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明朝西域第一將——宋晟(1)

不容青史盡成灰:明清卷 作者:張嵚


  

2002年2月22日,南京《江南時報》發(fā)表了一則名為《金陵古跡屢遭破壞堪憂》的報道,報道聲稱:“位于南京雨花西路114號旁的宋晟墓,遭到了周邊建筑物的擠占,嚴重違反了國家有關(guān)文物保護政策,其墓碑的本身更遭涂抹,碑文已辨識不清?!眻蟮莱鰻t后,一度引起了互聯(lián)網(wǎng)上各地文物愛好者的關(guān)注,但即使資深的文物愛好者,這時也有人提出了一個疑問:宋晟是誰?

報道該新聞的記者,在報道的時候也擺了一個“大烏龍”,在新聞中竟稱宋晟為“明代著名書法家”……

而事實上,這位今天已不為人所熟知,甚至墓葬都遭侵擾的明朝開國元勛,在悠悠青史之中,雖幾經(jīng)涂抹、歪曲、沉浮,生前身后連遭非議攻擊,卻終不能抹殺其赫赫的沙場功業(yè)。雖與徐達、常遇春、鄧愈、湯和等“大明英烈”們相比,他的聲名不大,在大明王朝北逐元廷,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中,他起初只是跑龍?zhí)椎慕巧?,在西北?zhàn)場才找到了自己的舞臺。明王朝對西北大地的主權(quán),因他的戰(zhàn)功而奠定。橫掃中亞,威震世界的帖木兒大帝,在人生的最后時刻,曾與他有一次擦肩而過的對決機會。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朱棣父子兩代,獨獨對他信任有加,命他可在西北“專斷邊事,不必事事奏報”。引起清初“文字獄”的“明史”《罪惟錄》中,更給予他一個至高無上的評價:“建衛(wèi)霍之功業(yè)也。”將他比作西漢橫掃匈奴的兩大名將——衛(wèi)青、霍去病。

宋晟,字景陽,安徽定遠人。史載他“四鎮(zhèn)涼州,前后二十余年,威信著絕域”。洪武王朝勵精圖治的大業(yè)里,永樂盛世萬國來朝的繁華中,他是中國西北大門沉默的守護者。

和明朝諸多開國名將一樣,身為安徽定遠人的宋晟,也是最早跟隨朱元璋起兵的“老鄉(xiāng)”。那是公元1353年的事,當時還在郭子興麾下的朱元璋回鄉(xiāng)募兵,胡大海、鄧愈、常遇春、藍玉等“開國名將”們皆在這次征募中投軍。宋晟家更積極,宋晟之父宋朝用,宋晟之兄宋國興皆入伍從軍。比起正值壯年的父兄來,彼時宋晟只有11歲,是個十足的“娃娃兵”。

11歲的“小鬼”,自然上不了戰(zhàn)場。倒是宋晟的父兄,在朱元璋起兵的開始階段屢立戰(zhàn)功。和常遇春等人的“窮苦出身”不同,宋家原本就是當?shù)馗粦?,不但家境殷實,為防蒙古官吏欺辱,很早就拉起了民團。宋晟之兄宋國興,年輕時就是定遠當?shù)氐摹皦咽俊保钌莆錁屌?。投奔朱元璋后,以宋家早年“民團”為班底的“宋家軍”,開始嶄露頭角。朱元璋攻克滁州之戰(zhàn),正是宋晟之兄宋國興率軍夜襲,經(jīng)浴血奮戰(zhàn)打開了滁州城門,朱元璋也因此擁有了自己爭天下的第一座城池。朱元璋曾贊他為“勇國興”。宋晟之父宋朝用是朱元璋早期的重要將領(lǐng),明史說他“因積功至元帥”,一度與徐達、常遇春等人并列。朱元璋定遠募兵后,打通東進道路的和州之戰(zhàn),正是由他指揮完成。劉基在《誠意伯文集》里贊他“智勇兼?zhèn)洹?,也是個名噪一時的名將。

小宋晟11歲就從軍,被編在當時另一名將鄧愈麾下。家庭的淵源外帶南征北戰(zhàn)里的耳濡目染,宋晟想不會打仗都難,可畢竟歲數(shù)小,沖鋒陷陣還不現(xiàn)實。鄧愈對這位“老戰(zhàn)友”的兒子很是器重,留在身邊當了“勤務(wù)兵”,除了每天干些端茶倒水的雜活外,鄧愈還時常“以兵書戰(zhàn)策勤教之”。滿腹的韜略,從此時開始生根。

如果照這樣下去,小宋晟很可能會在鄧愈的教導下,成為一個出色的軍事家,待到天下太平后論功行賞,運氣好了,還能以“功臣之子”的身份承襲爵位,從此風風光光。

宋晟做到了,不但做到了,而且還超越了諸多的“功臣子弟”們,成為他們之中的翹楚。建功、封侯、賜爵,一步一步,但這些是以他13歲那年的一場悲傷開始的。

元朝至正十四年(公元1355年),正在開疆拓土的朱元璋,把目光對準了一個新的目標——集慶(江蘇南京)。這是六朝古都,元王朝江南重鎮(zhèn),拿下它,就拿下了統(tǒng)一天下的關(guān)鍵點,這是朱元璋霸業(yè)的天王山戰(zhàn)役。

是天王山就要啃下來,從當年七月,九月,一直到第二年三月,朱元璋集中重兵,連續(xù)3次發(fā)動了對集慶的猛烈進攻。朱元璋攻得猛,元王朝守得也猛,咬緊牙關(guān)死戰(zhàn)不退。幾番攻堅下來,朱元璋傷亡慘重。在當年九月第二次攻打集慶的戰(zhàn)役中,為突破元軍防線,朱元璋精選軍中壯士做敢死隊,企圖強行渡江。統(tǒng)領(lǐng)敢死隊的,恰是宋晟的兄長——“勇國興”?!坝聡d”還是一如既往地勇,身先士卒渡江猛沖,卻沒了之前的好運氣,一支箭不偏不倚,射中了宋國興的額頭,宋國興壯烈殉難。

噩耗傳來,朱元璋痛惜不已,隨即下令全軍撤退,二攻集慶的戰(zhàn)役就此結(jié)束。隨后,朱元璋在軍中隆重舉喪,宋家上下自是悲痛萬分,這時朱元璋從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孩子——一家老小都在號啕大哭,唯獨他例外,雖滿臉悲憤,硬是一滴眼淚都沒掉,只是鄭重地在死者的靈前磕了幾個響頭,一字一句,說出了一個錚錚的誓言:

“愿殺盡胡虜,雪吾兄之恥也。”

這個孩子,就是年13歲的宋晟。

此情此景,宋家上下,乃至朱元璋諸將,皆是“大異之”。朱元璋也大為感慨,對其父宋朝用道:“汝子少年大志,他日成就必在汝之上也?!辈坏Q贊,朱元璋更隨即下令,命宋晟承襲其兄“前鋒將軍”的職務(wù),所部軍隊編入鄧愈麾下。就這樣,13歲的宋晟,從將門家中的小兒子,到大軍里的“娃娃兵”,再到此時的將軍,不過短短兩年時間。說是少年將軍,自然毫不為過。但在當時許多人看來,13歲的娃娃就去統(tǒng)兵打仗,荒唐么!

宋晟此后的表現(xiàn),證明這一點兒也不荒唐。

宋國興陣亡兩個月后,少年宋晟就震撼了沙場。當年十一月,鄧愈統(tǒng)兵攻打元廷重鎮(zhèn)徽州?;罩葸B接長江南北,經(jīng)濟富庶,戰(zhàn)略位置極其重要。是重鎮(zhèn)就要拿下,鄧愈四面包圍,火炮弓弩全用上,硬是啃不下來。關(guān)鍵時刻,身為“前鋒將軍”的小宋晟,提出了一個古怪的建議:咱先撤?

鄧愈暈了,朱元璋的催促令一道接一道,打不下徽州,全軍都要法辦,你說撤就撤?

宋晟接著的一句話,讓鄧愈不暈了。

“今敵所以死戰(zhàn),在于我圍城嚴密,故拼死而戰(zhàn)也。不妨稍卻,待敵松疲之時突襲,且只圍三面,敵必潰也?!?/p>

一番話,卻是一個兵法上的重要道理:圍三缺一。

鄧愈恍然大悟:聽你的。

接下來的事情,就完全進入了宋晟預(yù)想的軌道:元軍果然懈怠,鄧愈借機發(fā)起突襲,獨獨北門一面不攻,原本死戰(zhàn)的元軍一觸即潰。之前血戰(zhàn)一個月無法前進一步的徽州堅城,就此兵不血刃地拿下。也正是這一仗,讓朱元璋麾下的許多人看到了宋晟的實力,就如鄧愈在給朱元璋的奏報里夸贊的,宋晟“多奇謀,大將之才也”。

從此以后,宋晟開始不斷的“多奇謀”,先是跟著鄧愈打了一堆勝仗,后來宋晟之父宋朝用因生病退休,朱元璋命宋晟接替其父“都督同知”的職務(wù),20出頭的年歲,成了“正軍級”干部,開始獨當一面。這時是朱元璋統(tǒng)一天下的關(guān)鍵時期,仗越打越大,宋晟先參加了平定張士誠奪取江南的戰(zhàn)役,然后在朱元璋定都南京正式建國后,參加了徐達統(tǒng)兵北伐元王朝的統(tǒng)一北方大戰(zhàn)。比起眾將破陣殺敵,屢建戰(zhàn)功,此時的宋晟,做得更多的是“善后”工作。明軍攻克山東,他奉命留守山東,明軍攻克河南,他再奉命留守河南,接著明軍攻克陜西,他又奉命留守陜西。統(tǒng)一天下這一路,殺敵立功輪不上他,治理地方、清剿殘余的“臟活”,多落在他身上。到了明王朝北逐元廷,統(tǒng)一天下后,宋晟又奉命相繼鎮(zhèn)守大同和陜西,擔任當?shù)氐摹岸贾笓]使”,并督造山西、陜西的長城建造。比起明朝開國后諸多功臣“封侯拜將”的榮耀,彼時的宋晟雖也是開國功臣,卻因年齡資歷所限,并未得到太多封賞,在明朝軍中,只是個“中層干部”。

宋晟人生的第二次轉(zhuǎn)折,發(fā)生在明朝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與上一次一樣,這次轉(zhuǎn)折的開始,依然是一次悲傷。

這個事件是此年的“南京花船案”。事情說來很簡單,就是元宵節(jié)時,一幫功臣子弟們湊錢造了一艘大船,在船上奢靡鋪張,沿秦淮河一路吹吹打打好不風光。事情被朱元璋知曉后,龍顏大怒,當即下令嚴查,凡是上船的官員,皆要嚴懲。而此時調(diào)任南京的宋晟,恰恰也在這條船上,毫無例外的被一擼到底,降職到甘肅涼州任衛(wèi)指揮使。

或許朱元璋自己都沒想到,這次嚴苛的處罰,不但沒有打垮宋晟,相反,卻為他的人生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宋晟后來建功沙場,封侯賜爵,名震天下,正是從此開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