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dǎo)讀

鷹的去向 作者:(日)岡本綺堂


岡本綺堂

《半七捕物帳》的回憶

我記得,最初打算寫《半七捕物帳》,是大正五年 四月左右。當時,我正零星閱讀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由于沒通讀全部,某天到丸善書店,順便買回《冒險史》、《回憶錄》、《歸來記》 。一口氣讀畢三本,我對偵探物語油然產(chǎn)生興趣,興起寫偵探小說的念頭。在這之前,我當然也讀過休姆(Fergus Hume)的作品,但是,深深刺激我的還是柯南?道爾的小說。

不過畢竟無法立即動工,便再度搜集他的作品,開始依次閱讀《The Last Galley》、《The Green Flag》、《Round The Fire Stories》等短篇小說集。只是,另一方面,我還有自己的工作,必須準備《時事新報》連載小說的資料,閱讀也就遲遲不見進展,從最初算起,足足花了一個月,五月下旬才總算讀畢上述作品。

當我打算動筆時,我想到迄今為止日本沒有江戶時代的偵探小說。《大岡政談》或《板倉政談》都是以審判為主,若重新創(chuàng)造新的偵探主角,一定很有趣。此外我又想到,若以現(xiàn)代為背景,恐怕很容易陷于模仿西洋偵探小說的窠臼,既然如此,干脆寫成純江戶式,或許可以寫出一種不比尋常的味道。所幸我對江戶時代的風(fēng)俗習(xí)慣、法令、町奉行、與力、同心、捕吏之類的生活,具有大致預(yù)備知識,所以有信心寫成。

那年六月三日起,我先寫了四十三張 《阿文的魂魄》,接著寫四十張《石燈籠》,再寫四十一張《勘平之死》,之后,八月開始不得不接《國民新聞》的連載小說工作。同時在《時事新報》與《國民新聞》寫兩部連載小說,只能暫且中止“捕物帳”。當時,《文藝俱樂部》編輯主任森曉紅君,請我為他們寫些連載小說,我以“半七捕物帳”為標題,交出前述三篇,結(jié)果于大正六年新年號開始刊登,一月起,我相繼寫了《澡堂二樓》、《鬼師傅》、《警鐘之怪》、《別宅仕女》四篇。從新年號至七月號,每月在《文藝俱樂部》雜志上連載。

這正是我創(chuàng)作偵探小說的開端。當時的我仍處于不穩(wěn)定的摸索階段,但小說似乎廣受好評,森君再度請我寫續(xù)集,翌年一月至六月,我又寫了六篇。之后,其他雜志及報紙也陸續(xù)請我寫“捕物帳”小說,如此一篇接一篇,持續(xù)寫下去,最后,“捕物帳”小說竟出乎意料積少成多,迄今為止,總計發(fā)表了四十多篇。

半七老人是實際人物嗎?時常有人這樣問我。當然并非完全沒這號人物,但大抵說來,小說中的半七是架空人物。聽說,有人揚言認識半七,也有人說半七的兒子是牙醫(yī),或是鐘表店老板,甚至有人自稱半七本人,在此我想先聲明,那大概都是同名異人,跟我所寫的“捕物帳”中的半七老人全然無關(guān)。

前面我也說過,大正六年一月,“捕物帳”小說首次刊載于《文藝俱樂部》,如今回顧起來,已十年有余。這回受邀在《文藝俱樂部》雜志寫有關(guān)《半七捕物帳》的回憶,益發(fā)驚覺時光過得飛快。

昭和二年(1926年)八月號《文藝俱樂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