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么有各種不同的藥品?

新育兒百科 作者:(日)毛利子來


為什么有各種不同的藥品?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種類的藥物呢?

藥物是在生病或受傷時使用的,而疾病可能發(fā)生在身體的各個部位。為了治療某一部位的疾患就必須要讓藥物達到這個部位?;疾〔课惶幱谒幬锉容^容易到達的地方時比較好辦。比如皮膚出了問題可以用涂抹類藥物,眼睛不好可以用點眼藥??傊≡陔x身體表面很近的地方時,可以把藥物直接送到病灶的部位??墒?,如果肺、心、胃這樣的地方有了問題我們就無法將藥物直接涂抹在這些部位。于是,人們就想出了先把藥物打進血液里,讓它在身體里隨血液流動,再送到病灶去的辦法。

注射類藥物、口服藥、貼在皮膚上的外貼藥、創(chuàng)可貼一類的藥物、坐藥等都是讓藥物通過血管到血液里去的辦法??诜幭旅孀屛覀円钥诜庍@種最具代表性的藥物為例,看看藥物被服下以后走過了哪些路徑??诜幭仁墙?jīng)過食道進入胃里,然后在通往前方的腸道的過程中被吸收并進入肝臟。在肝臟中一部分被分解,其他部分則隨血液進入心臟,再隨血液被送到全身,最后到達生病的位置發(fā)揮效力。與此相對,口服藥以外的藥物幾乎都是直接進入血管里,和血液混在一起再流到全身的每一個部位。

注射用藥首先大家都知道,注射藥很少有注射到動脈里的,一般都是往靜脈中注射。方法是在上臂系上一根膠管,然后將藥物注射到肘內(nèi)側(cè)的靜脈里。因為這種方法是把藥物直接打進血管里,所以起效最快。其他如皮內(nèi)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都是讓藥物滲入皮膚和肌肉里的細小血管再進入血液的。這種方法比靜脈注射起效慢,但比口服藥起效快。也許有人會想:既然注射比口服快,那全用注射不好嗎?但問題是起效快有時副作用也會相應大,有時還有藥性太強的問題,所以不能亂來。只有在下列情況下才采用注射的辦法:哮喘強烈發(fā)作,必須馬上治療時;或者連續(xù)嘔吐,無法經(jīng)口服給藥時;以及出現(xiàn)脫水癥狀,必須迅速給身體補充水分時,等等情況。坐藥和外貼藥劑坐藥的原理是讓藥物通過肛門周圍的血管滲透進身體然后進入血液。治療支氣管擴張的外貼藥劑的原理是讓藥物通過皮膚的血管進入血液中去,所以貼在身體的什么部位都沒關(guān)系。不少人認為貼在離支氣管近的地方是不是效果更好呢,而把這種藥劑貼在胸前,其實貼在哪兒都無所謂。而且如果是給兒童用藥,他可能會自己把它揭下來,所以貼在他的手夠不著的地方,比如后背就挺好;皮膚有炎癥時還可以貼在足底。

藥品的區(qū)別使用如上所述藥物的形態(tài)各色各樣,我們以哮喘為例,說說如何區(qū)別使用這些不同的藥物。哮喘強烈發(fā)作時先用叫做噴霧器的器械吸入吸入藥。這時使用的是支氣管擴張劑,其作用是讓哮喘發(fā)作時變窄的氣管擴張。因為藥物吸入后可以直接到達支氣管,所以起效最快。如果不管用就需要用打點滴的方法,注射支氣管擴張劑。如果發(fā)作不強烈,沒什么緊迫性時可以用口服藥和外貼藥劑。因為外貼藥劑的藥物會慢慢地被身體吸收,藥效比較長,所以特別適合用于抑制夜間的哮喘發(fā)作。

除此之外,為了對付怎么也不肯吃藥的孩子,現(xiàn)在還有制成坐藥的支氣管擴張劑。關(guān)于口服藥片劑、粉劑、糖漿下面就詳細說說口服藥。口服藥還分為片劑、粉劑和糖漿等各種形態(tài)。大人一般服用的是片劑或膠囊,但兒童口服片劑或膠囊會有困難,所以兒童常用粉劑和糖漿。特別是不滿4歲的孩子在吞咽片劑時有時會卡在喉嚨里,所以一般不用片劑而是用糖漿或粉劑。糖漿的服用方法沒必要細說,因為藥房在把藥交給家長時已經(jīng)囑咐過了:“請給孩子每天吃◇次,每次吃△個刻度?!比绻菋雰?,用一端帶橡膠套的玻璃吸管會比較容易幫助嬰兒服藥。粉劑有易溶于水的干糖漿以及易溶于水的顆粒,但也有比較難溶于水的。

干糖漿和顆粒等易溶于水的粉劑一般把它用水化開,就可以給孩子服用了。但有些干糖漿入口時是甜的,但過一會回味有點苦。對味道敏感的孩子會拒絕吃這種糖漿。給孩子服藥的竅門有人想把粉劑混入帶甜味的果汁中,可這樣做有時反而會突出苦味。我曾經(jīng)嘗過各種做成粉劑的抗生素,其中特別是一種被稱為大環(huán)內(nèi)酯類的系列抗生素很多帶有苦味,把這種藥混在果汁里特別苦,非常棘手。我嘗試著把這種藥混入各種飲料里,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把有苦味的干糖漿混入烏龍茶里苦味就會消失,變得無味。

請大家記住,把苦藥混入烏龍茶或牛奶里就會好喂一些。但是用奶粉人工喂養(yǎng)的孩子,如果我們把藥混入他吃的奶粉中就有可能引起孩子對牛奶的反感,而且如果喝不完的話,就會造成喂下去的劑量不足,所以還是不要用奶粉沖的牛奶喂藥。對付不喜歡液體藥物的孩子,可以把粉劑倒在一個小盤子上,滴入少量水充分揉捏,然后把這膏狀藥丸托在喂藥的大人的指尖,再把它涂在孩子的上顎上,讓孩子喝溫水或牛奶服下。如果是再大點的孩子這樣做可能會咬住大人的指頭,應該說服他讓他自己喝下去。

粉劑里有些藥很不好喝。我小時候,藥物幾乎沒有口感好的,只有不好的。家長就會說:“良藥苦口利于病,你不喝苦藥病就好不了?!蔽乙簿腿讨攘?。無論如何,不想喝時就用糯米紙把藥包起來喝。孩子生病時家長應該掌握的基本常識可是現(xiàn)在不少藥物變甜了,有些還穿上了漂亮的外衣,有些孩子甚至喜歡上了吃藥。還發(fā)生過看著姐姐吃藥吃得那么香,沒必要吃藥的弟弟也羨慕得吃了,或者因為好喝而把整瓶糖漿一口氣喝干的事故。當然為讓藥物好吃或好看使用了添加劑,這絕非好事。把藥物做得好吃還會造成亂用藥物,我們對于目前給孩子吃好吃的藥的做法也心存疑問。

即便如此,現(xiàn)在還是有對孩子來說不怎么好喝的粉劑。這時我們可以想想辦法,比如加水揉捏或給他加入少量的白糖或糖漿等。拒絕服藥的孩子還有一種孩子非常頑固,無論這個藥什么形狀,也不管它多么好吃,只要是名字里帶這個“藥”字的就一概不吃。即使用上兩個大人灌他,他還是連抓帶撓,讓大人非常棘手。這種孩子的媽媽往往非常內(nèi)疚地說:“是我沒教育好他,他才這么不聽話的。”我倒認為這不是沒教育好,反而認為這樣的孩子很有自己的見地,很可靠。而且這樣的孩子一般都很健康。他們往往不用吃藥自己就能自愈。其實,本來孩子的病幾乎都是不用治療就能自愈的,即使是細菌引起的疾病,只要有抵抗力,不用吃抗生素自己也能好起來。這種無論如何不肯吃藥的孩子如果得了非吃藥不可的病,可以用坐藥、外貼藥或者靜脈滴注。但幾乎可以說,孩子不會得這么重的病。

每次我看到這種堅決拒絕吃藥的孩子都覺得人類的自愈能力真是偉大。反過來說,看到那些吃藥很配合的孩子反倒會反省自己,覺得是給孩子開藥的自己不好,讓他過度服藥。家有拒絕吃藥的孩子的爸爸媽媽們,你們不必自責。服藥時間下面說說服藥時間。關(guān)于什么時間服藥的問題,一般來說是飯前、飯后或飯中這幾種。但這幾種服法今后可能會逐漸變化,那這是為什么呢?以前的服法大概都是圍繞著用餐時間的。比如有下面幾種:餐前——餐前30分鐘到一個小時服用。服后馬上用餐——吃了藥以后馬上吃飯。餐后——吃飯以后大約30分鐘服用。兩餐間服用——兩頓飯之間的時間服用,即大約餐后2~3小時服用。這幾種服法是在每日三餐的前提下確定的,所以每天服三次。曾經(jīng)有人問我:“我每天吃兩頓飯,(每日三次的藥)怎么服呢?”我認為可以在兩餐之間,相當于別人吃午飯的時間吃就可以了。還有人問:“孩子沒食欲,一點飯都不吃,什么時間吃藥好呢?”這些問題都是因為“餐前”、“餐后”這樣的說法使家長們把吃飯時間和吃藥的時間緊密聯(lián)系起來的緣故。其實,之所以用餐前、餐后來表示吃藥的時間,無非是因為,如果告訴家長每天三次,等間隔吃的話,患者會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考慮到這一點,用餐前餐后的說法可以避免忘記服藥的時間,比較方便而已。

另外,有些藥品會對胃造成傷害,如果餐后立即服藥能減少對胃的刺激,所以才指定餐后服用的??墒莻傅乃幖词故遣秃蠓萌匀粫碳の?,所以我認為餐后服用也沒什么意義。實際上,一般認為空腹吃藥效果更好,所以很可能餐前比餐后更適合服藥。這是一個相當難以給出肯定答案的事情。時間治療這種新觀點最近,人們正在重新探討關(guān)于什么時間吃藥好的問題。也就是說出現(xiàn)了時間治療的觀點。人類的身體每天都有一定的節(jié)奏。這種節(jié)奏被稱為生物鐘。比如很多人都知道人的體溫下午要比上午略高。體溫從早上醒來前的數(shù)小時開始上升,起床以后會加速上升,白天還會持續(xù)上升直到傍晚達到最高值,到了夜里又開始下降。

身體內(nèi)每天發(fā)生的這類變化在荷爾蒙水平、呼吸、血壓以及體內(nèi)的所有功能上都有所表現(xiàn)。成年人中有些人清早血壓會升高,哮喘則多發(fā)于夜晚直到黎明這一時間段,這些都和生物鐘有關(guān)。所以有人就想到了,“如果在這個時間段里吃藥會不會更有效呢?”這個問題,而且已經(jīng)證明了確實存在這個時間段現(xiàn)象。所以現(xiàn)在有人提倡在最有效的時刻給藥的所謂時間段治療。我們先來說說身體的生物鐘。比如白血球數(shù)在一天當中的深夜12點達到最高;下午2點每分鐘的脈搏最快;下午4點血壓最高;生長荷爾蒙深夜2點到4點分泌最旺盛(當然,這只是最一般的情況,比如我們現(xiàn)在弄明白了有些清晨高血壓的人早晨血壓最高)。

這些數(shù)據(jù)峰值的前后12小時降到最低。也就是說,白血球在正午12點左右最低。相應的也有最容易發(fā)病的時間帶。比如緊張性頭痛最容易發(fā)生在傍晚直到夜間這一段。所謂緊張性頭痛用簡單點的話說,就是由于肩部酸痛引起的頭痛,相信有很多人都經(jīng)歷過,他們會說:“對,對,就是從傍晚開始疼?!绷硗?,牙痛多發(fā)生在夜晚到黎明之間。隨著人類弄明白這一規(guī)律,產(chǎn)生了在最容易發(fā)病的時間帶,同時也是藥物效力最大的時刻給藥這樣的想法。把這種想法付諸實施就產(chǎn)生了所謂的時間段治療學說。比如說現(xiàn)在我們明白了哮喘的發(fā)作一般在深夜到黎明這一段。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支氣管的肌肉到了夜間收縮加劇,以及排出異物的功能到了夜間會降低的緣故。

那么,人們就探索出了讓藥物在這個時間段里起效的服藥時間。比如貼在體表的支氣管擴張劑,一般認為每貼的有效時間是24 小時,但貼上以后時間太長藥效會降低,所以為了控制哮喘在夜間到黎明時發(fā)作,最好在晚飯后貼。諸如此類在疾病發(fā)作的時間帶比較固定的情況下,我們會配合這個時間帶給病人服藥或外貼藥物。一般情況下,口服藥的吸收情況夜間不如白天,所以白天服藥的情況更多一些。未來的服藥方式過去每天服用三次藥物的情況比較多見,而最近藥效長、副作用小的藥物不斷出現(xiàn)。

每天只需服用兩次甚至一次的藥物正在不斷增加??股卦缤硪矔兂擅刻熘恍璺靡淮蔚摹H藗兛赡軙接懺谝惶飚斨惺裁磿r間服用合適,比如每天早晨一次等。在保育院里大家正在討論在園內(nèi)給孩子喂藥是否妥當?shù)膯栴}。只要有醫(yī)師的投藥指導,由保育院的保健大夫或看護師給孩子喂藥,在法律方面似乎是沒有問題的,但我認為還是應該盡量避免在保育院給孩子喂藥。

因為在忙碌的保育院里很難避免把A幼兒的藥喂給了B幼兒,或者孩子們把放在一旁的藥誤認為是飲料而喝掉的事故。最近出了不少每天只需喝兩次的藥物,只要家長請常給自己孩子看病的醫(yī)生開一些每天只喝兩次的劑型,就可以不在保育院里吃藥了。因此服藥的方式正在發(fā)生變化,不久就有可能變成每天早晨一回或晚上一回。

但這種方法還沒有實現(xiàn),所以目前每天餐后服用三次的情況大概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關(guān)于藥品的副作用藥品本身有一種被稱為副作用的令人討厭的性質(zhì)。如果能有完全沒有副作用的藥品就好了,但實際上可以說所有的藥品多少都有副作用。如果說世上存在沒有副作用的藥品的話,那它肯定也是沒有效果的,就是所謂的雖然無毒但也不是藥的東西。

在這里我們轉(zhuǎn)換一下視角,看看食品方面又是什么情況。如今,如果問到我們身邊的食品是否完全安全時,可以說基本上不存在完全安全的食品。比如說在天然食品中就有無數(shù)種可以引發(fā)蕁麻疹;能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種類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即使因為進食出現(xiàn)蕁麻疹,我們也不會稱之為副作用,但如果是服藥引起的蕁麻疹,那么它就會被稱為副作用。

因此,世界上不存在完全安全的藥物,唯一不同的是藥物產(chǎn)生的副作用有大有小而且各不相同罷了。副作用中有些可以被明確看到或者感受到,而另一些則是難以察覺的。這些雖然存在但不被知曉的副作用是件非常棘手的事,但一般情況下只有那些能被明確指出的副作用才會成為討論的重點,所以我很擔心那些難以有外在表現(xiàn)的副作用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