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啟君
世界上最高的階梯
1960年8月16日早晨7時,美國空軍上尉約瑟夫·基廷格靜靜地高懸在美國圖拉羅薩沙漠上方30多千米的空中,準確地說,是31.334千米的高空。
11分鐘后,他將從這里飛身躍下,從而創(chuàng)造出人類最高的高空跳傘紀錄、時間最長的自由墜落紀錄。但他此行的目的,卻絕非為了創(chuàng)造紀錄,而是有著明確的軍事與科學目的。
一旦飛機或航天器出現(xiàn)問題,飛行員和太空人能否在同溫層安全跳傘?在高空低溫、低氣壓的環(huán)境里以音速急速墜落,會發(fā)生些什么?以現(xiàn)有知識研制的高空服裝和救生跳傘裝備,能不能保證安全?作為空軍試飛員的基廷格,就是肩負著找到這些問題答案的使命,走進氦氣球下那個小小吊艙的。
凌晨,準備升空
在跨上這“階梯”之前,基廷格做了充分的準備。
8月16日凌晨2時,美國著名的白沙導彈靶場附近一座廢棄的機場內,數(shù)十名工作人員已經全部到位。在基廷格躺在卡車內靜靜吸氧時,他們完成了儀器設備的最后檢查調試。升空前呼吸純氧是必需的一環(huán),純氧能減少血液內的氮含量,以避免進入同溫層后基廷格的血管變成一座氣泡加工廠。
之后,基廷格開始全副武裝:胸部用尼龍帶固定各種傳感器,作用是測量脈搏、掃描心電圖、記錄呼吸頻率并將所有數(shù)據傳回地面接收系統(tǒng);然后穿上保暖內衣、高空密封服、保暖服、帶手套的防寒飛行連體服,最后是有電預熱功能的飛行手套。這還不算完,他還要背上一個主傘包,一個備用傘包,一個裝有備用氧氣、電池、記錄
儀(類似飛機黑匣子的東西)、攝影機等五花八門儀器的“紅匣子”。
所有這些裝備加起來的重量,超過了基廷格72公斤的體重。凌晨5時,負荷著沉重的裝備、臃腫不堪的他被兩個工作人員攙扶著塞進了只有1米見方的狹小吊艙。這時,拉展開的氣球內已充滿氦氣,等候在頭頂。
5時29分,一聲令下,裝滿氦氣的銀白色聚乙烯氣球騰空而起,載著吊艙和基廷格以每秒6米的速度向上躥升,很快就消失在厚厚的云層中。
危機四伏的同溫層
5千米、8千米、15千米……一切順利。
此刻,基廷格坐在吊艙里,頭頂是那個巨大的、有20層樓高、直徑達61米的氦氣球。
這個高度,已是地球大氣層的平流層,也叫同溫層。
大氣層從地面開始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外大氣層。對流層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層,厚度在12千米左右,是大氣中最稠密的一層,電閃雷鳴、雨雪風霜的天氣變化都發(fā)生在這里。對流層上面,直到高于海平面50千米這一層,氣流主要表現(xiàn)為水平方向運動,對流現(xiàn)象減弱,是平流層。而如今引起廣泛關注的臭氧層, 也處于平流層,位于距地面20千米~30千米的高處,此刻已在基廷格腳下。
平流層空氣稀薄,晴朗無云,很少發(fā)生天氣變化。但這寂靜平和的表象下面卻是危機四伏。這里溫度已是零下43攝氏度,幾乎沒有空氣,氣壓極低,無法呼吸;只要那層薄薄的增壓服或補氧器稍有差池,片刻工夫人就會嘴角冒泡、雙眼暴出、腹胃腫脹、血液沸騰,然后一命嗚呼。
15千米,似乎一切順利。液態(tài)氧的閥門自動開啟,飛行服鼓脹起來,氣壓增加,最重要的生命保障系統(tǒng)啟動了?;⒏褫p輕舒了口氣,試著動動手臂——他立刻察覺出不妙——右手套里壓力不足,一定是什么地方泄漏了氧氣!
這里一片漆黑
基廷格有些猶豫了。他很清楚,自己的右手很快會腫脹并失去知覺,如果這時跳傘,危險也將隨之終止;但假如繼續(xù)飛行,可怕的同溫層會把他這只手膨脹到多大,只有天曉得!更為麻煩的是,假如飛行服的其他部分發(fā)生連帶效應,那可真是萬劫不復了!
向外望去,太陽已經升起,但在接近20千米的高空,它的背景卻是一片怪異的漆
黑,而腳下,只有無邊無際的茫茫云海。這位經歷過無數(shù)兇險的試飛員,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獨和恐懼。
把這個意外情況報告給地面指揮,他會接到立即跳傘返回的指令,但那意味著再一次漫長的等待和再一次無休無止疲憊不堪的準備工作……真到了必須放棄的一刻嗎?
基廷格的沉默令地面指揮不安,而他一開口則令人更加不安:“這里一片漆黑, 一片空茫。這里的恐怖,任何畫家都無法描繪……任何人坐在我此刻的位置,都會明白,人類從來不曾征服太空。人也許能在太空學會存活,但永遠不可能征服太空?!?
守在地面的醫(yī)生后來回憶說:“在那一刻,我突然醒悟,這是一個人在同生命告別,他感到自己可能死亡?!?
上帝,請你保佑我
經過1小時40分鐘的飛行,巨大的氦氣球抵達31.3千米的預定高空,由于它的上升力與地球引力之間達到平衡,此時它靜靜地旋轉著、飄浮著。
回家的時刻到了。
基廷格的右手已經腫脹得似氣球一般,完全麻木,所幸身體其他部位無礙。他解開固定自己的安全帶,接通隨身氧氣裝置,然后艱難地起身,挪到吊艙的出口,并回身按下攝影機的按鈕。
他對著深不可測的虛空說了一句:“上帝,請你保佑我!”然后,縱身一躍,向下方的地球撲去!
留在吊艙里的攝影機忠實地記錄下了他飛身躍出的那一刻——那個笨拙的身影, 那種決絕的勇氣。
世界一片沉寂。基廷格后來回憶,那一刻,“宇宙靜止了,甚至時間也凝滯了”。在最初的下墜中,因為空氣稀薄,周圍沒有一絲風,下面的云團凝固不動,基廷格并沒有急速下落的感覺,反而覺得自己仿佛靜止地飄浮在空中。不過,當他試著扭轉身體,面向上空時,他驚異地看到,白色的氦氣球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向上躥升——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實際的情形是,基廷格正以接近音速的速度撲向地面!在如此稀薄的空氣里,他下降的速度比出膛的子彈還要快,在幾秒鐘內就加速到了每小時1150千米。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不用任何運載工具就打破音速障礙的人。
27千米,自由降落30秒!這時他成功打開了穩(wěn)定傘。穩(wěn)定傘的作用不是減低速
度,而是調整重心,使他免于陷入致命的螺旋旋轉。
“21千米,自由降落60秒!”基廷格報告著自己的狀態(tài)。大氣已變得越來越稠密,風從耳邊呼嘯而過,他的心情終于輕松了。
“12千米,自由降落2分30秒!”“3分30秒,我已進入云區(qū)!”
猛地,基廷格感到身體被狠狠一扯,主降落傘在距地面5.4千米的空中自動打開,紅白相間的傘頂耀眼奪目。
“5.486千米,自由降落4分36秒!”
終于安全了。他脫口而出:“上帝,謝謝你保佑了我!”
當醫(yī)生、研究人員、后援隊伍和媒體記者紛紛趕到著陸點時,基廷格對大家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15分鐘前,我到了太空邊緣,而現(xiàn)在看來,這里才是天堂。”
紀錄,48年不倒
從躍出吊艙,到安全降落地面,基廷格用短短13分45秒的時間,創(chuàng)造了歷史。
他勇敢地證明了,即使只有一件增壓服,人類也能在嚴酷的太空中生存;而在危急情況下,人類可以從同溫層安全無恙地重返家園。
從30多千米的高空躍下,這近乎瘋狂的勇氣,也讓基廷格打破了一系列人類紀錄:最高的自由降落紀錄、最長的跳傘降落紀錄和最高的敞艙氣球飛行紀錄。
而令人驚奇的是,漫長的48年過去了,這3項紀錄至今無人能夠打破。
2008年5月,61歲的法國人邁克爾·弗尼耶試圖挑戰(zhàn)基廷格。他變賣全部家產, 籌措了1200萬美元,用以購買氦氣球、太空服、生命支持設備、導航設備和GPS衛(wèi)星跟蹤裝置等,但終因小小失誤,功敗垂成。弗尼耶曾在行動前打電話給基廷格,聽到的忠告是:“太空充滿敵意?!?
基廷格的忠告意味著,對人類頭頂?shù)哪瞧{天,我們應當保持敬畏,不要輕舉妄動;同時也意味著,對投身人類航空和航天事業(yè)的人來說,他們必須隨時做好承擔失敗和犧牲的準備。
也許,正是這種敬畏和承擔,成就了基廷格無人企及的一跳以及48年屹立不倒的輝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