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觀點來看,“五老所傷”是過度保持同一姿勢,或過度使用身體同一部位的傷害。身體健康是各項機能保持平衡的結果,過度使用某一機能,則打破了身體平衡,導致身體的傷害。長時間使用視力、長時間臥床、長時間保持坐姿、長時間站立,或者長時間行走,都容易造成身體損傷。不過,只要生活中稍加注意,即可避免這些傷害。
另外,老年夫妻生活也應遵從自然之道,不必刻意勉強或禁止。
養(yǎng)生課堂
“五勞”之所以產(chǎn)生傷害,主要是與五臟有關。中醫(yī)認為,心主血,肺主氣,脾主肌肉,腎主骨,肝主筋,而不同的“久”,對此五臟器的傷害不同。
◇用眼過度,必然出現(xiàn)頭暈目眩、雙目干澀等癥狀,中醫(yī)認為這是用心過度,傷及血脈的緣故。因此預防時,應避免長時間用眼;每當視物1小時左右時,則應通過閉目、看遠處風景、做眼操等方式,讓眼休息數(shù)分鐘。
◇長時間的臥床后,定然會覺得渾身乏力,中醫(yī)認為這是久臥傷氣的表現(xiàn),應通過養(yǎng)成按時入睡、起床,偶爾做運動等方式,預防這種情況的發(fā)生。
◇中醫(yī)認為,久坐后可導致消化功能減弱,出現(xiàn)脾胃虛弱的癥狀,進而體重會下降,這是指長期保持同一個坐姿的情況。如果沒有保持同一坐姿,則完全會導致相反的效果,如腰腹肥胖、腿部血液循環(huán)不暢、臀部沒有肉、影響體形等,這對身體也無益。因此,久坐之后,應站起來走一走。
◇長時間站立的人,往往會感覺精疲力竭、氣力不足。這是由于長期站立,下肢血流受阻,導致內部供血不足,身體疼痛的結果。預防的辦法是,盡量避免久立,特別是靜立,做到立、坐、臥、走相互調節(jié)。
◇長時間的行走,而且不停,必然導致周身疲乏、癱軟疼痛的感覺,中醫(yī)認為這是傷肝氣、傷筋骨的表現(xiàn),應通過坐、臥調節(jié)。
總之,預防“五勞”所傷,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久”。只要無久,不超越身體承受的限度,就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人也不會產(chǎn)生無法恢復的疲累感。
3. 夏季扇涼勿扇背
五臟俞穴,皆會于背,夏熱時,有命童仆扇風者,風必及之,則風且入臟,貽患非細,有汗時尤甚。縱不免揮扇,手自揮動,僅及于面,猶之御風而行,俱為可受。靜坐則微有風來,便覺難勝。動陽而靜陰,面陽而背陰也。
夏天天氣炎熱,很多人都喜歡吹空調、風扇以緩解炙熱的感覺,在休息、聊天時難免會背對空調或風扇。養(yǎng)生家提醒,這種做法極有可能是人們夏季獲病的原因。因為背部是陽中之陽,五臟、穴位都匯集于此,風寒、邪氣極容易通過背部侵入身體,通過寒冷刺激背部穴位,影響肌肉、骨骼和內臟的功能,引發(fā)疾病。尤其是人大汗時,腠理皆開,背對吹空調、風扇,甚至是扇扇子的風,都容易侵入身體,進而危害臟腑。
老人身體虛弱,對冷、涼的空氣或物質敏感,夏季也不宜令人在背后扇風。對于老人來說,即使用扇扇風,只需自己輕輕揮舞扇子,使風僅僅到面頰即可,不必用扇扇背。在靜坐時,尤其不必。因為人在活動時,身體會產(chǎn)生大量熱量,而靜坐時,人體產(chǎn)生熱量原本就少,如再經(jīng)受風邪,就好像是在雪上加霜一樣,不利于健康。
養(yǎng)生課堂
由于背部是五臟、穴位的聚集之地,腠理較多,因此是風寒病邪最容易侵犯機體的部位之一,所以無論冬夏都應注意背部的保暖。通常,背部有發(fā)僵、發(fā)緊,甚至有些酸脹痛感時,就已表明背部受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