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瓜分世界必須有妙招(2)

美國70年 作者:田明


羅斯福與斯大林的心理戰(zhàn)

這是一場心照不宣的心理戰(zhàn)。在這樣的心理戰(zhàn)中,蘇聯占了上風。因為在1944年這一年,斯大林正領導著蘇聯人民反攻德國,他不僅是蘇聯軍隊的最高統(tǒng)帥和指揮官,而且在這個國家,他的地位無可動搖。最主要的是,斯大林不用擔心自己會失去這些權力,因為蘇聯人民手里沒有選票,而有選票的蘇聯人得聽他的。

但美國就不同,每一個美國人都有一張選票,他們可以因為一片面包而決定把選票投給誰,也可以因為聽音樂的權利受到侵犯,把白宮里的主人趕出來,美國人眼里沒有政治,只有面包和音樂,但是他們可以決定政治領導人的命運。在1944年的這個選舉年,歐洲激戰(zhàn)正酣,美國也將和盟國一道取得勝利,但是戰(zhàn)場畢竟不在美國本土,美國人民并沒有那么強烈的使命感必須把羅斯福留在白宮,雖然公民感和愛國心不允許美國人在戰(zhàn)爭期間有一場真正的國內政治危機,但是羅斯福在選舉中落敗并不令人意外。

事實的確如此,1944年10月,羅斯福和杜威的競選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總統(tǒng)在國內的權威破天荒地受到了挑戰(zhàn)。美國人承認羅斯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對強迫他們接受的犧牲表示不滿,美國人已經厭倦了戰(zhàn)爭,他們需要看到和平,至少要讓他們看到和平的曙光。羅斯福不能再等了,他決心要在美國總統(tǒng)選舉結果揭曉之前召開這次會議,但斯大林依舊不冷不熱。羅斯福只好派總統(tǒng)助理霍普金斯飛到莫斯科,當面建議斯大林把會議地點定在羅馬或者馬耳他,這已經十分遷就斯大林了,因為這兩個地方離他都比較近,但是斯大林依舊拒絕承諾,他還是在等待著美國總統(tǒng)的選舉結果。

11月初,美國總統(tǒng)的選舉出爐,羅斯福歷史性地蟬聯了第四任總統(tǒng),斯大林大失所望。既然羅斯福蟬聯總統(tǒng)已成事實,斯大林必須?三巨頭會議的地點表態(tài)了,他選定的地點是:敖德薩。

被稱為“黑海明珠”的敖德薩位于烏克蘭南部的黑海之濱,離莫斯科不足1000多公里,但是離華盛頓卻超過8000公里,而且還要從地中海轉乘飛機前往。斯大林的決定震驚了白宮,總統(tǒng)親信嘩然。因為從華盛頓出發(fā),跨越整個大西洋旅途遠至黑海,對總統(tǒng)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羅斯福本人也猶豫不決。斯大林這次作出了妥協(xié),他把會議地點選定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小鎮(zhèn)——雅爾塔。和敖德薩比較起來,雅爾塔可以讓美國總統(tǒng)節(jié)約90公里的路程,總算是個恩典,于是羅斯福讓步了。

在寒冷的冬日里華盛頓出發(fā),乘坐“昆西號”戰(zhàn)斗巡洋艦跨越大西洋和地中海,然后旅行至-40°的黑海之濱,這注定是一次極為艱苦的外交旅程。 “昆西號”是一艘防護良好但乘坐起來很不舒適的戰(zhàn)艦,乘坐它在波濤洶涌的大西洋航行,對羅斯福來講是一場嚴酷的考驗。不過羅斯福以苦為樂,在長達15天的海上旅途中,他把自己安排得盡量快樂。他平時酷愛偵探小說,這下有了時間,在船上讀了好幾本。羅斯福還是個集郵愛好者,他把自己搜集的郵票珍品也帶上了“昆西號”,風平浪靜的時候就拿出來翻看一下。國務院給他準備了不少關于當時世界上領土爭執(zhí)的材料,建議他抽空看一看,但是羅斯福感到很疲倦,他無法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上面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