會。
Facebook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大型合作伙伴,這就是谷歌的老對頭微軟公司。2007年10月,微軟宣布向據稱擁有150億美元價值的Facebook投資億美元;作為回報,微軟獲得了Facebook公司與第三方之間的唯一廣告代理商的權利。Facebook仍然保留出售它自己的廣告的權利并準備兩周后將自己的廣告系統(tǒng)公之于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