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鴻雋(1886——1961)是我國最早的科學雜志——《科學》月刊的發(fā)起人,也是我國最早的綜合性學術(shù)團體——“中國科學社”的領導人。作為中國現(xiàn)代科學事業(yè)的倡導者和組織者,他領導的科學救國運動與胡適發(fā)動的白話文運動,被譽為五四以來兩個重大的文化革新運動??v觀其一生,他始終為科學救國奔走呼號,熱情地介紹科學起源、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如今大半個世紀過去了,了解一下他那鮮為人知的思想和經(jīng)歷,會給我們很多啟示……
一、攻讀化學,是為了制造炸彈
任鴻雋字叔永,原籍浙江歸安(今吳興),出生于四川墊江。當年他的祖父由浙入川,是為了躲避太平軍戰(zhàn)亂。少年時代的任鴻雋勤奮好學,頗受先生賞識,總是排名第一。1904年最后一次科舉考試,因當?shù)厝伺磐?,他只好冒充巴縣籍應試,獲得第三,成為一名末代秀才。隨后,他進入重慶府中學堂師范班就讀,第二年畢業(yè)后當了一年教員,便帶著120元積蓄,與兩位同學順江而下,去上海求學。
在上海,他進入成立不久的中國公學。這是由被迫回國的留日學生創(chuàng)辦的一所學校,其中大多數(shù)是革命黨人。任鴻雋入校后立刻剪發(fā)易服以示革命,并與該校學生胡適、朱經(jīng)農(nóng)等人建立友誼。后來他東渡日本求學,并加入同盟會擔任四川分會會長。在日本,他除了旁聽章太炎先生的國學講座外,還考入東京高等工業(yè)學校專攻應用化學。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業(yè),完全是為了革命。因為他看到革命者們?yōu)榱送品宄?,往往采取暗殺方式。暗殺需要炸彈,許多人便自己制造起來。由于他們不懂化學原理,不僅事倍功半,還經(jīng)常出事。在目睹了好友喻培倫、黃復生因制造炸彈而受傷的慘狀后,他才做出這一選擇。
多年后他回憶往事時,曾對這種功利主義的專業(yè)選擇做過深刻反省。他說:“吾此時之思想行事,一切為革命二字所支配,其入校而有所學習,不能謂其于學術(shù)者所企圖,即謂其意在興工業(yè),圖近利,仍無當也?!保ā犊茖W救國之夢——任鴻雋文存》第679頁,上??萍冀逃霭嫔?、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02年版,下引該書只標頁碼)。
為什么這樣說呢?顯然與他后來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二、遠渡重洋,探索中國落后原因
辛亥革命后,任鴻雋當即放棄學業(yè)回國。臨時政府成立時,他與孫中山同乘一輛花車抵達南京,擔任總統(tǒng)府秘書處秘書,為孫中山起草文稿并協(xié)助處理政務。袁世凱上臺后,他去北京政府當過秘書,但由于厭惡官場,學業(yè)未竟,遂拒絕蔡元培、胡漢民等政要的挽留,以“稽勛生”(對革命有功的學生)身份赴美國留學。從此,他的生命“開始了一個新的階段”(第715頁)。
初到美國,他進入康乃耳大學文理學院。在那里,他目睹美國人民的富裕生活,并感受到東西方社會的許多不同:“例如家庭組織,東主合居,西主分處;男女戀愛,東主防閑,西主放任;個人發(fā)展,東主裁制,西主自由?!比欢⒉粷M足于這種感受。經(jīng)過學習、觀察、研究,他才對“西方學術(shù)之本源略有所見”,并認識到東西方的最大差別,是“西方有科學,東方無科學而已”。為了探索中國無科學的原因,任鴻雋并沒有像如今的留學生那樣,把學技術(shù)、拿學位看得太重。他說:“吾等當日向往西洋,千回百折,有不到黃河心不甘之概,固不在博士碩士頭銜資格間也。”(第682頁)
1914年初,任鴻雋擔任《留美學生季報》主編后,在《建立學界論》中進一步表達了這個觀點。他說:自清末以來,雖有“無數(shù)博士碩士翰林進士”,卻不過是飾己炫人、挾術(shù)問世、“為利而學”而已,致使中國根本沒有一個“為學而學”的學界,這是國家長期衰弱、國人“非愚則諛”的主要原因。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盛衰強弱,于學界之有無成正比。隨后他又在《建立學界再論》中指出:要建立學界,增進知識,懂得科學,還必須從歸納法入手。
為此,任鴻雋曾在許多場合對歸納法作過介紹。他說,這是三百年前由培根創(chuàng)立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分為下列步驟:一、由事實的觀察確定一個假說,二、假說演繹出一個結(jié)果,三、用實驗來考查這一結(jié)果,四、把合乎事實的實驗定為科學定律。簡言之,就“是用事實作根據(jù),推出一個通則,再用觀察和試驗證明那通則的不錯,這就是科學方法的大概?!保ǖ冢玻罚俄摚?。盡管胡適認為“科學的方法并不會靠歸納”(《獨立評論》第八十六號《編輯后記》),但是任氏所言與他所謂“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并不矛盾。相比之下,《獨秀文存》對科學的理解就比較浮淺。
三、創(chuàng)辦雜志,介紹科學真諦
1914年暑假,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夕,任鴻雋和楊杏佛、胡明復、趙元任等人一起聊天,在談到海外游子如何為國效力時,有人提出中國最缺乏科學,我們應該辦一種科學雜志。這一提議獲得大家同意,經(jīng)過半年籌備,《科學》雜志于1915年1月問世。這是中國人辦的第一個綜合性科學雜志,它的創(chuàng)刊具有劃時代意義。另外,為了排版方便,該刊采用橫排方式并使用西式標點,這在我國出版史上也是一個創(chuàng)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