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讀懂孩子的心(6)

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 作者:楊杰


二、過程和結果二選一。以洗碗為例,剛學做事情的孩子,很難做到不打碗、也不出別的紕漏,又洗得很好,總是要交學費的。如果我來教一個孩子洗碗,我先告訴他方法,然后就放手讓他去嘗試,無論用什么辦法,只要洗干凈就可以。就算打幾個碗,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孩子還能從中總結經驗呢。

三、讀懂孩子真實的心聲。遇到調皮的,或者像我一樣有特殊“口碑”的孩子,我總是試圖穿越種種行為的迷霧,去尋找他心中真實的愿望和良好的動機。最后,我總能得到這樣的結論: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

6.最恨作業(yè)

我的小學階段,家里沒有太干涉,一二年級都很好,考試分數(shù)也很高,常常得一百分,記得還老拿去給我爺爺看,盡管他不識字,還是煞有介事地端詳半天,不住地夸贊“真好、真好”。這就是小孩子的心理,才不在意他懂不懂呢,就是想聽爺爺說“真好、真好”。

按當?shù)氐牧晳T,我們到三年級并入另外一所學校。我心里總是認為小學三年級和初中二年級往往是學生的一個坎兒,在這兩個點上容易發(fā)生微妙的變化。

三年級開學之初,一切都很陌生,適應了好一段,才慢慢認識了同學、老師,了解了學校的一些慣例。適應階段那種不舒服的感覺,不嚴重,也不輕松。另外就是感到三年級的作業(yè)明顯多了起來,這時候我的學習障礙開始顯山露水。

說到底我就是不愛做作業(yè),一想到作業(yè),就百爪撓心。想盡各種辦法投機取巧,能拖的拖,能逃的逃,能糊弄的就糊弄,如果哪天沒有作業(yè),對我來說,那真是大赦天下!恨不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其實那一段很漫長也很掙扎,現(xiàn)在回想往事,心理和身體都有不舒服的體驗,特別是胃和周圍的地方,仿佛被一只大手緊緊攥住,眉頭無意識地就皺到了一起。

老師都說我很聰明,反應很快,這大概來自遺傳。但聰明的孩子往往毛病也多,以我來說,思維太快,想象力太豐富,自控能力又差,注意力不集中,眼到手就到,也不管上課還是下課,玩的多聽的少,這樣聽課質量就很低。從知識點來說,就有很多薄弱環(huán)節(jié)。做作業(yè)的時候,特別容易卡殼,會做的還容易分心呢,甭說不會做了,對作業(yè)就越來越反感,然后就想方設法逃避。

逃避作業(yè)我有一整套的方案。首先是看興趣,如果我對某一部分有興趣,這部分的作業(yè)就問題不大,不喜歡的地方,逃的最多。當然,也看老師下菜碟,如果某個老師比較溫和,沒什么威信,就干脆不做,老師嚴厲,特別是遇到次次查作業(yè)的老師,知道沒有僥幸的機會,無論如何也會硬著頭皮做完。數(shù)學作業(yè)用的最多的辦法是隨便填個數(shù),語文作業(yè)就是有意無意故意丟字落字。作文絕對是惜墨如金,連流水賬都算不上。遇到老師突擊檢查,就謊話連篇,比如作業(yè)丟了,落在家里了,被弟弟撕了,忘了,昨天家里停電了,來客人了……呵呵,現(xiàn)在想起這些蹩腳的理由都臉紅。

其實像我這樣的小孩子還不少,我自己有這樣深刻的體會,就格外留心家長的教育方法,多數(shù)家長都試圖向孩子證明作業(yè)又少又簡單,然后就過渡到責備上去,其實家長沒有判斷出孩子的感覺和狀態(tài),這個方法本身又給孩子增加了一層心理負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