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7)

我后悔與老婆結(jié)婚 作者:(韓)金珽運


  

“這里面裝的是什么呢?”

小孩想當然地回答說:“是鉛筆”。

然后心理學家把文具盒打開,給他看里面的糖。然后又重新扣上文具盒,問他:“外面的那個小朋友會認為這里面裝的是什么呢?”你們猜,小孩會回答什么?

正確答案當然是“鉛筆”了。如果想猜出正確的答案,那就必須具備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如果小孩看著文具盒回答說是“糖”的話,那就意味他不具備區(qū)分自己與他人的不同觀點的能力,他還沒有意識到他人的觀點可能與自己不同的事實。一般來說,這種能力在人4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具備了。

那么快要50歲的我的認知能力竟然還不如一個4歲的小孩,這種現(xiàn)象到底應(yīng)該怎么解釋呢?

我們可以說這全是因為那些不知廉恥的政治家們。因為他們利用地域感情來左右國民的判斷為自己拉票,其實他們的險惡用心就是想為自己和所屬的黨派爭取盡可能多的利益和權(quán)力。

此外,他們在人前大談倫理和責任,但是背后干的卻是做假賬的勾當。這種政商勾結(jié)、同流合污的行為,其實就是徹頭徹尾的奸商行徑。

還有,我的問題也可以賴在那些人前正義凜然,人后卑鄙低劣的偽君子身上;再不然就是因為公務(wù)員一貫的“明哲保身主義”;哦,對了,還可以說成是因為演藝圈的明星們私生活不檢點。

反正,我的問題都不是因為我自己。

誰說男人不該流眼淚

有時我們遇到某個人之后,會莫名其妙感到不爽。后來仔細想想,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一整天心情不好的原因,就是早上遇到了那個人。

但后來卻了解到其實那個人還不錯。可就是那樣一個人人都給予肯定,對我的生活其實根本毫無影響的人,卻一整天都刺激著我的神經(jīng),讓我悶悶不樂。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這樣一個人卻能毀掉我一整天的好心情呢?

這是因為我覺得他堵塞了我與他之間“情緒共有”的通道。無論是誰,與別人談話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發(fā)出想要與之“情緒共有”的信號。如果通過面部表情、手勢、語氣等傳達出來的信號遭到對方的拒絕,那么心里就會感到不爽。相反,如果信號被對方接受的話,那我們都會立刻爽起來。

那么到底理解他人心意的能力是從哪里來的呢?就是從模仿他人的情緒開始的。在模仿他人情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間我們會鍛煉出將心比心的能力。所以,如果雙方交往是從互相模仿情緒開始,那么最終一定可以互相理解、達成共識,并正確揣測出對方的感情。

唉,可是我們韓國的男人卻偏偏要違背這個生物學原理。德國心理學家漢斯·約阿希姆·馬茲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感情停滯”(Gefuehls-Stau)。所謂“感情停滯”是指本應(yīng)被自然表達出來的感情,卻像在交通高峰期被堵得寸步難行的馬路一樣,無法順暢表達出來的現(xiàn)象。

德國統(tǒng)一已有20年的時間了。但是直到現(xiàn)在前西德與前東德之間仍然存在著無法逾越的心理鴻溝。馬茲教授認為這種現(xiàn)象的起因就是“感情停滯”。

前東德的社會化進程是充滿權(quán)威與壓抑的。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中,那些自主、獨立、自由思考的人是不會得到成功的機會的。只有順從、輕易屈服于統(tǒng)一思想,并有很強依賴性的人才能最終存活發(fā)展下來。在這種社會中成長起來的小孩,根本無法為自己認為有可能會實現(xiàn)的事情做出哪怕一點點嘗試,就更不用說將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了。反而,他們從小就具備一種出色的、時刻提示自己要注意察言觀色,并迅速明確他人的期待和要求的本領(lǐng)。

這種社會化進程只要求人們適應(yīng)他人的要求,因而必然會產(chǎn)生壓抑自己內(nèi)心其他基本欲求的結(jié)果。這叫做“缺乏癥候群”。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得到愛的人,就會想用其他方式來填補這個不足。比如說,現(xiàn)在有多種形態(tài)的“上癮”現(xiàn)象接連發(fā)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這里所說的“上癮”不是說與酒精或麻藥等相關(guān)的中毒,而是工作狂、成功狂、購物狂、權(quán)力狂、自我炫耀狂之類的現(xiàn)象。

對感情的壓抑,就是由“感情停滯”引起的情緒障礙。人類通過基本的感情流露,不僅可以與他人進行“溝通”,而且還可以滿足自己的基本欲望。成功后的喜悅,失敗或挫折后的悲傷,都應(yīng)該被自然地表露出來。這樣的情緒表現(xiàn)不僅是人類的基本欲望,而且也使人類區(qū)別于其他動物,活得更像人類。

但是“男子漢流血不流淚”這樣壓抑感情的教育,使我們國家的男人陷入了“感情停滯”的精神壓力中。如此一來,在想哭卻不能哭的時候,可能會產(chǎn)生憂郁、強迫癥等情緒方面的障礙,以及過敏、假性障礙等生理上的副作用。另外,對和自己抱有不同想法的人會產(chǎn)生敵視心理,這也可以說是“感情停滯”帶來的消極影響。

根據(jù)馬茲教授的理論,德國的統(tǒng)一對于前西德和前東德的國民來說,都剝奪了他們克服“感情停滯”的機會。前西德人面對前東德人時,優(yōu)越感使他們不停試圖用說教來擺脫“感情停滯”;而前東德人面對前西德人時,因為自卑和挫折感使他們對更軟弱的外國人施暴,以求擺脫“感情停滯”。但是他們各自采取的方式都無法化解自己心靈上的障礙。

能夠解決“感情停滯”最有意義的方法就是“內(nèi)心民主化”。所謂“內(nèi)心民主化”,是指一種認識到自身的情緒障礙,知道自己屬于缺乏癥候群,并不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方法。按照這個方法,人們即使內(nèi)心無比悲傷,但為了獲得他人的接納和認可,仍需要一定的忍耐。否則,就可能會產(chǎn)生偏見、敵視,以及暴力?!皟?nèi)心民主化”可以通過“治療性文化”得以實現(xiàn)?!爸委熜晕幕保侵缚梢耘c情緒一起被共有的文化。它不需要強迫或壓抑等方式,而是一種通過“情緒共有”來實現(xiàn)的“溝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