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即席揮毫(1)

重尋無處:五常行游錄 作者:張五常


一九九○年五月十八日

(二○一○年五常按。雖然在《福建行》文內(nèi)提到兩次即席揮毫,這里補加一些有趣的。我大概是寫此文后不久開始苦習書法,今天算是有點成就,所到處,差不多例行地被要求下筆,但用的是毛筆,寫下去的是宣紙,有了長進。)

即席揮毫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特有之舉。王羲之在眾多才子之前寫《蘭亭集序》,王勃在滕王閣主人的監(jiān)視下大書“落霞與孤鶩齊飛”,都引人入勝,值得傳為佳話。即席揮毫這個古老相傳的玩意,在開放后的中國大陸盛行。我曾經(jīng)好幾次被邀請,在眾目睽睽之下即席題詞,事前毫無心理準備,主人把紙筆放在眼前,旁觀者大聲拍掌,自己腦中一片空白,尷尬之極也。一九八六年初冬,我參觀福建泉州近郊的一家鞋廠后,被主人領進小室之中,四周站滿了人,掌聲雷動,一本大大的紀念冊擱在桌上打開來,我差點轉(zhuǎn)身逃走。但畢竟身為教授,怎可以那樣沒出息 坐下來,我低頭翻閱他人的題詞,其實自己是在搜索枯腸,要想出兩句有意思的話??尚摇八肌眮磉\到,我想起泉州路上的石塊,其硬如鐵,而那家鞋廠,是農(nóng)民所辦的私營企業(yè),它能在中國出現(xiàn)是我期望已久的事了。于是振筆直書:“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边^了兩天,在福州的師范大學參觀了那里的藏有不少古籍的圖書館,令我心折的陳征校長又隆重地請我題詞。古書的氣氛與陳校長的友情使我思潮起伏。我想到離開泉州時有微雨,到福州時已近深夜了,途中經(jīng)過有名的洛陽橋。于是有感地寫下了王昌齡的一首七絕:“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后來陳校長很客氣,請了一位福州書法家寫了這首七絕送給我。一九八七年秋天,我和兩位朋友到北京一行,在一家機械廠內(nèi)與剛從日本回來的主事人大談承包制所遇到的困難,大家認為中國的工業(yè)要立刻改制,急起直追。正談得起勁,招待的朋友又拿出紀念冊來了。我于是節(jié)錄了毛潤之的詞句:“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zhuǎn),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