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哪一行業(yè)的銷售員都有其共通性,即皆以準客戶的多寡來決定業(yè)績的好壞。其中準客戶的優(yōu)劣又往往和市場開拓有關,因此具備“選人”的眼光,也是成為一流銷售員的條件之一。
許多銷售員在尋找客戶時,可以說是大費周折,所以他們多半不肯將辛苦所得的資料公開發(fā)表。
在這種情況下,要想開拓市場,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是企業(yè),二是個人。
一、掌握客戶信息
開拓企業(yè)方面的市場,必須先掌握與企業(yè)相關的情報,這些情報可從公司內部刊物與非上市公司一覽表中獲得,而其他行號名冊、內部報紙、分類廣告等也往往是市場情報來源。
至于個人市場的選擇,常因銷售員個人的喜好而有所分別,但是基本的資料搜集仍不可免,如同學錄、畢業(yè)生或新生名冊、同鄉(xiāng)會名冊、教職員通訊錄,以及其他正式、非正式的名單,都是可用的對象。
幾乎每一位銷售員都懂得利用這條途徑銷售,因此也就成為各公司的基本銷售法。
方法雖然一致,但巧妙各自不同。
二、選擇正確的銷售模式
現(xiàn)在來看看銷售時市場與商品之間的相互關系。
商品可以分為傳統(tǒng)商品與新上市商品,市場則可分為老市場與新市場。
如果以商品為中心來看,有傳統(tǒng)商品在傳統(tǒng)市場或新市場販賣,以及新商品引進傳統(tǒng)市場或開發(fā)新市場等四種銷售模式。
你只要思考選擇一種模式去銷售,就能打開銷售大門。
假使你是因選擇在傳統(tǒng)市場出售傳統(tǒng)商品而陷入苦戰(zhàn)的,則只要去開拓新市場,問題便可解決:
一位大英百科全書銷售員研究出一套新市場開拓法。他認為英文百科全書不能只限制在懂英語的客戶層,應下降到正在學校學英語的客戶層里。這種想法突破了原有的市場限制,而把范圍大幅度地擴展開來。
與學習英文最密不可分的應該算是學生了,所以他把目標設定在一般中小學學生,在中小學、幼兒園中作推廣,結果十分成功,大英百科全書的銷售數(shù)量因此而創(chuàng)下驚人紀錄。
以學生為銷售對象,可以說是抓住了中國人的英語情結,以及父母對子女求好心切的教育心理。但銷售之前,他可能還是沒把握能成功,畢竟百科全書對小孩子來說,深奧了點,尤其對象是幼兒園的兒童時,銷售員恐怕連想都不敢想。
三、客戶是無處不在的
銷售員本身能開拓的新市場有哪些呢
假設你是保險銷售員,以公寓、大廈為市場時,不妨先為自己擬訂一份“銷售市場”一覽表,將可能成為客戶的對象一一標出,并鎖定新住戶及新婚夫婦。等這些工作完成以后,再把與產品有關的信息提供給對方,配合對方需求作進一步說明。
當然,以養(yǎng)育幼兒類的保險作為銷售重點,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開始時,你可以先搜集有關游樂場、幼兒園的信息,與客戶接觸時,再逐一提供給對方。由于這種作法迎合父母的愛子之情,所以比較容易說服對方簽約,而你也會成為一位可靠又受歡迎的保險銷售員。
總之,新市場存在于任何角落,即使是毫無生產能力的嬰兒,也是值得你下工夫的對象。客戶可以說無處不在。
一般銷售教材、手冊時,銷售員往往按達成交易的可能性將客戶分為A、B、C三種,分別是老客戶、準客戶、潛在客戶,依照不同的等級來決定拜訪的次數(shù)。
這種說法理論上固然正確,但卻與現(xiàn)實不符。像公司對公司之間的銷售或者是巡回銷售,就很難將客戶劃分得涇渭分明。再比如將產品銷售對象鎖定在家庭主婦這一個層次面,可是也不見得購買產品的一定是家庭主婦。若是先將客戶群劃分得死死的,要想躋身銷售高手之林恐怕困難重重。
在很多銷售書籍中常記載著許許多多成功的案例,有的是在乘公交車時向前座的乘客銷售;有的是向載自己的出租車司機銷售;有的銷售員到商店拜訪,見店里生意太好,老板忙不過來,臨時充當?shù)陠T幫忙招呼客人,幾次下來,不但贏得老板萬分的感謝,也為自己贏得了一紙合約。
不論你在哪里,面對的是什么人,都要有著“我一定要簽下合約”的信念,這樣才有可能交出漂亮的業(yè)績成績單。萬萬不可懷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我這種商品只能賣給家庭主婦”,到頭來,銷售的路越走越窄,真的就只在這一個自我限定的某些特定人選上,這么做只會使自己的銷售業(yè)績一路下滑。
客戶是無處不在的,不論是巡回銷售,公司對公司間的銷售,這種觀念永遠是共通的、不落伍的。乘坐公交車時何不試著和鄰座乘客多聊聊天,說不定他就是你未來的準客戶。
四、觸動客戶的神經
在一則用草藥釀的酒的廣告上,刊登著兩幅照片。
一幅是因患腸胃病而消瘦的男子,在未飲此酒前的照片;另一幅是同一位男子飲用此酒之后精神飽滿,身體強壯的照片。
它無言地告訴人們:“您若服用此酒,也會如此精神飽滿、身體強壯。”
再看一件日常生活中的事例。
百貨公司餐廳門口的櫥窗內,陳列著菜肴樣品,精致得使人懷疑自己的眼睛,“這是不是蠟制工藝品 ”它激起了客戶的食欲,仿佛在說:“您付款吧,馬上就能嘗到美味佳肴了。”
酒的廣告,餐廳櫥窗里的樣品,兩者都是以具體的形式取得了讓人們多看幾眼的效果。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惫庥米焓遣荒苷嬲f明商品好壞的。
為了做到這一點,應印制用于訂貨的商品目錄、價格表、公司的歷史等,可以以此作為銷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