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學怕自己專業(yè)“偏”,擔心找不到工作;有些同學不喜歡自己的專業(yè),鐵了心要轉行。想改變職業(yè)方向,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本科加上研究生一共也就是六七年的時間,而畢業(yè)后的工作時間可能是將近40年。但自己要清楚,轉行意味著要丟棄專長,有可能用自己的弱項在陌生的環(huán)境里去和別人競爭。如果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只會事與愿違。
市場
市場工作分布在頻譜中的~。市場分為很多種,有組織公司活動的,有研究企業(yè)戰(zhàn)略的,有制定產品的,也有做市場分析的。市場是公司花錢的部門,而銷售是掙錢的部門。因此,如果公司效益不好要裁員,做技術的不擔心,做銷售的不擔心,先被開刀的往往是市場。
做市場的,為了證明功績,要不停地寫報告,吹捧自己的市場活動想法有多新穎、多重要、對公司又有多少貢獻。久而久之就讓做市場的人有了吹牛、浮躁的心態(tài)。
大部分市場工作都是要有工作經驗才能做的,畢業(yè)生通常只能去做其中最無聊的工種。
清華的碩士MM玲玲,看到了某大公司招聘“市場運營”職位,職位要求:
玲玲感覺這份工作不錯,雖然不知道具體做什么,但應該可以很快熟悉公司的各個部門,會很長見識。于是她投出了簡歷。不久,她接到了面試,并得到了錄用。
但沒工作幾個月,她發(fā)現原來自己的工作就是每天做Excel表:統(tǒng)計完華北的數據,再統(tǒng)計華南的。算完這個月的,再算這個季度的。畫完了餅圖,畫柱狀圖。雖然是在分析市場情況,但她感覺自己一個碩士,工作得就像一個秘書。難怪當初公司那么痛快地就要了自己,原來是份誰都能干的工作。
于是,玲玲想換部門,做點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但她沒想到,在大公司里,換部門比跳槽還難。換部門需要喜歡的部門有空缺,兩個部門的經理還要同時同意。有時是現在的經理不放人,有時是經理怕留下“挖墻腳”的罪名而不要你。一旦提出了“轉會”,就有了“不忠”的印象。玲玲覺得這還不如跳槽走人來得痛快。兩次嘗試換部門未果的她,最終選擇了辭職。
忘掉自己是清華的
銷售工作位于職業(yè)頻譜的最右端1。它與技術幾乎沒有關系。經驗豐富的銷售,都不在乎賣的是白菜還是電腦,因為銷售念的是生意經,搞的是人際關系。同時,選擇做銷售,就是選擇了挑戰(zhàn)、刺激的生活。
袁柳從清華畢業(yè)后做了兩年多的銷售。每年,他要完成公司給他的5000萬人民幣的定額。每天早上一睜眼,他就欠了公司15萬,一星期沒生意就欠100萬。這讓他每天吃不香睡不著,一分一秒想的都是怎樣完成任務。公司規(guī)定,兩個季度不能完成定額的60%,就會受到警告;再有兩個季度,就要回家走人。
兩年多來,袁柳確實過上了夢想的白領生活。西服筆挺、山珍海味、四處出差做了“空中飛人”,徹底擺脫了做技術的枯燥生活。但吃遍了美食的他,每天在餐桌上談生意、討好客戶、以酒會友,已經吃不出魚翅和粉絲的區(qū)別。袁柳本以為用不著每天對著電腦費眼睛,卻發(fā)現做銷售不但費眼睛,更費耳朵。連續(xù)上網8小時會身心疲憊,而連續(xù)打電話8小時只會讓自己神經紊亂。銷售的工作就是每天給客戶、公司、合作方的各種人不停地打電話,處理小到送月餅、訂機票,大到幾百萬、上千萬的生意,還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做了兩年的銷售,袁柳高材生的自尊已經被“甲方”打擊得煙消云散。受了太多的氣,讓他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了受虐傾向。他經常被客戶拒之門外,被指著鼻子大罵,甚至拿他不當人看。
一次,袁柳的客戶來北京出差,袁柳約人家見面,幾次都被拒絕。就在客戶臨走的時候,卻主動要求見一次。結果一見面,人家拿出一打子票來,有住宿的、故宮門票、出租車票、火車票、餐票
“袁柳呀,這幾天,我跟家里人一起來北京玩了幾天,這是所有的發(fā)票,我都留著呢,我知道你們銷售能報銷,也有辦法,幫忙解決一下?”
袁柳數了數,一共元。他知道,組織考驗自己的時刻到了。
“領導,謝謝您信任我,這都是小意思,您等一會,我拿錢去 ”
一大把有零有整的錢拿在了袁柳手里,送向了客戶。領導看看錢,說道:“太謝謝了!就給6000就行了,零錢我就不要了。小伙子人不錯,以后有困難盡管找我!”
這只不過是銷售頭疼事中的九牛一毛。爾虞我詐、斤斤計較的生意場,經常要假話連篇、馬屁連連,這讓原本在校老實、單純的袁柳,有時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壞人。但既然選擇了這個行當,只有埋頭做下去,忘掉自己是清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