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兩口酒(4)

東北往事3:黑道風(fēng)云20年 作者:孔二狗


前幾天,二狗曾看到一句話:“崖山之后,已無中國”。崖山,是值得中國人牢記的一個地方,在這里,中華第一次徹底的淪陷。陸秀夫困守崖山,無路可遁,懷抱南宋少帝跳海后,十萬南宋軍民跟隨陸秀夫壯烈蹈海泰然赴死,中華亡,亡于蒙古。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有骨氣有節(jié)氣的中國人都已經(jīng)跟隨宋帝蹈海了,剩下的,都是亡國奴。亡國奴的后代,不要妄談中華文明,更不要妄談道德與節(jié)氣。二狗不這樣認(rèn)為。二狗認(rèn)為:一個文明如果有持久的生命力,絕不會僅僅依靠DNA來延續(xù)和傳遞,而且DNA也無法完成延續(xù)和傳遞。楊康的兒子可以是楊過,宋遠(yuǎn)橋的兒子可以是宋青書。宋亡不足百年以后有明,明亡二百多年后有中華民國。中華文明,總有那種讓人留戀且震人心魄的力量,綿綿不絕?!笆俊钡木窀侵腥A文明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什么是“士”?什么是“士”的精神?

是田橫墓前自刎的五百條漢子。

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

是把大腿肉送給重耳的介子推。

還是把自己項(xiàng)上人頭當(dāng)禮物的樊于期。

甚至是孟嘗君門下的雞鳴狗盜之徒。

“士”分很多類:謀士、辯士、勇士……雖然類別很多,但他們具備同一種高貴的品格:忠誠。忠誠于自己的主公,主公以國士待之,士即以國士報之。所以二狗認(rèn)為:判斷一個人是否是“士”,最重要的并不是能力,而是品格。

中華文化數(shù)千年不亡,“士”和“士的精神”仍然在我們普通人的身邊。并非“士”都高居廟堂,更多的“士”就在市井之中。

在以后的十年里,丁小虎對趙紅兵,就充分詮釋了“士”的精髓。畢竟丁小虎是個江湖中人,不像二狗一樣靠忽悠吃飯。如果當(dāng)時把丁小虎換成二狗,二狗一定跟趙紅兵拽上幾句,必須拽:

“弟,丁小虎,塞外布衣。生于改革開放之盛世,卻放跡于草莽之中。”注意語句抑揚(yáng)頓挫。

“虎本聰穎,文采斐然,洋文術(shù)數(shù)無所不通,初有志于學(xué),欲考取功名以兼濟(jì)天下。然天不從人愿,西元一九九三年,虎年方十五,忿師極盡偏袒之能事,乃輟學(xué),入江湖。”悲慟些,再悲慟些,略帶懺悔,對,就是這樣。

“虎雖棄圣賢之書于學(xué)堂,束詩詞歌賦于高閣,但仍不敢忘《春秋》大義也!”慷慨激憤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