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堅信:
方法總比問題多!
愛迪生當之無愧地屬于這樣的一流人才,數(shù)百次的試驗失敗都不能磨滅他的信心。甚至當1914年12月的一場大火燒毀了他全部制造設(shè)備的時候,面對無法估量的試驗資料損失,67歲的愛迪生還微笑著對職工們說:“災難有災難的價值。我們的錯誤被全部燒毀了,現(xiàn)在終于可以重新開始了!”
生活是公平的——有時對我們有利,有時不利。我們在職場上都會經(jīng)歷失望和打擊,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此既不能視而不見做“鴕鳥”,又不能盲目樂觀,不敢直面問題,樂觀地等待著。我們需要的是敢于主動面對問題的樂觀——想盡一切辦法搞定它!
《把信送給加西亞》中的主角羅文,想必大家太熟悉了,他的出名不就是因為他想方設(shè)法完成了總統(tǒng)交給的任務嗎?用茅忠群的話說:
“承擔責任就是敢立‘軍令狀’。我們常說,責任重于泰山,領(lǐng)導就是責任。每個部門敢于立‘軍令狀’,要敢于說‘做不到我負責?!?/p>
我們國富在咨詢中倡導“一切問題都應該有方法解決”的工作方針。我總是對咨詢師說:“不要對我說,這個問題沒有辦法解決”,要求他們“任何問題都有答案,任何問題都必須有三個以上的解決方案”,永遠不能對我講:“周博士、李博士,我們只有這一種解決方式了。”我們要求的是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客戶解決問題,沒有想盡一切辦法就是沒有盡到責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窮盡法”——窮盡一切的可能性來解決問題。這一條已經(jīng)成為國富的咨詢法則了!
其實,我們奉行的是一句傳統(tǒng)的中國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往前走一步,不是不動或往后移動
什么叫責任?怎樣才能叫負責任?遇到問題,往前跨一步;遇到困難,往上頂一頂;遇到事情,多做一做。
面對濃煙滾滾的大火,很多消防隊員,特別是第一次來到火災現(xiàn)場的新手,感受到的是強烈的恐懼。正在這時,指揮官轉(zhuǎn)過身,凝視著每個人,說:“跟我來!”,然后義無反顧地沖入火海。
“跟我來”,三個簡單的字,告訴了每個消防隊員:什么叫責任。
“第一個沖進去,最后一個撤出來”這成為紐約消防隊領(lǐng)導原則的核心!你要想成為有效的領(lǐng)導者,沒有別的辦法,就是要堅持這樣的準則!這就是責任!
2006年11月14日,我國蘭州空軍某部鄭州籍飛行員李劍英駕駛某型殲擊機,在訓練結(jié)束下降過程中,撞到鴿群導致發(fā)動機不能正常工作。在生死攸關(guān)的16秒里,李劍英看到飛機下方密集的村莊和人群,毅然決定改跳傘為迫降,先后三次放棄跳傘求生機會,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壯烈犧牲。
英雄以自己的生命詮釋了軍人心目中的責任究竟意味著什么。
有人可能會說,消防隊和軍隊一樣,有其特殊的性質(zhì)!實際上,任何一個組織,任何一個人,當你要承擔責任的時候,首先就要看你面對問題和困難的態(tài)度:向前?向后?還是不動?2006年的一個深夜,凌晨兩點。某空管站區(qū)域管制室的“大夜”值班人員經(jīng)歷了一整天高強度的工作,此時早已睡眼惺忪、強打精神坐在工作臺旁。這時A國管制室打來移交電話,“某某航班幾點幾分進境”。管制員放下移交電話,沒有依照業(yè)務流程在進境航班計劃系統(tǒng)中輸入航班號并確認這是否是計劃內(nèi)航班,就回到工作臺旁等著航班入境了,他想:“這么晚了,沒什么飛機,會有什么問題?”
該航班入境后,這位管制員突然驚醒道:這是A國去B地的航班,怎么會從我們這里入境呢?于是,他趕忙詢問航班機組相關(guān)情況。晚了,最終由于程序等諸多原因,該航班在該區(qū)域盤旋了好久后,不得已返航。
實際上,航班飛錯航路的情況十分罕見,國外航空公司出現(xiàn)這樣的低級失誤也罕有發(fā)生。但是,就是這些看似不可能發(fā)生的差錯驗證了責任的重要性。永遠堅持從空管安全的需要出發(fā)多想想,絕對不是自作聰明、走捷徑。實際上,只要多思考一分鐘、多動手查查航班表,就一切OK了!就少了一小步,搞成了一件“大事”。日常工作也是如此。兩個新來的研究生小趙、小王。小趙來自地方的普通高校、小王畢業(yè)于北京的一所著名高校,為人聰明、善言。因為小趙不善言談,所以小王自然成為這個新科室的小明星,被部門領(lǐng)導暗暗定為具有發(fā)展前途的年輕人。小王大概也看出門道來了,而且也知道自己的學校是個重大的優(yōu)勢,覺得自己是一個做大事的人,因此對于那些早晨給部門打水、簡單的打掃科室衛(wèi)生之類的事情一概被他視為“粗人”做的活兒,自己是“天之驕子”,應該做重要的事,做更加具有成就感的事。結(jié)果,科室里的打開水、拿報紙、簡單的打掃衛(wèi)生等“粗活兒”不是老同志們做,就是小趙做。時間長了,老同志們看出來了,小王做的事情,小趙做得也非常出色,可是小趙做的很多“粗活兒”,小王是一件也不做。慢慢地,小趙成了科室的骨干,小王仍然是來時的那樣,他總覺得委屈,似乎別人歧視他、孤立他。他為什么不想想,他為什么不多走一步,為什么不往前伸伸手呢?《問題背后的問題》一書中有兩句話留給我的印象很深:
有責任的人會怪罪誰?誰都不怪,甚至包括自己在內(nèi)。
該書作者還改寫了美國著名神學家尼布爾著名的祈禱文:
“愿上帝賜我平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人;愿上帝賜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人;愿上帝賜我智慧,了解我自己這個人?!?/p>
當不少人一直抱怨沒有機會顯示自己責任感的時候,他們忘記了人類最基本的規(guī)律:抓住目前的機會,從一點一滴入手,遇到任何問題,向前跨一步!
在2007年5月我與同事去南京為蘇寧電器店長們進行培訓的時候,我也做了一些初步的調(diào)研。培訓中心的一位負責人為我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2003年10月7日,蕪湖蘇寧開業(yè)一個星期,蘇寧售后部門的安裝工人小杜、小楊接到了一個空調(diào)安裝任務。他倆去安裝時發(fā)現(xiàn)顧客家在二樓,可以安裝外機的窗戶是舊式連體防盜窗,根本打不開。之前,顧客也咨詢過一些其他公司的空調(diào)安裝人員,他們都說,如果要安裝空調(diào),那么就必須先把窗戶換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