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燕居:閑居在家要養(yǎng)心(3)

養(yǎng)生就靠好習慣 作者:陶濤


◇尋找自己的愛好,盡情地投入其中 這樣可以調動某些休止或不常運動的神經,代替操勞疲憊的神經工作,進而調節(jié)各路神經的“積極性”,以達到“換腦筋”的目的。

◇難得糊涂 老人可有意識地躲避那些傷神的事情,不去參與無原則的爭執(zhí)和較量,讓腦筋和心情松弛、安靜下來。隨時隨地堅持“糊涂”養(yǎng)神,可以使人心胸開闊,也能減輕人體植物神經功能的紊亂。

◇學會調節(jié)自己情緒 在郁悶的時候,應多想想長處,安慰一下自己。

另外,除了養(yǎng)神外,老人還應做適量的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以活絡筋骨。當然,如果身體機能不能允許,最好還是以養(yǎng)神為主。

4. 養(yǎng)生心養(yǎng)最重要

心者神之舍,目者神之牖。目之所至,心亦至焉?!蛾幏洝吩唬簷C在目?!兜赖陆洝吩唬翰灰娍捎?,使心不亂。平居無事時,一室默坐,常以目視鼻,以鼻對臍,調勻呼吸,毋間斷,毋矜持,降心火入于氣海,自覺遍體和暢。

《定觀經》曰:勿以涉事無厭,故求多事,勿以處喧無惡,強來就喧。蓋無厭無惡,事不累心也。若多事就喧,心即為事累矣?!稕_虛經》曰:務外游,不如務內觀。

心不可無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為養(yǎng)生之道。靜時固戒動,動而不妄動,亦靜也。道家所謂“不怕念起,惟怕覺遲”。至于用時戒雜,雜則分,分則勞,惟專則雖用不勞,志定神凝故也。

俗話說“人有三寶精氣神”,其中神是精氣之和,為人之靈魂,而精、氣最終也必然化為神,所以養(yǎng)神為養(yǎng)身之本。很多人認為的養(yǎng)神,就是要保持一顆如死灰槁木的心,不為外事所影響,才算作養(yǎng)生之道,但事實上并非如此。曹老先生說“靜時固戒動,動而不妄動,亦靜也”,守靜的時候固然要戒除躁動,但該活動時不妄動,也算是一種守靜。這里的“動”是指心動,即心不可不動,適當?shù)男膭右彩恰梆B(yǎng)生之道”。

養(yǎng)神,說到底就是要凈化人的靈魂,神凝才能氣定,氣定才能心靜。動中也蘊涵有靜的因素,即所謂“靜時固戒動,動而不妄動,亦靜也”。養(yǎng)生家說“心是神的居所”,而眼睛則是神的窗戶,眼睛所看到的,往往也是心所能看到的。因此,眼睛也成了影響?zhàn)B心最大的障礙。平安無事時,在室中靜坐,以目觀鼻,以鼻對臍,調勻呼吸,降心火于氣海,自覺身體通暢。

人不可不心動,但亦不可雜亂無章,否則就容易感到勞累,有損健康。不如專一地從事某一種活動,專注地探索一種事物,如此,便不會感到勞累。如果你每日神清氣爽,氣定神凝,那么就像擁有了“不老之藥”,成為一個真正的令人羨慕的養(yǎng)心專家。

養(yǎng)生課堂

不良情緒是疾病的催化劑,如果一個人心情郁悶,終日思前想后,難免會傷神,影響身體免疫力。要消除不良情緒,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的心變強,要學會養(yǎng)心。只有心靜才能氣順,氣順才能健身。要想達到心靜的目的,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不苛求自己 生活不是完美的組合,凡事只要盡力即可,不必強求自己要達到某種程度。

◇對親人的期望不要過高 老年的生活安定而悠閑,但空閑的老人往往開始為兒女、子孫著急,對他們期望過高,往往就像苛求自己一樣,自己給生活提出更大的壓力,影響情緒、健康。

◇養(yǎng)德 生活中令人心動的東西畢竟太多了,老人要學會去除那些束縛自己的名韁利索,使自己不為名利得失所折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