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目中,媽媽是明亮的太陽,是溫暖的源泉。
媽媽容貌俊秀,風度瀟灑,比我周圍所有的阿姨都出色。我不清楚媽媽做的是什么工作,但是暑假里有一天,我曾經(jīng)到她上班的機關里去過,透過沒關嚴實的門,我看到了媽媽在一間寬敞的大教室里,繪聲繪色地給一群成年人講課。那些人的個頭都像我的班主任那么高,每個人都聚精會神地聽媽媽講話,忙著做筆記。我很為媽媽驕傲。
在這個五口之家里,奶奶總是悄無聲息地躲在她自己的房間內(nèi),躺在床上,面朝半空,一段接一段不停氣兒地吟唱小曲。爸爸留給我的印象,則是兩耳不聞孩子哭,一心只讀外文書。媽媽獨自一人操持家中里里外外的一切,還總不忘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些驚喜。
譬如一個冬天的夜晚,媽媽從外面回來了,她把我從夢中推醒,欣喜地笑著,讓我看她為我買來的一雙綴著紅絨球的漂亮的絨線手套。
每個星期六下午,我從學?;氐郊依?。桌子上總會放著媽媽寫給我的一張紙條:小平,寫完作業(yè)后,你可以從大柜子左面的抽屜里拿幾根江米條吃。也有的時候,桌上會放著一只蓋著碟子的小碗。急迫地打開來,就看見了里面一塊紅艷艷的山楂糕,或是一塊金燦燦的豌豆黃。
一年當中最甜蜜的時刻,應當是我生日的那一天。早上睜開眼,便會看見我床前的椅子上,擺著一套整整齊齊的新衣褲、一雙新布鞋。外婆曾經(jīng)送給我一條淡粉紅色的珍珠項鏈做生日禮物。可我只戴過一次,媽媽就收起來,再也不讓我佩戴了。我曾問過媽媽那條珠鏈的下落,她說,那是資產(chǎn)階級生活方式的象征,她不愿意把我培養(yǎng)成喜歡穿戴打扮的女人。
在媽媽眼里,有知識且有高尚職業(yè)的女性,才是女人中的佼佼者。而只會料理家務的女性,與只會下蛋的母雞沒有兩樣。
到了星期天,一家人好不容易團聚在一處了,媽媽總要千方百計地安排全家老少出游。春季去八達嶺爬長城,秋日上香山觀紅葉,夏天去頤和園、北海、動物園,冬天嘛,就去參觀軍事博物館。中午來不及趕回家,自然就在飯館里享用一頓美餐。
媽媽鼓動爸爸放下手中的厚書,拿起從蘇聯(lián)帶回的照相機,在假山下、湖水邊,為我們留下了一張張珍貴的相片。她買來各式各樣的影集,全家老少每人一冊,把我們從小到大的照片,一一分貼保存。
媽媽還是業(yè)余運動員,多次代表她的機關參加全市職工的乒乓球循環(huán)賽。每次比賽,只要是周末,她必定帶上我們前去觀戰(zhàn)。記得那年比賽結(jié)束,媽媽拿了西城區(qū)的女子亞軍,當晚就帶著我們到護國寺附近的一家飯館里,叫了四菜一湯,為自己慶賀了一番。
媽媽的獎品,是一個筆記本,一張書簽。她把獎品分別送給我和弟弟,笑瞇瞇地問,喜歡嗎?
這種職業(yè)女性的生活方式,奶奶當然看不慣,雖然媽媽每次帶著我們出去游玩,都沒忘記把奶奶帶在身邊。
奶奶出生成長的環(huán)境,使她養(yǎng)成了極為內(nèi)向的性格。她從不直接向媽媽抱怨。她有自己的斗爭策略。平時媽媽做飯,無論多么手忙腳亂,奶奶也不會主動幫忙。她會氣定神閑地坐在自己屋中,等待驕傲的媽媽前來求援。
奶奶心靈手巧,她戴上媽媽為她配的老花鏡,在自己那一雙雙緞子鞋面上,親手繡上了五彩圖案。我看見過奶奶那些尖尖的小鞋上,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圍繞著艷麗的玫瑰牡丹,栩栩如生,形態(tài)百變。而媽媽為子女們添置衣衫鞋襪,卻只能求助于百貨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