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 天使發(fā)與人物法則(23)

天工開物:栩栩如真 作者:董啟章


他不是想聽甚么節(jié)目,只是需要那種背景聲音,特別是在弟弟董鍇收工后,獨自一人守著鋪子的漫長夜里。那是彷如守靈的夜晚,守著董富的鬼魂,或者機器的幽靈。在收音機的通宵獨語里,父親董富彷佛從來沒有離開過。所以,從小開始,我們只會在吃飯時間見到爸爸,到他半夜收工回來,我們多半已經(jīng)沉沉大睡了,感覺就像他是住在工場而家里只是飯?zhí)?。到了高中以后我養(yǎng)成了晚睡的習(xí)慣,才會在壁虎鳴叫的時刻聽到那門外像要追趕影子的腳步,和鎖匙與門鎖的親密招呼,然后在小廳里昏暗的偏燈下和爸爸打個照面,簡短地點頭,默示「回來了啊」和「還未睡嗎」。

不過,爸爸工作雖忙,在我們小時候,卻總會在星期天帶我們?nèi)ス珗@玩,或者去尖沙咀海運大廈看泊岸的遠洋郵輪。那是他不曾失約過的節(jié)目。無論學(xué)校吹毛求疵的老師需要學(xué)生準備甚么刁鉆的文具或用品,爸爸都會花老半天跑遍半個城市給我們弄回來。我們忽發(fā)奇想索求的玩具,如果沒有錢買,爸爸就會給我們制造。例如捕捉蜻蜒和蝴蝶的球拍狀尼龍網(wǎng),小型乒乓球桌和籃球架,養(yǎng)小狗和葵鼠的小屋。當(dāng)然還有那神奇的棉花糖機。那是一個大銻盆,通常以之洗腳或者盛載客家盆菜,里面正中央裝上由馬達發(fā)動的旋轉(zhuǎn)筒,轉(zhuǎn)筒外面有細密的孔洞,里面則是一個加熱器,在轉(zhuǎn)筒中央有一個放砂糖的開口。砂糖在轉(zhuǎn)筒里被熱力溶化成液態(tài),利用離心力穿過轉(zhuǎn)筒細孔釋出,遇到外面的冷空氣便會凝固成糖絲。只要用一枝長竹簽不停撩動大盆里的糖絲,就會積聚成厚厚的棉花糖棒。那是爸爸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但媽媽卻不太欣賞這件玩具,因為清洗粘在盆子里的糖漿非常費勁,而且她一直禁止我們吃糖的努力也因此前功盡廢。成為媽媽后的何亞芝相當(dāng)嚴厲,而爸爸董銑則永遠扮演縱容孩子的角色。棉花糖機的轉(zhuǎn)動馬達后來壞了,媽媽就乘機把它丟到垃圾桶去。栩栩,我在上面說到董銑送給何亞芝的八音盒,事實上我沒有親眼見過,也不知道它的下落。它的命運可能和棉花糖機差不多。

爸爸除了給我們做玩具,還會制作家具。小時候家里的家具有一半是爸爸自制的。妹妹五六歲的時候,家里沒空間多放一張睡床,爸爸就在自己和媽媽的睡床上面的墻角建造了一張懸在半空中的吊床。床架木制,涂上檸檬黃色,欄桿是鋁質(zhì)條子,有一道拉動的小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