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有個好傳統(tǒng),每年評選出征服哈佛人的15名大四學生,即使他們畢業(yè)了,校報還會進行多年的跟蹤,看看這些在校的牛人進入了社會還是不是與眾不同。
2006年評選出的牛人就有外語狂人特羅伊?泰雷隆格,會講10門外語,并且還在不斷學習新的語言。執(zhí)著地在拉丁美人間穿梭的米拉?烏祖兒,他鼓勵青年人戰(zhàn)勝困難,成為下一代哈佛人。
能考進北大的都屬于小牛人,學習成績突出,能保送研究生的屬于牛人,要是能GRE、托福高分,被國外名校錄取的已屬大牛,更恐怖的就算“牛魔王”了。
先天聰慧者
2007年5月,一份高考狀元調(diào)查報告出爐。據(jù)統(tǒng)計,1999~2006年,選擇就讀北大的高考狀元最多,有315人,約占總數(shù)的。該報告是由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評價課題組學術(shù)負責人、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等人歷時8個月時間對1999~2006年全國各、區(qū)、市(除西藏、港澳臺地區(qū)外)高考狀元情況深入調(diào)查與研究得出的,統(tǒng)計到的高考狀元有560人。
在這些牛人中確實有早慧者。以前每年開學初,三角地櫥窗上總會展出各省狀元、奧賽冠軍榜,被外界稱為“狀元墻”。后來沒有這些展示,這些狀元也就隱身于人海中了,各自的身手彼此了解不多,最多也是在社會上出的各類狀元集上見識了。
在眾多狀元中,還有些少年大學生,他們確實很出色,我就見識過一位。那是2004年開學初,我去北大萬柳宿舍區(qū)采訪2004級研究生報到現(xiàn)場。早晨到達現(xiàn)場后,已是人頭攢動?,F(xiàn)場的校領導聽說,本級有一位14歲的少年碩士生,我當然想見見他。不久,有人領來了一位小孩――14歲的王大可。他看上去很瘦弱,穿著一身破舊的衣褲,腳上蹬雙黑布鞋。王大可特別內(nèi)向,說話聲音奇小,校領導問他問題,他就一個勁兒笑和點頭,但他確實是位超常的孩子。小小年紀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北大數(shù)學科學學院,之前他并沒有上過普通高校,完全通過自
類似王大可這樣的孩子,每年入學都會受到媒體的追逐,被稱之為“神童”。王大可當年入學初,京城有少數(shù)幾家媒體做了報道,后來,他本人拒絕采訪,北大校方也為其“擋劍”,其實,這樣做是明智的。有了先天的聰慧,畢竟還是個孩子,在成人化的大學校園里,心理和生理都會受到很大沖擊,應該有個緩沖帶。這是有前車之鑒:2007年,年僅31歲的張世明因精神方面疾病突然去世,而他本人曾經(jīng)是位智商高達148的神童。張世明11歲從小學畢業(yè),12歲從初中一年級一躍到大學一年級。13歲的張世明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求學,創(chuàng)下了該校最年輕的外國留
好在,后來在北大,我就沒有再聽到王大可的消息,相信他正在安靜地成長。
努力在后天
北大的牛人,除了先天聰慧者,更多的牛人,是從大一開始就勤勤懇懇努力者,最終也修煉到牛人的級別。
2007年1月,北大元培計劃班范申請到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將開始為期5年的博士深造。范申請到的專業(yè)是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他是哈佛該系在中國錄取的6名全獎博士生之一。
其實,范是被保送至北大,入學前已算是學習牛人:他在高中時代把大學8本化學教材“縮”成8本筆記,然后“縮”成4本,最后每本“縮”成僅30多頁。2003年1月10日,他在全國化學奧賽中獲得一等獎,最終問鼎北大。
難能可貴的是,范進入北大后,并沒有沉醉在以前的成績中。大一下學期,他選擇了化學專業(yè),大二時,他進入北大納米化學研究室。由于實驗室設備白天多有博士生使用,作為本科生的范只能趁著晚上做實驗,熬夜到兩三點是家常便飯。憑著天賦和勤奮,2006年9月,范以第一發(fā)明人身份申請了“控制轉(zhuǎn)移碳納米管陣列技術(shù)”的發(fā)明專利。最終憑借卓越的學術(shù)成績,被慧眼識珠的哈佛相中,給予了5年高達萬美元獎學金。
北大學習氛圍濃郁,要不就不會出現(xiàn)“占座風波”。白天,大家都是忙忙碌碌,必修課、通選課、公選課一個都不落,到了周末,還有不少學生忙著修雙學位。晚上,自習室總是滿滿當當?shù)模瑘D書館內(nèi)到處是讀書的學生,更有甚者,夜晚還會到北大南門的各家餐館內(nèi)苦讀。
這樣的努力,總會換來風光的時刻。每年北大總會評選一批獎學金,這些學習牛人總會榜上有名。北大獎學金名目繁多,學習牛人們也多半都獲得最高獎學金。學習好,最明顯的要體現(xiàn)在畢業(yè)前夕,院系排名前列的學習優(yōu)秀生,會被推免為碩士研究生,沒有了考研的后顧之憂。更牛的學生,則會在畢業(yè)前的圣誕前夕,隨著雪花飛舞,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的Offer隨之而來,這一刻,就是對學習牛人最好的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