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樹敵無數(shù)自不待言。雖然電影社“禊”是個歷史尚淺的社團,但所有年級加起來,社員經(jīng)常有三十名左右。敵人數(shù)量少說就增加了那么多。若是追根究底,也有人是因為我們的行為而離開社團。我們曾經(jīng)被退社的家伙埋伏,險些沉入琵琶湖水渠;也曾一陣子不能回宿舍,溜進出外旅行的朋友位于北白川的宿舍避風頭;更曾因為把話說得太過直截了當,惹得同年級的女學生在近衛(wèi)路上當街哭泣。
然而,我沒有輸。我不能輸。
不用說,如果當時輸了,我和大家一定能夠得到幸福。至于小津就不用管他了。
電影社“禊”的體制本身就令我感到焦躁。
社內施行城崎學長的獨裁體制,建立大家在他的指導之下,一團和氣地制作電影這種該唾棄的體制。當初,我迫于無奈在他的指揮下行動,旋即對于現(xiàn)行體制感到不滿。話雖如此,若是輕易離開社團,好像等于我認輸,我不甘心。于是,為了在城崎學長的眼前燃起造反的狼煙,我決定開始獨自拍電影。當然,我沒有半個知音,不得已只好和小津一起拍電影。
第一部作品是充滿暴力的電影,描述兩個男人承繼從太平洋戰(zhàn)爭前延續(xù)下來、擁有歷史傳統(tǒng)的惡作劇大戰(zhàn),耗盡所有腦力與體力,粉碎彼此的自尊。小津像能面一樣始終面無表情的怪異演出,加上我精力過剩的演技,以及加入許多毫不留情的惡作劇,使之變成了一部令人莫名反胃的電影。最后一幕是全身染成粉紅色的小津,和剃光半顆頭的我在賀茂大橋激烈搏斗的場景,應該具有一看的價值。然而,當然被忽視了。放映會中,只有明石一個人笑。
第二部作品是以莎翁的《李爾王》為藍本,描寫一個男人在三個女人之間搖擺不定的心情,但是沒有半個女演員的事實,導致影片內容變得莫名其妙,連“李爾王”都不見了。而且因為過度精心描寫男人搖擺不定的心情,引發(fā)女性們破口大罵,只得被安上了光榮的“最佳變態(tài)”這個稱號。只有明石一個人笑。
第三部作品是冒險動作片,描述一個被關在不斷延伸的四疊半宿舍迷宮的男人,為了逃出那里而展開永無止境的旅程,但看完的人只說了一句“劇情設定好像在哪里看過”或“一點也不驚險”就沒了。只有明石給了我們好一點的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