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陳曦他們便都明白,如此尖端的手術,反映的是團隊的水平,而病人自身的身體條件,以及術后護理等多種因素,無一不影響著最后的結果,這絕非外行所想的,只決定于某個主刀大夫的個人水平。但是如今,在幾個才抱著臨床課本讀了一年的小丫頭片子眼里,手術的成功還是失敗,可絕對就跟主刀大夫個人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他們不由覺得前面兩個做手術的主任,寶刀已老——甚至根本就是名不副實。而這作為最終成功了的移植手術的主刀大夫周明,在他們眼里,可就成了個偉大的天才。
那天晚上一整個宿舍都在討論周明。張歡語還從另一個小大夫江賓那里探聽到了周明的另一個傳奇,據說在他二十八歲,尚且是個低年資的主治醫(yī)的時候,在一場讓整個外科人仰馬翻的,因附近違章建筑坍塌,同時送來的近十個腹部臟器損傷的搶救中,令人咋舌地創(chuàng)造了“快”的紀錄。
找出血點快,止血快,在那場搶救中,比從來以快著稱、保持了多項手術全市乃至全國最短時間紀錄的韋天舒還快。
江賓說,周明其實從來并不求快,而是求精求細,他的任何一臺手術都可以作為教學錄像錄制,做得更快是對外科大夫手術技能的一種挑戰(zhàn)。但是確實沒誰能說,五十分鐘的手術四十分鐘做完,會對病人預后有任何絕對良好的效果,周明好像總是對這種挑戰(zhàn)缺乏興趣。
然而四年前的那場搶救,當尋找出血點并止血的時間,絕對會影響病人存活以及手術后休克的可能的一次,他是最快的。
張歡語、李棋、葉春萌她們唧唧喳喳地討論比韋天舒更加傳奇的周明,他保持的紀錄,他因為這臺移植手術創(chuàng)造了幾個“第一”——第一醫(yī)院第一臺成功的肝移植手術,當年以及之后若干年內,主刀肝移植手術的最年輕的醫(yī)生,唯一一個只是副主任職稱而能做肝移植手術主刀的醫(yī)生。
他們也在猜測周明的性格和樣子。
陳曦一直沒插話,沒參與這種“幼稚淺薄”的討論,但是,她也一樣在心里好奇,并且非常淺薄地暗暗希望,這個周明,就算不能像韋天舒那樣帥,也千萬不要走李宗德的大師傅或者屠戶路線。